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档老国综翻红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是以这么「重口味」的方式。
相信大家最近都刷到了这么一段视频。
厨师选手小胖,按节目规则,还原了一道经典鲁菜九转大肠。
看着卖相还行,殊不知清洗没做到位。
因此,他与评审之一的曹可凡发生了如下对话:
——你尝了么?
——尝了一块。
——感觉怎么样?
——我去除了大部分的肠的腥味。但我保留了一部分大肠的味道,是在清洗的过程中。
——你是有意把它保留的么?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是故意的。(骄傲)
之后,曹可凡谨慎地切下一小块放进嘴里。
几乎同时,他立即用纸巾捂嘴吐出,露出咬牙切齿的模样。
冥场面诞生——
喜剧效果显著,视频播放量飞速走高。
很快有了各种戏谑表情包、段子、鬼畜二创,横扫各大平台。
连带着这一古早综艺翻红。
选手小胖的所有出场被剪辑、恶搞为一出腹黑的复仇爽戏,掀起一波现象级玩梗热潮。
后续网友又发掘出节目里的其他名场面。
这才发现,原来这是「假•美食节目」,「真•喜剧节目」。
趁着热度,一起品品看——
《顶级厨师》
节目虽有一个高端的名字,定位也是正经的厨艺比拼。
但这档综艺完全是出于观感的搞笑才能二次翻红。
不止一个「九转大肠」,学员、评委、赛制等各个方面,处处透着浮夸、抓马、刺激的戏剧效果。
学员虽然都是民间高手,但都没有厨师证,不以做饭为职业。
缺乏专业经验,就免不了状况百出。
最离谱的是海选部分。
很多参赛者唱着歌、骑着马、跳着舞、喝得面红耳赤,端出自己的黑暗料理。
有了全国各地的野路子选手,才有了让人望而生畏的蜈蚣汤。
煮了猪肉、枸杞,形如呕吐物的西瓜羹。
洋葱、水果、牛肉放在牛奶中烹煮而成的奶昔。
摆盘诡异的卤味拼盘。
预感自己会红的「小熊洗澡」……
偏偏品鉴这些致命食物的,还是口味挑剔的食客,学问精深的美食家。
就又上演了诸如曹可凡表情管理下线,亲手喂学员吃饭……
李宗盛喝汤时忆起「北京澡堂子」;
刘一帆怒倒垃圾桶的场面,反问「你给我吃的是什么垃圾」等戏剧性场景。
后续更有选手得知被淘汰,原地撒娇不满,厉声威胁评审。
极大满足了观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
当然,随着层层淘汰,越到最后留下的选手越专业,离谱的状况越少。
抓马之处就转向了强者之间的「宫心计」。
选手间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被镜头捕捉,后期又放大了其中的冲突。
只见一个失误,就能让对手窃喜不已。
合作时一点别扭,之后比赛就势不两立,互相贬低,开启复仇模式。
还有选手公然吐槽对手的哽咽是「包装自己」「很假」,暗讽对手是「猪脑」。
男选手暗示女选手晋级是因为能力之外的因素。
放在今天,随便一幕都能炸了热搜的程度。
评委团也很会搞事情。
「冷面厨神」刘一帆,批评时毫不留情,激励时像传销头子。
为了敦促进度,居然凌晨四点冲进学员房间。
冷不丁又贴心为选手贴创可贴,挽头发。
居然有了偶像剧既视感。
兼任主持的曹可凡,也为了节目效果全程拱火。
知道哪两个选手互看不顺眼,采访时偏要放到一起说。
每次宣布结果时也都有意制造悬念、反转。
好卖关子,欲扬先抑。
淘汰了先祝贺对方和家人相聚,晋级了倒要贬损一番厨艺。
将语言的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赛环节也设定得花样不断,效果拉满。
用原材料神秘盒考验创新能力时,制造了层层悬念。
未知的压力测验,锻炼选手的功力和应变能力时,也激起了生死时速的紧张感。
比如,选手面对山楂和辣椒、榴莲和生姜、洋葱搭茶叶的原料组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创意甜品。
「九转大肠」的压力测试光是前期准备都相当繁重,要在规定时间内清洗猪大肠,还要完成繁复的层层嵌套工作。
小胖后来也承认并不是故意,确实是时间来不及。
此外,还有一些有意让选手之间「拉仇恨」的设定。
赢了的选手能获得为下一轮的对手选择食材的机会。
为了自己晋级,他们只能给别人选一些猪鼻子之类的难入菜、少有人接触过的材料。
还有「诈骗」环节,起初要求每个选手准备自己的拿手菜。
结果,选手备好材料,准备大展身手时,突然被要求和其他选手互换材料再开锅。
还不被允许做交换方计划的菜肴。
也正因此,节目出现了各种黑暗料理,撕逼场面。
想不到,如此看点满满的节目,当年一直没什么水花。
口碑平平,收视率也不高。
现在看来,它有点生不逢时。
十几年前播出时,还是素人综艺井喷的时期。
和《顶级厨师》同时段播出的是《非诚勿扰》《爱情保卫战》《金牌调解》等。
上演的是「69岁老头让19岁校花生三胞胎」「富豪寻初恋18年,不料就在身边」等满屏狗血的的故事。
