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最没势力,全无背景的六皇子拿下东宫之位。听说他是亲上琅琊阁,得到了一个锦囊才得手的。这样的事情,传到太子和誉王耳朵里,估计把琅琊阁搬到自己家去的心都有了吧!
太子和誉王到琅琊阁去,得到的是一样的答案。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
誉王打开锦囊的时候,人已经在金陵了。因为要受封七珠亲王,他才派了人去去江左请梅长苏,却是连人影都没有找到。
正当他心急火燎时,梅长苏已经进京了。
梅长苏住在谢玉府邸,太子和誉王两边都有人,所以他们很快就知道了。
梅长苏之所以提前进京,就是为了占得先机。
他要引起太子和誉王足够的注意,又不会买两家中任何一家的帐。因为他要扶持的是靖王,只有靖王与前面的两位性情不同,也只有靖王上位,才会重审赤焰旧案,为冤死的亡灵一个交代。
梅长苏自知靖王不是最好的人选,但是他别无选择。
经过一系列的筹谋,太子和誉王双双倒台,靖王马上要册封太子了,为何梅长苏却改变了主意?
梅长苏就是林殊的事实,很多故人都知道。蒙挚,霓凰,静妃,还有夏冬都知道,但唯独瞒着靖王。因为靖王从小与林殊感情甚好,梅长苏怕靖王知道他就是林殊,会感情用事,进而对夺嫡不利。
而靖王对林殊的情谊始终都在,每每梅长苏看到这些,应该也倍感温暖吧!
比如靖王一直收藏着林殊的大弓,还不许任何人碰它。
又比如梅长苏思考问题时,习惯性地用手搓着衣角,这个林殊惯有的动作,马上引起靖王的注意。
还有飞流说梅长苏管靖王叫“水牛”,只有林殊才会管靖王叫“水牛”,靖王一时呆住许久。
靖王多次和静妃提到想念小殊了,或许他已经在与梅长苏的接触中,感知了林殊的存在。
梅长苏昏迷时,会经常说一些胡话。
那一次,靖王就听到梅长苏说:“景琰,别怕!”
靖王不敢相信,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怎么觉得眼前之人就是林殊呢?他向母亲确认,静妃却说不过是一些胡话,听不清楚。
九安山上,梅长苏习惯性地拔出靖王的剑。靖王当场又呆住了,这哪里是梅长苏,这明明就是小殊啊。
梅长苏一口气把安排部署都讲清楚,蒙挚疑惑后面倒是都顺畅了,可是怎么下山,梅长苏根本没说啊!
靖王也知道梅长苏没说,但是有什么好好的。他和林殊都知道有一条隐蔽的小路可以下山。
这一次靖王没有固执地追问,反正梅长苏次次都有理由,上一次“水牛”是霓凰郡主说的,这一次不是郡主说得,也一定是郡主说的了。
即使靖王不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但是他已经越来越在乎梅长苏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就是靖王与林殊之间的默契。
梅长苏和夏江一番对峙,靖王彻底明白梅长苏就是林殊,他在静妃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他埋怨所有人都瞒着他,他懊悔自己每一次都差一点就认出来了,就差那一点点。
靖王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后,面对梅长苏异常平静。他对莅阳公主说,他与苏先生等同于一人。
莅阳公主首告那天,梅长苏请求靖王带他去大殿,他要亲自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
靖王被他气得爆肝,梅长苏本来就该去见证的,何须这样求他!
不是你与苏先生等同一人吗?这时候怎么又不一样了。
等同一人也是有条件的,他要做林殊时,他就是林殊。
靖王与苏先生等同一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苏先生不等同于靖王。
靖王把自己完全交付了,但是林殊还是林殊。
这便是感情的最高境界了吧!
当众人提出靖王登基后重审赤焰旧案时,梅长苏马上否定。
他说不可。
他说重审赤焰旧案,必须要在梁帝在位时,否则子翻父案不妥。
梅长苏计划扶持靖王上位后重翻赤焰旧案,但是最后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那样对靖王不好。
子翻父案不妥,后世会怎样评判靖王呢?子翻父案和弑父夺嫡又有何区别呢?
所以,为了靖王,梅长苏决定梁帝在位时,为赤焰冤案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