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产历史剧,绝对绕不开一部剧——
《大明王朝1566》。
这部严肃历史剧,不仅讲的是朝堂上的谋略人心,更是一部大明王朝江河日下的历史。
当年原本是为央视准备的历史大剧,却被湖南卫视看中,一口气买下5年的独播权,还安排在2007年开年黄金档播出。
然而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大剧,收视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首播收视仅为0.5%,创下当年湖南卫视剧的收视谷底,当年有观众吐槽:看不懂。
收视的失败不仅让湖南卫视多年不再触碰历史正剧题材,更标志着国产历史正剧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和《汉武大帝》创造的巅峰期,直接坠入低谷。
一个王牌类型的下滑,标志性剧集不是烂剧,而恰恰是代表这个类型创作巅峰的9.7分神剧,历史剧的命运,确实令人浩叹。
此后多年,这种站在朝堂角度的帝王戏再未恢复元气,去年播出的《山河月明》再度败北。
好在另一类历史剧为这个曾经的国剧王牌守住了一口气。
这就是民生历史剧。
这类剧在皇权之外,更多把镜头对准了民生疾苦。
比如《大清盐商》聚焦盐,《天下粮仓》聚焦粮仓。
还有去年底热播的《天下长河》,聚焦治河。
但历史剧的这股气,能不能延续下来?新一代的历史剧,能否让历史剧重振雄风?
答案,或许就在今晚爱奇艺播出的这部12集短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马伯庸原著+亲自编剧,
张若昀王阳吴刚再联手。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佩服主创的大胆和冒险。
一是敢啃历史剧这根硬骨头,二是玩的历史短剧这个新类型,三是故事朝代又是明朝。
这一次,会不会重蹈《大明王朝1566》收视败北的覆辙?
多虑了。开播不到两小时,拿下平台飙升榜第一。
开播首日,已经累计上榜106个热搜。
不仅收视和热度爆了,口碑也不俗。
刷刷的四五星评价,有观众被王阳的表演看到上头,有观众怒赞看出了经典港剧公堂辩论的味道。
看来国产历史剧这一把,总算“赌”赢了。
一口气刷完4集,我大胆断言:这部剧会很快火向全国,成为今年的历史剧王炸。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一部历史短剧,凭什么?
就凭它从“短小”中,让我们真切地见到“宏大”的意义。
正如马伯庸说的: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如果说这故事是“显微镜下明朝的一滴血”。
那么,真正的“戏”便在于,
这滴血落下背后,历史的风刮起了什么,刮过之后又留下了什么。
一、角度新颖,用一场公堂戏,把朝堂、官员和民生联系在一起,每一个都直击要害熟悉马伯庸的观众都知道,《显微镜下的大明》既不是传统的历史小说,也不是传统的马伯庸小说。
相比《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和《风起陇西》,这部小说再不是马亲王根据历史上存在的模糊细节,发挥自己的超强脑洞,虚构的故事,而是实打实的“根据真实历史改编”。
故事源自明万历年间徽州的一桩民间税案。
一个小人物凭天才算术与执著努力,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完成了蚍蜉撼大树。
这个切入点,确实巧妙。
以点及面,从一个小案件,描摹出明朝官场的百态群像和民间的众生疾苦,最后引申出这段历史之下的整个王朝。
但最巧妙的角度,也最难。如何把这多个角度的故事,融合到故事中去?
故事开场,不讲丝绢,先讲丈量。
很少见这么实在的国产历史剧桥段。
张若昀饰演的男主帅家默,一出场,就在田间地头奔忙。
一群明朝农民,傻乎乎地看着这个傻乎乎的小子来回丈量、计算、望天发呆。
这小子是干啥的?张若昀讲的明白:他的职业其实是丈量田亩。
量完了,开始跟村民算账:“我们家的地契上,清清楚楚写着四亩。”“那四分呢?”
帅家默就一句话:数性至诚,我没有算错,也不会说谎。
镜头一转。
田亩丈量师出现在赌坊,一群人赌得热火朝天,唯有他猫在角落,眼神游离,口中念念有词,他在心算。
赌场老板鹿飞龙直接下战书:我要跟你赌一局。
帅家默兄弟乐呵呵坐下来:好啊,来呀。
“不是跟你,你。”谁,算呆子帅家默。
为何,当然是看出了猫腻:有算术天才,在算牌。果然,一局下来,至尊通杀。
却被赌场老板一语道破:你耍诈!下一秒,两人直接被按在赌桌上,马上就要赌场规矩,剁手。
关键时刻,戚薇饰演的女主出现,一个板凳甩过去,在赌场里杀出一条血路——跑!
好家伙,就这么一个呆头呆脑的算呆子,能朝天捅出那么大一个窟窿?
