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春晚流行语:有的流行至今,有的成为绝版,还有的立下大功

今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差在哪儿?

个人觉得是格调!

比如,同样是讲“家庭生活要和睦,老爷们必须有个小金库”的故事。

《上热搜了》和多年前《花盆儿》的差距,就能填下一座喜马拉雅山。

▲2002年春晚《花盆儿》

且不说立意谁胜一筹,就说这爆梗的程度就差远了。

比如《上热搜了》之后,大家什么都没记住,但《花盆》却轻轻松松的让大家记住了“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自己的土自己的地……”

你看,差距这就出来了。

不用谐音梗、不用挪用梗,小品本身就是爆梗输出机。

而且像《花盆》这样输出金句、引领当年潮流的语言类作品,其实在不久前的春晚舞台上,几乎年年都有!

大龄青年回家过年必遇上的一个问题就是——催婚!

不仅老人催连官方节目都琢磨着夹带点私货,所以趁走亲戚的机会相个亲,是不少网友都不想经历、但又不得不经历的尴尬事情。

比如开场说啥?

自我介绍?太刻板!

来段rap?没那才艺!

所以这时候《懒汉相亲》就派上用场了!

“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以这句话为开场白绝对就两个结果,要么人家认为你幽默,场面顺势打开;要么人家觉得你是老6,离桌就拜拜。

不管哪种结局似乎都是一种happy ending。

实在没想到30多年前的小品,还能解救当代年轻人,太奈斯了。

怎样的春晚作品才算出圈?

个人觉得还差点意思。

比如1990年《主角与配角》中爆梗的台词:“小日子”托我给您带个话、你朱时茂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这在那年的春节后,甚至是现在的日常中都能用到,是调侃和开场的万金油。

洗脑倒不至于但确实实用,就是可惜了二位都是主角的演员。

在不久后与央妈闹掰、与春晚诀别,各自奋战却难回巅峰。

▲版权纠纷,庭审现场

如果没有分手一事,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搭档会和小品王一样,成为春晚“钉子户”吗?

我觉得会!

不过好在那时候百花齐放,没了朱、陈二位还有其他人,赵丽蓉老师就是春晚流行句子的金牌缔造者之一。

比如1989年《英雄母亲的一天》不仅让观众们记住了“司马缸砸缸”和“倒爷”。

还让大人趁机给小孩子科普了一下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

当然了,如果谈流行甚广,还要数她的“宫廷玉液酒”。

寻梦高原红,圆梦梦驼铃!

这两天想必不少人都听过这个BGM。

由于年代久远、画质粗糙,不少人觉得这应该是洗脑神曲界的鼻祖。

但事实上谈洗脑神曲的鼻祖,还应该赵丽蓉老师。

1995年春晚上的《如此包装》,由于不懂装懂的总监想搞另类评戏,非要让赵丽蓉把《花为媒》做成说唱模式。

于是我人生中听到的第一段rap诞生了: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张不开嘴儿跟不上遛......

是谁唱着读下来的我不说,但当年肯定是有不少人在忙里偷闲时,哼哼这么两句解压。

去年还有网友为这段说唱配乐,让赵丽蓉老师在“小品太后”的头衔基础上,又多了一个MC的称号。

不知道老太太知道了会不会很开心。

语言类作品说到底都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让大家在过年期间阖家团圆,其乐融融。

但谁也没想到,赵丽蓉老师的《打工奇遇记》竟然还有附加功能——分辨敌友。

那一年节目结束后,不仅大丰收有了“萝卜开会”的雅称,对暗号也有了另一种方式:宫廷玉液酒,

______

答上来了就是好兄弟,答不上来另行处理!

这招百试百灵,尤其在国际服玩游戏时,不少国内玩家都通过这样的暗号来辨别自己人。

当然了,宫廷玉液酒更出名的事迹,据说是抓到了个分裂人士。

彼时网友们聊的热火朝天,突然来了一个人煞风景,于是宫廷玉液酒一杯定江山,直接扯下了“北方网友”的面具。

至此,暗号有了底板,并且在黄宏老师的加持下很快又有了升级!

那一年的黄宏直接扛着锤子登台,讲述大家都关注的装修问题。

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一亮相就是顺口溜。

不过遗憾的是,切口不好找、节奏又难学,导致说了十几分钟大家都没记住。

只记住了要破相的大姐和80块的大锤、40块的小锤。

大浪淘沙,剩下来的就是经典!

所以春晚过后装卸工和装修工行业都有了统一价格,再然后大锤和小锤也加入了暗号锦集,让宫廷玉液酒有了升级。

比如一杯宫廷玉液酒,

减去大锤,再减去小锤等于多少?

我有阅读障碍,这题先留给大家了!

