《满江红》再添黑料,被指上映前买口碑,给影评人过万红包

上映30天的《满江红》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赢家,累计票房超过44亿,票务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超过45亿,这也是导演张艺谋从影以来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

春节档的几部电影中,《满江红》成本不会太高,去年中影发布的股东大会资料公告中显示,《满江红》和其他16部电影一起总投资额16.9亿,平均下来每部电影投资额在1亿元左右。当然,《满江红》集结了沈腾、易烊千玺、张译等金牌阵容,投资额也不会太低。

目前片方分账高达15.82亿,总收益肯定在10亿元以上。综合春节档几部电影的品质、娱乐性,《满江红》值得这样的成绩,电影悬疑拉满、反转不断,演员们贡献了一流演技,喜剧元素输出得当,确实是春节档最讨观众喜欢的电影。

然而,在电影之外,《满江红》自上映以来各种争议、负面新闻不断,营销翻车、衍生品被嘲、被广泛讨论的竞争手段……

《满江红》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但营销手法上却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失败。2月19日,有某位大V、知名影评人通过社交平台发长文,分析了《满江红》的宣发手段,并曝光了宣发方不为人知的黑料。

将电影包装成产品,宣传货不对板

《满江红》由欢喜传媒和张艺谋的艺榭影业、黎枫文化主投,但主导发行和宣传的都是猫眼,这位大V没有指名道姓,但他指出《满江红》的主要宣发和营销方,是票务平台起家,背后是美团。后来参与到出品和宣发电影,所以不是一家传统意义的电影公司,加上,明显说的也是猫眼。

互联网公司喜欢将业务包装成产品,作为宣发方的猫眼也不例外,追求最广泛的受众、最高票价、最大化的利润,回想一下《满江红》的整个营销路径确实如此。

《满江红》在古城内取景拍摄,而且大部分都是夜戏,没有办法铺排大场面,张艺谋也放弃了以往擅长美学表达,剧情靠人物视角和对白推进,没有精彩刺激的打斗,加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喜剧电影,其实《满江红》不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那类电影,更何况悬疑推理属于类型片,手中有限。

但将电影包装成产品的宣发方,则努力“挖掘”出电影新的卖点进行放大,于是就有了海报上“悬疑管够、笑到最后”的宣传语,以及“合家欢”的市场定位,然而看过的电影的人都知道,《满江红》既不是爆笑喜剧,也谈不上合家欢,甚至结尾朗诵《满江红》的桥段让人泪眼婆娑,宣传上明显货不对板,却可以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帮助电影拿下超过44亿的票房。

带动爱国情绪,背离创作初衷

编剧陈宇此前在采访中坦言,张艺谋去过那座古城后,有人建议他在那里拍一部电影,于是张艺谋就找到陈宇创作剧本。《满江红》最初的想法就是悬疑推理题材,为此陈宇用双脚丈量了城里每一个角落,精准计算时间,他和张艺谋合力,就是想拍一部很纯粹的商业片,为此后面还为电影加入了喜剧元素。

很显然,对于《满江红》没必要过度解读,和电影里推敲细节、计算时间一样,电影故事的讲述、呈现的方式其实也都经过仔细的“计算”,目的就是打造一部观众喜爱的商业电影,为此张艺谋放弃了一贯的美学表达和场景呈现,让观众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剧情和细节当中,着力表达电影的“爽感”。然而到了宣传层面,网友们会发现有了很多情绪层面的引导,包括影厅里朗诵《满江红》、景区打秦桧石像等宣传,以及官微令人迷惑的宣传文案,背离了电影初衷。

上映前买口碑,给影评人过万红包

这位大V还在文中爆料,吐槽《满江红》在春节上映前高调举办的首映场,是他这几年见过最大规模的商业追捧现场,甚至有一位大V因为一个好评现场就收到了五位数的红包,所以映前全网快把这部电影捧上天,这也是互联网产品卖场的典型套路。

这段话所言非虚,《满江红》距上映十多天前就在北京举办了业内看片会,当时有电影博主写下“燃爆!看完满血复活!”这样的评价,还有博主将之与经典电影《控方证人》相提并论,以及“口碑大爆,放映结束后,全场三次鼓掌”这样的评价。

到了1月17日,《满江红》举办了影评人专场,确实影评人们也都是一边倒的好评。当然,具体哪位影评人收了过万的红包无从考证,这也不是重点,但这种花重金买口碑的行为是不是突破了营销底线就见仁见智了。

但能够明确的是,《满江红》的营销,包括衍生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确实没少给电影招黑,也在透支导演张艺谋的声誉,目前《满江红》豆瓣评分7.2,个人看来以电影的品质,值得7.8分或更高。电影营销宣传还是应该以电影本身为基础,这位大V最后也指出,同样由猫眼宣发的《风再起时》,明明是一部充满浪漫气息、走文艺路线的电影,在营销上却不讲情怀,而是贴上“过瘾、霸气”的标签,导致观众看过之后达不到心理预期,最终票房折戟,电影营销宣传的底线还是要尊重电影、尊重电影创作者才对。

影视资讯张艺谋影视解说满江红悠扬漫读文化

有用 (68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