还真能。
因为之前在赌场结下的梁子,男主被迫去帮鹿飞龙盘账抵数的时候,发现他们收上来的田契,跟他们找人实际量的,也对不上。
要想查清这个,就得去仁华县的架阁库。
正是在这里,这个算呆子发现从仁华县的税赋账册发现仁华县的“人丁丝绢税”数目不对,当地多交了一笔税,是3530两的丝绢税。
这笔丝绢应该由州里的7个县共同承担,不知为什么,全部落在了仁华县头上。也是在这里,算呆子回忆起小时候的一场火灾,好像当年父母的身死,正是同这起事件有关。
认定账目算错了的帅家默去仁华县署反映问题,希望对方能尽快纠正。
对方看了他一眼说,钱粮问题是一级压一级,让他向上找。
于是他又找到州里的知府衙门,对方还没等他说完,又把他打发回县里,让仁华县行一道公文。
帅家默只好又一脸懵地找回到了仁华县署。
这次对方让人把他给“叉”了出去,上去就一通板子。
谁知道越是如此,这个算呆子越是咬死不放。
但县里州里都不管,怎么才能把状告上去?
帅家默的办法,妙得很,不让我反映问题,还能不让我和人打官司吗?
于是直接跟赌场损友跑进县衙,打着官司把自己的心中疑惑,全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出来。
侯岩松饰演的县太爷听完,直接一口茶喷出来。
旁听的老百姓可不干了:啥,咱帮旁边几个县多交了一年几千两?这不得给个说法?
这剧情反转玩得,果然够马伯庸。
剧情走到这里,也通过一场官司,就把故事全景式地呈现了出来。
从历史背景,到矛盾冲突点,再到官场、朝堂、百姓、民生,就这样被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观众也被快节奏的故事和强烈的悬念瞬间带入共情,跟着导演走进了故事里。
到底真相如何?帅家默能否跟官府算清这笔帐?又会不会惹祸上身?
诸多疑问,都让人好奇。到这里,我也入了戏。
而这个开场最重要的意义是:显微镜,摆起来了。
不仅对准了“正邪对弈”,更对准了通过故事折射出的——大明王朝。
二、全员演技派,三场戏立住整个故事,三个细节简直神了无论什么剧,故事和人物都是最重要的。
在选角上,《显微镜下的大明》遵从着历史剧选戏骨的规律,集结了很多实力派演员。
所以剧集开场就有很多飙戏的场景,看得十分过瘾。
不过最让人钦佩的,还是剧集对细节的把控和对伏笔的铺陈,当这些细节与实力派精湛的演绎交融,爽到爆。
这里,先举三个意义“层层递进”的细节例子,帮大家看透这部历史悬疑剧里关于人物、官场和明朝体制间的弯弯绕绕。
细节一:范渊的“看照”,扑朔迷离的局
《显微镜下的大明》处处都透露着一种悬疑剧的冷峻质感。
故事开场不久,就铺垫了两场戏。
一场是高亚麟饰演的知府黄凝道,面对这场甚嚣尘上的风波,不但没有文过饰非,反倒微微一笑,放话“那就让帅家默去查”。
遇到好官了?哪有那么容易?
黄凝道是位官场失败的野心家,被从京官下放到地方,他做事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重返中枢,为此,敌我都可以利用。
但他很快发现这里的官员如同铁板一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
那就用帅家默这个算呆子,为他破一破这道官场上的铜墙铁壁。
另一场戏,则是吴刚饰演范渊,一位曾经的御史,退休后回到老家,又成为富户乡绅中的老大,如今深夜召见王阳饰演的状师程仁清,告知他:这帅家默跟我有一些渊源,还望程先生多多看照。
真是看照?先说清何为明朝乡绅——他们在民生凋敝中,隐藏私田,让老百姓去帮他们缴纳赋税,难怪县里的田亩始终对不上。
帅家默这个胆敢触碰他们利益的愣头青,真的是被看照?不如说是看招。
至此,大戏还未展开,一个微笑,一个看照,山雨欲来风满楼。
细节二:黄凝道的微笑,好一场“官民辩论大赛”
很快,风雨到了。
黄凝道下令县府三级会审丝绢税,会审还未开场,仁华县之外的三县官员都到了,两个县令,一个主簿,说是述职,其实目标所指,显然就是帅家默的案子。
谁泄的密?高亚麟饰演的黄凝道对着侯岩松饰演的仁华知县哈哈一笑。
官场暗斗,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三县官员赶到,显然也是要让这丝绢案不了了之。
张帆饰演的县令在午饭时提着筷子轻松一句:帅家默那套说法看似有理,实则荒谬,下午轻轻一驳,便可推翻。
到了下午,他果然提出“脚费”破绽,试图让帅家默的说法变成无根之草,不值一审。
一旁的县官们趁势你一言我一语,有呵斥的,有捧哏的,有逗哏的,眼看就要将帅家默打压下去。
谁知帅家默低头一算,一条一条鞭法的典故说出,指出了明朝税负计税方式改变,所谓的脚费破绽,也就不攻自破。
刚在还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几县官员,瞬间蔫了。
好一场官民辩论大赛,表面看,制胜关键是帅家默算无遗漏,但背后还有一股关键力量,则是明朝州县官员之间的斗法。
这出戏最好看的不仅是故事,而是翟小兴、钱漪、张帆、王同辉、房子斌等演技派饰演的各县官员,和高亚麟饰演的知府之间的斗法众生相。
钱漪在很多大剧中露过脸,参演过《理想之城》,前段时间热播的悬疑剧《回来的女儿》中,他扮演过老警察。
张帆在《三体》中扮演雷志成,戏不多,很出彩。
房子斌在《人世间》演过龚维则,在《县委大院》中扮演李乡长,演技相当了得。
王同辉跟张若昀在《雪中悍刀行》中就有过合作。
这些演技派同场竞技,活生生把文戏演出了武戏的张力。
过瘾了。
细节三:程仁清的“巧舌”,被颠倒的胜负
但多县县令战帅家默不下,官家就输了?