抓马、搞笑的程度,自然是远远不及。
东方卫视的王牌节目还是《中国达人秀》《今晚80后》。
相比音乐、脱口秀节目,美食无法直接被品尝和感知,自然少了许多吸引力。
而且如今看来浮夸,搞笑的看点,当年却是满是槽点。
因为节目是购买的海外版权,风格上也尽可能向原版靠拢。
人设、情节有很多相似性,像毒舌导师人设、自负选手人设,还有选手互撕,蓝队诅咒,投票环节比分总是不相上下,原版里都有。
所以,一开始就被很多人拿来拉踩。
中国版被吐槽本土化不够,东施效颦。
而且,当年国内购入了大批海外综艺版权,一并将国外的综艺套路也承袭了过来。
比如动辄卖惨煽情,不是家人重病,就是想念孩子……
还要狂打鸡血,大谈梦想。
观众早已在《中国达人秀》中看腻了,因此都觉得情节老套,不够真诚。
针对节目内容,还有观众质疑很多环节浪费粮食,比赛结果也有内定嫌疑。
以及植入的大量广告,也引起反感。
简而言之,收视、口碑不佳,争议却不少。
但没想到,11年后,这档节目又受到追捧,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不少人反而能忽略各种问题,看得津津有味。
豆瓣最新评价里,居然都是一水的好评,还被盛赞是「中国最真实的综艺」。
原因也显而易见,现在的综艺节目都无法娱乐大众了。
以前以素人嘉宾为主的综艺节目,嘉宾选择标准是节目本身的定位。
嘉宾往往凭借某一方面的才能走上荧幕,以突出能力惊艳大众。
而且未经过多包装,粗粝真实,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即使是一些不完美的性格,一些失败的操作,也能给节目增加不少看点和趣味。
但和如今大部分综艺节目一样,为了利用明星效应增强节目影响力,美食节目逐渐成了明星的主场。
《顶级厨师》第二季开始,多了明星嘉宾阵容,请来了任贤齐、蔡少芬、萧蔷等人。
之后,延续了这一厨艺竞技类型的综艺是《星厨驾到》,选手成了全明星阵容。
后来更为人所熟知的《十二道锋味》《中餐厅》等也都是齐聚大牌。
不同于《顶级厨师》中鸡飞狗跳、手忙脚乱的厨房状况,没了普通人为每一次挑战提心吊胆又拼尽全力的精神面貌,以及节目本身带给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大多以明星为主角的美食综艺中,美食部分反而都被极大弱化了。
明星的光环,远远盖过了美食节目的专业性。
《星厨驾到》中,郭麒麟厨艺被刘一帆指着鼻子凶,结果进了四强。
贾玲和刘一帆的cp倒成了最大看点。
《中餐厅》中,原本最专业的大厨反而在做饭上没了话语权。
几次被明星呛声、骂哭,最后直接退出。
引发观众不满,口碑也彻底崩塌。
更有很多慢综艺,试图借一饭一蔬传递田园诗意的生活态度。
镜头里人人都不慌不忙下厨、用餐,一片岁月静好。
但这种刻意安排出的精致和惬意,反倒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也让美食失去了本该有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自然也越来越难给人们带来消遣放松的娱乐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不难理解《顶级厨师》的翻红。
而且即使抛开抓马的噱头,节目依然有可看性。
通过食材、菜品的展示、厨艺的反复切磋竞争,无形中科普了不少地方特色菜肴的知识和烹饪的技能。
素人学员的失误或成功,也让观众受益匪浅,被激发出亲自下厨一试究竟的兴趣。
正如当下很多素人美食up主的走红,也正说明了人们对平民化的美食节目的期待。
而且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场面,不也正说明了节目十足的人味吗?
看过后都会记得节目里自负的李靓,乖巧的魏瀚,运气爆棚的于寒冰……
还有他们之间亦敌亦友,真实有趣的化学反应。
很多观众看完后都关心着他们的现状,关心他们是否如愿走上了专业厨师的道路。
食物,也成了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海外原版节目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保留了这些质朴感和人情味。
依然将重心放在烹饪这件事,着重表现业余厨师厨艺的比拼和精进,也关注与食物相关的人生故事。
最新季还让以前被淘汰的人气选手返场,更是勾出了观众的情怀,使其有了更深的参与感。
回到国内的《顶级厨师》,止步第二季,至今只留下让人哑然失笑的「九转大肠」。
虽说只是流行一时的网络热梗。
但现象级狂欢背后,或许可以沉淀出一些理性的反思。
在明星逐渐祛魅的今天,综艺是否还能开辟一条面向普通人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