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老北京专有名词,指的是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初期喜欢打架斗殴,经常被抓进派出所(俗称炮局)的一批人,统称老炮儿。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整天过着游手好闲,吹牛遛鸟的日子,消磨时间。
电影《老炮儿》就是把镜头对准这么一群人,他们曾经叱咤风云,如今湮没在茫茫人海,过着老百姓最普通的生活。然而,他们又不甘寂寞,常忆当年峥嵘岁月,总想证明自己没被社会淘汰,可惜,长江后浪推前浪,新的时代,就有新的话事人,江湖秩序,从来都是强者说话。
电影的主线是六爷一心搭救亲生儿子张晓波,带领曾经的老哥们闷三儿,话匣子,灯罩儿一伙,对抗以谭小飞为首的一批官二代,富二代,随着事情越闹越大,不为人知的内幕终于浮出水面,六爷也遇到人生最大的考验。是跪着活,还是站着死,现实和尊严如何抉择,拷问着众人。
电影的叙事风格平缓写实,用一些细节勾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在观众心目中变得丰满,慢慢立起来。六爷一出场,一副愤青模样,教育扒手做人留一线,教育路人问路要懂礼貌,老北京味十足,而制止城管打人的事情,充分体现他的恩怨分明,以及做人要讲规矩这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后他对看跳楼说风凉话人群的怒斥,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仍然愿意帮助路边的女学生,不求回报,只求自己内心安宁,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古代侠字写法为"一人对抗一站立之人,从而保护两弱小人",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电影后半部分从江湖恩怨突然转到反腐倡廉,风格跳跃太大,也是许多人诟病的地方。私心以为,这是电影为过审选择的无奈之举,毕竟电影描述的这种"以暴制暴,武力混斗"与国家宣传的和谐社会相悖,不利于传播正能量。但反过来看,这种与强权斗争的行为也正好了升华了电影主题,因为,黑帮混斗还是过于小家子气,小老百姓对抗体制才更显出侠的本质。
演员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冯小刚作为导演跨界演出,表现惊人,角色把握丝丝入扣,一喜一怒都是戏,尤其是与儿子饭馆喝酒的那场对手戏,情到深处时默默流下眼泪,感人肺腑,小钢炮凭借这部电影的惊人发挥拿下2015年金马影帝,让多少职业演员汗颜;张涵予还是熟悉的硬汉风格,对这种角色他是驾轻就熟;许晴演的话匣子深爱六爷,可惜天意弄人,终不得圆满;李易峰表演基本合格,可能是对手太强原因,气场略有不足,但是饭馆喝酒那场戏还是有很大突破;吴亦凡角色不讨好,最后的转变有点生硬,但几次与六爷对峙还是体现出小爷的风范;其余如刘桦等一众老哥们表演也基本合格。
电影中的几处隐喻恰到好处,既丰富了电影元素,又体现电影的主题。谭小飞三次用强光照射六爷(汽车大灯,手电筒,打开窗帘后的日光),一方面是体现年轻一代面对老一辈的强势,另一方面三次强度依次递减,也表现出小飞对六爷态度的转变。全片最大的彩蛋,六爷经常去看的那只驼鸟终于在片尾挣脱了牢笼,六爷骑着自行车追着驼鸟跑,那种欢呼雀跃的表情,仿佛看到自己也挣脱了命运的牢笼,自由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曾经帮助过的女学生也寄回来资助的200元钱,让人倍感温馨。付出总有回报,虽然这种回报非常渺茫,可是做人不就是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凭着初心去做,便不会后悔。
于是,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六爷还是选择单独赴约,"有些事情,虽然咱是小老百姓,还是得去办",他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拿出当年曾经带给他辉煌的东洋刀,告别亲人,告别朋友,独自上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冰上的六爷,背影那么落寞,一人一刀,又是那么的高大伟岸。人活着,不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但起码要活得有尊严,六爷遵循着自己的规矩,他要给小飞一个交待,也要给儿子一个交待,冰上心脏病复发,第一次倒下,他仍然选择继续前行,这次的站起注定他悲剧的结局,然而这种选择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心愿,求仁得仁。配合着窦鹏的配乐,鼓点响起,他的那批老哥们赶过来,不管他们曾经有多少误会,又或者泯灭于江湖,但此刻 "老炮儿"集体复活了,他们仿佛回到曾经的光辉岁月,续写着他们的英雄传说。
故事的结尾,晓波遵从父亲的遗愿,开了一家茶馆,门牌写着三个字"聚义堂",那批"老炮儿"从看守所出来,意气风发,像打了胜仗一样,南方某省高官被立案调查,六爷的牺牲有了回报。也许,人的身体可以死亡,但他的精神却永留人间,因为侠义精神不死,正气浩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