别忘了,吴刚那句“多加看照” 。
帅家默在这场辩论赛里,还有一个最强的对手——就是王阳饰演的程仁清。
明面上辩不过,县老爷们当场使阴招:帅家默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非要挑起这桩人丁丝绢税的案子?
该程仁清出场了。
没想到这一局,帅家默输得干干净净。
程仁清一出场,就说出他当年父母双亡的惨案,并指出他正是当年那场弊案中死里逃生的七岁孩童,而他之所以挑起案件,因为当年他的父母正是死于丝绢税案,如今是挟私报复。
耿直的帅家默,论算术,可能没几个人是他对手,论起狡辩,他如何是口若悬河的程仁清的对手。
如果说台前之败还只是明,那么幕后一场黄凝道和几县官员的闭门会议,才是真正的关键——维持不公平的丝绢税,则大家太平,若是打破现有格局,会发生什么,无人知晓。
至此,男主的命运已定——明明是为民请命的英雄,却当场被羁押,交由刑房议罪。
于是乎,一场大风起,又匆匆落下。
风吹草动,落难的又是小老百姓。
而本剧的后续戏剧冲突也立了起来!
帅家默的命运何去何从?丝绢税案是否到此为止?
一路为官家卖命又处处提点帅家默的程仁清,到底是黑是白?
几个细节,三层深意,立住了故事,也讲明了故事的精髓——显微镜下的大明,其实就是另一出草根版的大明王朝。
一场丝绢案背后,有庸官,有乡绅,有官场生态,有王朝制度,也有贯穿明朝历史的官员制衡和内部争斗。
一个丝绢案,查起来能有多难?但这背后真正的难,却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积重难返。
小小一个案件,其实就像一个显微镜,将故事中人一一放大,这才是真正的好戏。
三、群像丰富,张若昀的“呆”,王阳的智,高亚麟的装,个个让人印象深刻就目前播出的剧情来看,剧中已经刻画了不少丰富细腻的角色。
首当其冲的,张若昀饰演帅家默。
张若昀能从这波小生中杀出来,靠的就是演技,从《无心法师》里的张显宗,到《麻雀》里的唐山海,再到《法医秦明》里的秦明,个个让人印象深刻。
《庆余年》里一场斗酒诗百篇,可谓他的表演巅峰段落。
但也让人担心,他的表演会就此定型。
目前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里他饰演的帅家默是个执着的“算呆子”,精通算学、过目不忘,同时不通人情世故,为人耿直率真,死较真,认死理,有错必纠。
张若昀自己总结:「帅家默不在别人的频道里,是一个对这个世界没有情感态度的人」。
前四集他把这个算呆子演得入戏十足,特别是眼神。
镜头只要切到他,就能看出他在计算思考,一场公堂辩论戏,又把角色义无反顾的气魄和胆量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人物,也有风骨。
其次,王阳饰演的程任清,也十分出彩。
从《庆余年》之后,王阳的好戏不断,从《叛逆者》的拽王,到《人世间》的深情男,再到《罚罪》的正义检察官,没有角色难倒他,但很难想象,他会演一个口若悬河的大状。
本剧中开场十分钟,程大状就打了三个官司,精通律法、逻辑缜密,口才了得。王阳语速极快,但字字清晰,台词功底,当真扎实。
正是他一番舌战,让帅家默输掉了官司下狱,但也是他,逐渐被帅家默的赤子之心感动,最终转变立场,和帅家默联手为民请命。
可以说,若是这场官民较量,只有帅家默一人,绝对毫无胜算,程任清,就是那个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
王阳也是一个很妙的演员,这次的角色,有公堂上的唇枪舌剑,有“给我多少钱,就给你多少公道”的嚣张,也有表面认钱不认人之下的真性情。
不仅有情有胆,还能全身而退,这个角色,又被王阳演出彩了。
还有,令我惊艳的高亚麟。
作为反派,他身上的憨态如同一个保护伞。
前四集他的变脸之快令人咂舌,可谓每一个眼神都是戏。
观众险些错过了一个实力派。
最后,是吴刚。
前四集吴刚出场不多,但表演状态让人回忆起《潜伏》里的陆桥山、《人民的名义》里的李达康。
演出这个阴险狠辣的乡绅,吴刚的表演可谓举重若轻,但又时刻让人感受到他的分量,看王阳的表情就知道了。
即使这个角色不算《狂飙》后吴刚的演技翻身仗,至少也是一次表演上的回血。
四位角色外,剧中还有很多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比如侯岩松饰演的方县令,装糊涂、城府、懂忍让、精通博弈。
