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Barry(约翰·巴里)曾说过他梦寐以求想做的电影配乐是《天堂电影院》,因为故事里有着他的童年生活,并不是指贫寒,而是指对电影的热爱。因为父亲经营多家剧院,John Barry儿时就迷上了电影与电影配乐。
1962年,《007》系列第一部《诺博士》开拍,英国作曲家Monty Norman(蒙蒂·诺曼)受雇制作配乐。之前诺曼配乐的印度背景音乐剧《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因故未能上演,他便将其中一首名为《Good Sign Bad Sign》的曲目废物利用作为了007的主题曲。但制片人始终不太满意诺曼的编曲设计,于是找来了约翰·巴里重新做了编曲,署名还是蒙蒂·诺曼,版税也一直归诺曼所有。这是约翰·巴里第一次配乐尝试,他为邦德赋予的爵士乐风格大受欢迎,之后二十几年间的十一部《007》系列电影都由他操刀配乐,直到《黎明杀机》(1987)结束。他几乎成为了007电影配乐的代名词。随着时间推移,媒体和民间将错就错,将那段最著名的旋律误认为约翰·巴里原创。蒙蒂·诺曼为此很不满,在2001年将《星期日泰晤士报》告上法庭,指控他们在一篇文章中错将约翰·巴里标注为那段007主旋律的创作者。诺曼最终胜诉,为自己正名。
此后,诺曼在2005年发行个人专辑《Completing the Circle(梦圆)》,特意收录了填词版的《Good Sign Bad Sign》,果然一股浓浓的印度风情。如果邦德一出场自带一股咖喱风,想想还是挺尬的。所以我们在为蒙蒂·诺曼讨回公道喝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约翰·巴里为它赋予爵士风编曲的功劳。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很难忆起《007》系列电影的其他配乐了,但几首爵士风的金曲却成为了经典,并成就了几位巨星。其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国宝级歌手Shirley Bassey(莎丽·贝希),她因在1965年献唱007主题曲《Goldfinger(金手指)》而闻名于世。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有一个《007》电影50周年纪念环节,莎丽·贝希以76岁高龄再次演唱《Goldfinger》,霸气依旧。还是这届奥斯卡,阿黛尔以一曲《Skyfall》勇夺最佳电影歌曲奖,实现了《007》系列电影在该领域的突破。
其实约翰·巴里为《007》系列所做的很多歌曲都很棒,没能获奖非常遗憾。除了上述的《Goldfinger》(1964),还包括:《Thunderball(霹雳弹)》(1965);
《You Only Live Twice(雷霆谷)》(1967);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女王密使)(1969);
《Diamonds Are Forever(金刚钻)》(1971);
《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金枪客)》(1974);
《Moonraker(太空城)》(1979);《All Time High(八爪女)》(1983);
《A View To A Kill(雷霆杀机)》(1985);
《The Living Daylights(黎明杀机)》(1987);
《Licence To Kill(杀人执照)》(1989)。
作为一枚70年代出生的大叔,当年的《007》系列无疑我心目中的超级大片,能在大开眼界的同时通过主题曲接触西方流行音乐,也是一件幸事。很久以后才知道这些爵士风金曲都是约翰·巴里所作,和他后期的管弦抒情风大相径庭,更是对他的创作才华仰慕至极。在奥斯卡金像奖的舞台上,约翰·巴里凭借《狮子与我》(1966)、《冬之狮》(1968)、《走出非洲》(1985)和《与狼共舞》(1990)四次获得最佳配乐奖,以《狮子与我》主题曲《Born Free》获得一次最佳原创歌曲奖,当之无愧是电影配乐最高殿堂里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