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孤独的孩子回家了

昨晚看完《深海》的点映后,现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忍不住鼓掌了(其中包括我),而在散场离开的路上,我也听到了一些不买账的声音……

有人喜欢,有人厌烦,乃至于口碑会两极分化,这都很正常,可神奇的是,这两种情感能够和谐存在于同一部影片里。

因为这是一部偏“意识流”的电影,需要观众有足够的耐心,在度过中前段看似混乱无序的飘摇后,才能感受最后半小时里山呼海啸般的情绪爆发。

我很敬佩田晓鹏导演,能用一个抑郁小女孩的视角去还原自己的梦境,用五彩缤纷的斑斓去涂抹阴暗的底色——《深海》的作者性远大于商业性,我很庆幸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她。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请酌情阅读。】

按照我往常的习惯,上来应该先夸一番特效画面再谈故事主题,但这次不行,因为两者很难割裂开来说,《深海》绝对是以故事体验先行的。

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个离异重组家庭里备受冷落的9岁女孩参宿,在游轮上不慎落海,随后经历了一段“虚实结合”的梦幻深海之旅,最终找回了自我。

这个故事粗看上去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很像,但不同的是,《少年派》有着相对明确的逻辑节点和角色象征,而《深海》则是一顿要素都扔进去搅拌的大锅烩。

影片开头简要交代了人物背景之后,便迅速进入了深海大饭店的剧情,具体观感,一言难尽。

首先,它肯定是一场视觉上绚烂的、荒诞的奇幻旅程,画面充盈、细节饱满、色彩鲜艳,连饱和度都十分浓郁香甜,在一份3D动画的珍馐里还给出了油画、连环画、水墨画和沙画等不同的质感。

可与满满当当的画面相比,影片的叙事和人物却经常处于掉线状态,行为逻辑不明确,剧情推进也显得颠三倒四。

所以,前80分钟给我的感觉便是:画面太挤,节奏偏乱,以至于本该漂亮、可爱、优秀的“深海大饭店日常”都显得有些嘈杂闹腾了——直到最后30分钟的来临。

这场不着调的幻想之旅,其实是参宿落海后,依据游轮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最深处的执念,在性命垂危之际构建出来介于生与死之间的弥留彼岸。

几乎所有奇幻要素都有现实的信息线索可循,只是它们被包裹进了一个非线性叙事的“随意捏出来”的故事里,所以看上去才显得混乱,比如南河在跳海救人前就已经受伤了,但参宿对此只有中段里一个简短印象。

如果立足于参宿的意识流幻想去通盘去考虑,那么前面的“空”恰恰是后面“满”的基础。

那么,这到底是主创有意为之还是玩砸了?我倾向于前者,但结果是一样的:后30分钟能不能把前80分钟“救”回来?或者说最后的高潮值不值得前期的铺垫?这会成为《深海》最大的争议点。

注意,我说最后半小时好,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反转——事实上,稍微有点经验或想法的观众,都能猜到影片的设计,比如深海大饭店的画本、小黄鸭救生圈、爱吃糖的海獭糖豆儿等等,均是较为明显的提示。

即便我们知道后面反转的真相,也丝毫无损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这个抽象的虚幻世界已经建立起来了,只需将它慢慢推倒、拆解,那份感情的倾泻与冲刷自然会水到渠成。

讲完了这点后,我们就可以来聊聊《深海》独树一帜的特效画面了。

影片最大的创新,毫无疑问是影片团队独创的“粒子水墨”——他们原想把中国传统水墨元素用最先进的技术展现出来,然而两者原理和风格方式却是相悖的,于是,他们便参考现实中微尘颗粒的漂浮形态,用上亿颗粒子硬生生堆积出了水墨的飘逸感。

像这些“光遇海”系列的剧照,几乎都是电影里出现过的场景,光看静态图已经很漂亮了,但却不及大银幕上动态表现的十分之一,可想其震撼效果。

照理说,有这样一套厉害的自研引擎,应该多放些粒子水墨画面出来,可出人意料的是,《深海》对其使用一直都很克制,只有在几个重要的转场以及人物心理活动时才适时出现。

换言之,影片在可以炫技的情况下没有炫技,而是严格让特效全程服务于故事,这一点值得称赞(当然电脑也是真烧不起…)。

说回影片主题,《深海》其实是一个非常阴郁的故事,即便幻想世界中的多姿多彩也无法掩盖其黯淡压抑的底色,主角参宿始终处在进退无路的状态,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即是捉摸不定的红色“丧气鬼”和黑色“海精灵”。

丧气鬼比较好理解,它源于妈妈留给参宿的红色卫衣,随后成为了参宿杜绝外界、封闭自己的隔膜,它是附骨之疽般的抑郁情绪,随时随地可能扑上来吞噬掉“丧不拉几”的参宿。

海精灵则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它是“好喝”的海水汤(鱼爱喝人不能),意喻着海上漂流时不能沉溺的幻想;另一方面,它以幼年时母亲给参宿讲述的海洋童话为蓝本,混杂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未知的期许,所以在影片中它既是亲切的(形象上兼具了母亲的头发和眼睛,渴望母爱),又是危险的(导向失控,以及不被爱的自知)。

后方是无法摆脱的丧气鬼,前方是欲罢不能的海精灵,它们在以不同的方式择人而噬,参宿真的有出路吗?况且妈妈只是一个早已模糊了的念想,就算她真回来了,一切真能变好么?

想明白了这点,《深海》致郁的本质就挡不住了,再加上影片画面在这方面的表达也着实有些“克系”,看emo和心理惊悚效果都堪称一流(因此不推荐带孩子看)。

所幸,电影还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丝希望的光亮。

《深海》两位主角的名字源于导演田晓鹏喜欢观星的爱好,因为冬季天空最亮的三颗星是南河三、参宿四、天狼星——田导说,参宿四在2015年时还是一颗特别亮的红巨星,后面就变暗了,参宿的命运和它很像,不稳定,随时可能爆发,吞噬掉自己。

9岁的参宿是个敏感的小女孩,由于童年经历被迫成熟和“懂事”,像她这种抑郁症最是麻烦,表面上看上去没啥异常,实际上已丧失自我了,无悲无喜,只会挂着讨好别人的假笑,在内心里一片粘稠死寂。

现实里,这样的抑郁症很难治愈……但就像天上的南河三会照耀参宿四一般,我们也愿意相信,参宿会在南河用性命托付的不离不弃之下,开始真心哭、真心笑,在更明媚的阳光下生活、长大。

《深海》对得起我在影片结束时流下的泪水。

最后,想聊几句我的私心。2015年的夏天,我创下了自己这辈子不可能被打破的观影纪录:10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这里面的偶然因素有很多,比如我加入了“自来水”群、受到了粉丝们的感染,比如那是一部比较上头的、有意义的、不错的动画电影,可还有一个原因,我到现在才明白:田晓鹏是个让人喜欢也值得尊重的导演。

田导籍籍无名时在“最喜欢的超级英雄”的问题下回答“大圣”,又在《大圣归来》一度功成名就后转身去拍源于自己梦境的《深海》,还花7年多时间献上了这样一部故事设计大胆、观感很不商业的电影。

《深海》是一部好电影,却不是一部能让人“上头”的电影,甚至还会令人产生一种逃离的本能……可它是田导自己想做的电影,没有妥协、没有谄媚。

愿天下所有孤独、内向、抑郁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家的道路。

愿世间所有受伤、蒙尘、灰暗的心灵,都能拥有珍贵的呵护。

新年快乐。

电影资讯电影女孩深海田晓鹏有爱评论

有用 (1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