钱漪饰演的主簿,有公心、疲惫,隐忍,又用心良苦。
房子斌饰演宋仁,低调、谦和、善良又墙头草随风倒。
张帆饰演的邓县令,自命不凡,也有着察言观色和左右逢源。
可以说《显微镜下的大明》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自带光彩,饱满而生动。
全剧打动观众的不再是那些历史帝王剧中呼风唤雨的“大英雄”。
而是每一个身不由己,悬在半空的“小人物”。
四、元素丰富,既有真实,又有诙谐,也有感动,这剧拍出了历史剧的新路子曾几何时,历史剧在影视领域大放异彩。
《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作品,一部部经典,同时也是当年的收视王炸。
可是随着影视剧行业的变化,在各种偶像、宫斗和仙侠剧的席卷下,历史剧逐渐退居边缘。
好不容易出来一两部历史剧,也失去了当年的神采。《大秦赋》拍成了高龄装嫩大剧,《大宋宫词》成了古代中年玛丽苏。
反倒是马伯庸架空小说拍出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开启的古装悬疑宇宙,给了观众几分传统历史剧的感觉。
再看这部真由历史改编的《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气质,却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历史剧质感。
剧集好在哪里?首先一个字,真。
对于一部历史剧来说,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就是真实。
相比较那些打着正剧旗号,行架空之实的历史剧,本剧把真实做到了极致。
比如,服化道真。
从明朝官员服饰到草民造型,从库房摆设,到知县用的牙刷,都极尽还原了真实历史中的样子。
其次,是细节真。
马伯庸的小说,本就是根据当年丰富完整的史实资料改编,包括了涉案的官府文书,布告,奏章,笔记,还有一些当时的评论等等,他亲自担任编剧的故事,自然不会走样。
更厉害的是,剧集还为我们讲出了明朝社会基层的治理结构。
官僚体系只会到达县级,再往下就要依靠乡绅乡宦进行管理,所以吴刚的角色那么淡定嚣张。
而明朝的地方官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威风,他们也需要小心翼翼,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二是好在对路。
《显微镜下的大明》没有一味迎合观众,没有加入古偶恋爱等流行古装元素,但不意味着它不好看。
剧中充满了很多诙谐搞笑的情节,又不乏悬疑元素。
全剧的画面镜头,很有芒果台高分历史纪录片《中国》的味道,是那种丰富的历史质感。
更关键的,是剧集拍出了历史剧应有的风骨。
全剧没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没有烛照天下,明见万里的大人物风骨,只有小人物的地气。
帅家默一个算呆子,程仁清一个曾经见钱眼开的状师,为何卷入这场吃力不讨好的丝绢案中?
渺小个体面对宏大历史时,那种飘摇在洪流中的坚持背后,是什么东西?
两个字:对错。
剧中帅家默有一句台词掷地有声:错的,必须被纠正。
当许多古装悬疑剧,都聚焦于“真相只有一个”那最后水落石出的高能。
而本剧却反其道而行,告诉你:老百姓期待的真相,为什么难以一查到底。
天道清明,说到底不是一人一地一时能解决。
世道浑浊,即使一人拿起显微镜又如何。
但错的,必须被纠正。
那一瞬间,望着满眼坚定的算呆子,我回忆起《大宋提刑官》的大结局,顿时有些泪目。
也找到了历史剧存在的意义。
表面看,历史短剧,吃力不讨好。
把短小精悍的故事拖成50集,这样才能平摊成本,本小利大。
在逆流中奋力做一部这样的古装历史剧,本就是逆流而上。轻轻松松拍甜宠才最容易。
但错的,必须被纠正。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中每一个段落,许多的人物都足够拍出优秀的历史剧。
问题在于,有没有人坚持“犯傻”,去迎难而上?
用显微镜看,《显微镜下的大明》不完美,但让我看到了一个源自历史的好故事,一群用心的演技派,和一股用心做历史剧的执念。
这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