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将至,年味也越来越浓。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民间“扫房日”,有“除陈布新”之意。农村家家户户早早的便为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忙碌了起来,对于中国人来说一道道红红火火的年夜饭,不仅是年的味道,更是家的情怀。农村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一屋不住三辈人”,三姓是指什么?有道理吗?
一家不容三姓人
从古至今,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对应一个姓氏,每个姓氏的背后又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姻亲关系。这里说的“一家不容三姓人”中的“三姓”指的是三个姓氏,即:一个家庭里父亲一个姓氏、母亲一个姓氏、儿媳一个姓氏。这样的情况,在当时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村寨里的男女青年是不对外联姻的,否则,将会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不孝表现。不过,到了今天,人们的观念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女适婚青年,异地异姓结婚的情况,更是不计其数。自然而然的“三姓之家”的现象也更为普遍。
一屋不住三辈人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在古代,受到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条件普遍比较贫困。“居者有其屋”是很多人的梦想,在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与吃不饱饭相比,舒适的房屋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奢望。常常是几代人居住在一座简陋的房子里,日常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当然,一座房屋里,居住三辈人,有利也有弊。时间久了,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都会产生一些小矛盾,从而造成家庭关系的破裂。家庭成员之间为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在农村一直都有分家、分户的传统习俗。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在一年又一年的岁岁轮回中,月穷岁尽之日的除夕,皓月当空、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成了人们刻在骨子里的期待。农村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一屋不住三辈人”,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过往农耕实践经验的智慧总结。但是,不论姓氏,不论老少,只要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起,家就是完整的,也是幸福的。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经历了一年的奋斗,踏踏实实回家过年,成了每一个在外游子对家最深情的告白。除夕之夜,一声声温暖的问候,一句句欢声笑语,则饱含着一家人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幸福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