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略有拗口,却迹近真理。
它阐述了明世相的不可测度,与种种趋势的此消彼长。
就如中国电影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谁人可知,喜剧电影《泰囧》会成为第一部冲破十亿的国产电影?短短几年后,周星驰的《美人鱼》会创下超过三十三亿的可怖票房纪录?仅一年之隔,这个票房纪录被《战狼2》再次改写,直达五十六亿的巅峰之上?
作为中国电影分支的香港电影则逐日显出颓势。
但变化会不会在某个节点来临。
谁能断言?
说港片“风暴”。
可能会被人嗤笑待之。
因为若以《泰囧》的票房爆发为界,在票房的竞争上,香港电影败给了内地电影,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如果对比内地影坛这么多年庞大的出产量,真正的高票房电影,仍然可称“凤毛麟角”。
因为从数据来看,五十亿级和四十亿级电影都是四部、三十亿级七部、二十亿级十二部,这就是绝对的头部阵营,总计二十七部,而且题材极其受限。
香港电影则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陆续突破了十亿级,包括《澳门风云3》、《无双》、《扫毒2》、《叶问4》、《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其中并没有包括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以及成龙的《功夫瑜伽》,还有星皓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区域文化和思路的差异性,是这么些年,香港电影人一直在摸索的课题。
而其实“迎合”并不会真正有效,也并不是观众的真正需要。
不管面对任何区域的观众,商业的娱乐性、文艺和思考的深度、题材的拓展与技术的更新,这些东西才是决定电影的关键,任何“迎合”都只是急功近利的短视之举。
所以真正的希望,就潜藏在那些有态度、有思想和有品质的电影中。
待到时机成熟,就将破土而出。
比如二零二三年,正在蓄势待机的香港电影。
基于种种因素。
当下整个中国影坛,累积待映的电影都很多。
而市场趋势正在逐渐向好,有很多电影的上映都被提上了日程。
香港电影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只以港片为观察对象,就包括已经定档的《风再起时》,和或将在年内上映的《金手指》、《扫毒3》、《风林火山》、《海关战线》、《内幕》、《临时劫案》、《潜行》、《断网》和《危机航线》等电影。
之所以有港片“风暴”的预期。
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多部重量级电影的同年度上映,其次是郭富城个人商业电影一反常态的占比奇高,甚至有创造“郭富城年”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秉持这样一个观点,以商业电影而论,香港电影始终独具优势,而放眼整个影坛,刘德华、郭富城、梁朝伟和古天乐,又是尤其适应商业电影的电影人,所以无论咖位还是商业价值,他们都会远高于现下还在活跃的其他演员。
以《无名》和《流浪地球2》的碰撞为始,香港电影的年度票房之战揭幕。
这当然是一场“前哨”。
不出意外的话,特别出演的刘德华会先拔头筹。
2月17日,电影《风再起时》将映。
这个档期令很多人感到不解,毕竟作为一部超大投资规模和拥有强大主创阵容的商业电影,档期首选理应是年度暑期、国庆或者贺岁等热档之一,但竟然空降了一个“冷档”。
这个问题当然只能片方才能回答。
在影迷的角度,仅可略做分析,比如会不会有诸如规避竞争、配合冲奥或者更多未知的可能性?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一切皆有可能。
另有一个现象也让很多人不解。
近日出炉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总计五个奖项的入围、评选,无论是演员奖还是电影奖,居然全程不见《风再起时》的踪影,而根据惯例,只要「该年度在香港戏院作首轮公开售票放映,并于一星期内上映不少于五场」,即可获得候选资格。
而《风再起时》已于去年十一月连续上映七场“优先场”,并出现在了2022年度的金像奖片目上。
当然据说这个惯例已改,评选要求是“正式上映”。
这应该算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这个影评人协会向来规矩纷乱,比如《岁月神偷》和《麦路人》因提前上映不入围,而同样提前上映的《桃姐》却又能入围拿奖。
作为香港电影在今年的“头炮”。
《风再起时》毫无疑问会获得更多关注,映后口碑如何、票房表现如何,都是各方关心的问题。
郭富城自电影《无双》之后再现锋芒,梁朝伟重回《花样年华》时期的巅峰之态。
史诗与人物命运、旧年代的洪流,足以推动剧情的波澜壮阔,两位主角的各自成长、惺惺相惜与被迫“反目”,其实也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戏剧张力。
而基于翁子光的态度与思想性,有郭富城、梁朝伟这样的港影顶级星光兼殿堂级表演能力的演员阵容,以及有美亚电影和大地电影为后盾,电影的商业表现,在理论上无需悲观。
电影的关注度也很足够。
每个动向,都会引发揣测,比如梁朝伟入围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上文谈到的本届香港评论学会赛果,以及最新放出的海报,主角站位左右互换,这些东西统统都能引起一些舆情,他们说,是不是郭富城演技不如梁朝伟,或者这部电影被漠视,又或者戏份莫非做了调整?
演技的对比、奖项的比拼以及戏份分配,等电影上映,即可一目了然。
有些东西其实是“想太多”。
对这部电影的判断,品质仍然不怀疑,重点在于商业票房。
同期竞争电影大致包括《黑豹2》、《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和《毒舌律师》。
但仍然持乐观预期,票房八亿至十五亿区间。
兼横扫下届金像奖。
接下来待映香港电影有量级之别。
比如《金手指》、《扫毒3:天大地大》和《风林火山》,这三部电影与头炮上映的《风再起时》,在商业票房的预期上可并列看待。
而《海关战线》则可能会有变数。
虽然谢霆锋几乎是香港影坛中生代的唯一“独苗”,也天王张学友入列,但一则谢霆锋近年作品较少、也缺少头部票房案例,二则张学友向来并非票房保证,三则纵有此前《怒火·重案》的票房大爆,但离开动作巨星甄子丹的压阵,票房表现如何,还很难揣测。
前文提到“郭富城年”,是基于他五部商业电影密集上映的现实。
其中一部作品《断网》,最近消息频频,也有即将定档上映的趋势,而根据陆续放出的海报和预告情况看,似乎很有“黑马”潜质,轻科幻、罪案追凶与人性拷问,无论是观影娱乐性与思想底蕴都貌似可观,应可提升预期,预判五亿到八亿区间票房。
合作麦兆辉的《内幕》与首次联手尔冬升的《临时劫案》,也各自有不可小觑的“爆点”。
后续可密切观察档期及竞争对手情况。
刘德华的另外两部作品是《潜行》和《危机航线》,鉴于其商业电影票房一直以来的稳定性,传统警匪题材的《潜行》大致会在三亿至五亿区间,而《危机航线》这种灾难片反而更难预估一些,要视乎话题性、品质和观影风向而定。
同一年度,四部大制作电影齐至。
可谓“山雨欲来”。
而商业票房。
仍可以十亿为佳绩标准。
若再兼意料之外的发挥和品质过硬。
则“风暴”之名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