今年麻花的《坑》被官网好评,网友们觉得:针砭时事,格局很大,不愧是大团队。

但事实上,用小品针砭时事在麻花之前就有先例,比如2011年黄宏的《聪明丈夫》讲述的就是为分房假离婚的故事。

起因、经过和结尾不太记得。

但“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可眼睛一红,心就黑了”这句话,道出了不少人的人生感悟。

除此之外,黄老师站台上可劲儿内涵明星装单身的操作,着实令人替他捏把汗。

这要是放到现在的内娱,估计节目组连一审都不敢让他过,不整改的结果就是刚下舞台就被喷成筛子。

宋丹丹和老搭档黄宏,在《超生游击队》中科普了“种茄子长不出辣椒”和“破盐碱地种啥都白费”后,开始将工作重心逐步转回家庭。

再返回舞台时,本想和老搭档黄宏携手走上春晚的溜光大道。

但是1999年备战春晚排练的过程中,二人意见相左难以调节最终分道扬镳。

宋丹丹这才和已有过合作经验的赵本山,组成“春晚战略合作伙伴”。

以“哈喽哇、饭已OK了,下来密西吧”、“隔壁吴老二看我一眼浑身发抖”、“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等爆梗开启了引领潮流十数年的时代。

经过了“倪萍就是我梦中情人”之后,属于这对王炸组合的《钟点工》时代又来临了。

那一年的观众们开始用“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作为互相调侃的用词。

用“再唠十块钱的”,作为挽留的用词。

用“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作为自嘲不对劲的形容词。

总之就是春晚半小时,够大家回味一整年。

待流行句子热度有消散趋势时,又正逢下一年晚会开播,这又续上了。

比如2001年本山大叔另一副铁三角的“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成了胖朋友的评价。

2002年的“你跺你也麻”成了玩笑用语、

2003年的“心呐,拔凉拔凉的”成了失望总结、

2004年的“木姨奶”开了一门新亲戚、

2005年的“非常6+7”总结了血栓等等。

后因为种种原因,铁三角解散、王炸组合接档回归。

2006年这对组合贡献了的“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村头厕所没纸了”,

2007年又用“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让广告语是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力的波导最后辉煌了一把。

紧接着时间就来到了奥运年。

白云最后一次“感谢铁岭TV,辽宁TV,将来还有可能感谢CCTV”之后,黑土真心实意的为老伴儿鼓掌。

“好”,成了那一年的开会主流场面。

经过多年历练,本山大叔的小品已经成了大家煮饺子倒计时的沙漏,他不演完谁也不开火。

而赵老师也不负众望,摘下了黑土的标签后,又贡献出了“最糟心的是人活着,钱没了”、“卤儿不要钱”等被观众广泛运用的流行句子。

但可惜的是在“此处省略78个字儿”之后,以身体不适为由退出了春晚舞台。

至此春晚开启了无“赵”驾驶模式,至于效果是好还是坏,见仁见智。

但可以肯定的是爆梗的频率逐渐降低,语言类节目从造梗变挪梗。

无“赵”驾驶的第二年,开心麻花带着《今天的幸福2》亮相春晚。

虽然相较而言,观众们的期待和反响有所降低,但还是小炸一把。

带火了“前夫哥”“亮个相吧,小宝贝儿”还有“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等流行句子。

不过说实在的,当时郝建举着脚丫说“无邪”时,不少人以为他讲的是《盗笔》中的吴邪。

搞得不少稻米心情澎湃、沈腾一脸蒙圈。

因为他也不知道一个不穿鞋,竟然能让大家联想到了小说角色,继而场面炸裂。

不过相较2014年的《扶不扶》,《今天的幸福2》的炸裂只能算洒洒水的程度,毕竟那一年有高人相助!

2014年的“沈马组合”是真的炸裂,呈现出的《扶不扶》几乎是三句一个小梗,五句一个大梗。

虽然最后的“大妈有医保”有点出戏,但不影响麻花出品、必是精品的观众评价。

不过炸裂作品虽是麻花主创,但离不开本山大叔的点睛之笔。

比如沈腾躺地上说“走是能走,也只能按表走”、“他说的,都是我的词儿”那段误会,就是经过修改后的桥段。

名师指导之后,也确如预料的那样从躺下之后就炸了,“按表走”火了,“都这个时候了,还较那三米两米的真儿”也火了。

年初一开始,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

甚至很久之后还会有人在砍价的时候,用“较真儿”化解尴尬,可见当年春晚对民众的影响有多大!

再明显的对比,可能就是《扶不扶》之后,麻花再难有能引领时尚的作品了吧。

后记

黄宏老师在小品中,曾经调侃过,说“都说春节晚会难搞,主要是导演缺乏技巧、每个观众发上一个脚盆洗脚,所有的节目效果保准都好”。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估计就是发一个美容椅,附赠一套全身Spa,都拯救不了挠头哥、迷茫弟的懊糟心情。

更难以拯救的是,我这容量有限的脑子。

因为盘点春晚流行语句的时候发现,《扶不扶》之后是真的总结不出什么好笑又流行的梗了。

包括今年的“嗷fer fer fer”,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出圈,或许是大家的审美标准提高的太快吧,或许吧!



电影资讯春晚刘星小品黄宏老明星萌神侃体体育

有用 (57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