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票房达6亿却亏本,只因张导用了一块1000多万的玻璃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国内票房高达6亿,但投资方却血亏,因为张导太“烧钱”,光一块教堂彩色玻璃就花1000多万。

2011年12月,张艺谋首部“战争史诗级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口碑爆棚,国内票房高达6亿,但对于投资方来说却亏损,因为光投资就6亿了。

有人说,除了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和英国的乔斯·威廉姆斯爆破特效团队的制作费用占了大头,还因为张导拍戏为求完美,不惜成本。

为借张导金招牌打出名气,南京石湫影视基地免费提供了影片中的“教堂建筑”和三处南京城废墟,这里省了2000万。

但外景可省,细节上张导可不含糊。南京天主教堂那五色璀璨的巨大圆形彩绘镶嵌玻璃窗,与战争带来的灰黑、阴暗、死亡气息形成强烈对照,铺垫了影片的文艺气氛,也升华了主题。

对此,张导要求极高,不仅邀请专业玻璃制作人进行材料选择、图案设计,而且对其烧制出来的色彩有着严苛的要求。

多个玻璃彩绘师先是给切割成四方的玻璃描绘图案,然后试涂颜色,经张导目测、镜头拍摄折射,观察玻璃的色彩,不符合要求一律毁掉。

经过多次测试,色彩上达到效果后,就进行上色和高温烧制。一块块色彩斑斓、图案整齐的玻璃还得经过拼装。不过,在这之前,张导要求破孔。

原来影片中第一个情节,教会女学生透过彩色玻璃的弹孔看到14个摇曳生姿的秦淮河妓女,款款从教堂门口走来,那红、黄、蓝、绿各色映照下的人影,充满着一种生机活力。

此外,影片中还有多个镜头,给玻璃以特写,如子弹打进来的碎裂、阳光折射出来的斑斓……所以说,这块彩绘镶嵌玻璃太重要了。

打几个孔看起来不难,实则难度很大。不能用钻头,因为打出来太规则,没有破裂感。也不能用锤子,因为力度大了,整块玻璃就裂开了。

剧组人员和玻璃制造师尽管小心翼翼,还是打坏了不少块彩色玻璃,而这些彩色镶嵌玻璃造价昂贵,通常在2500-20000元/平方米。

为此,张导在“玻璃”这个细节上,可谓费时又费钱,有传言说为了拍好这些有玻璃的镜头,张导花费了大半年时间,造价达到1000多万,令人咋舌。

1月份,气温极低,14个妖娆妓女强硬打开教堂大门,身着各色旗袍,脚穿高跟鞋,提着皮箱款款走来,楼上的女学生书娟通过破裂的玻璃弹孔,看到她们的身姿。

看似简单的一个镜头,实则拍了无数次。张导要求完美,而女演员们则一个个NG多遍,冻得手脚僵硬。

本以为冬天拍摄的这条过了,谁知到6月份,影片快要杀青时,张导又要求重拍这个镜头,原来他对里面的某个细节不满意。

这可好了,冬天冻得恨不得在旗袍外多穿一件的演员们,此时却顶着36度高温拍摄,恨不得全都扒掉。不过倪妮和其他人仍然十分敬业按照要求在拍完。

张导不仅对这个镜头严苛,对演员素养更加一丝不苟。从2008年南京艺术院校选角,2万多名南京籍演员挑选了倪妮和其他十几个女演员扮演“十三钗”,还有好几十个教堂女学生,全部进行魔鬼式培训,从南京话教学到演技雕琢,力求达到切合角色身份,具有浓郁南京味。

其中,为了让“十三钗”的形象更符合历史原型,也更有艺术感染力,张艺谋重金邀请一位苏州评弹的老师对她们进行了礼仪、评弹、南京话、形体、舞蹈等方面2个月的培训,而抽烟、喝酒、打麻将等,更是有特别训练。

为了拍出妓女身上的特质,演员的化妆也非常耗费时间,通常每天都要4个小时以上,发型要一层层定型,每一层烘烤40分钟,可以说女演员们几乎都是坐着睡着了画好妆的。

因为张导的执着,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些活色生香、活泼妖娆的秦淮河艳女形象,被她们身上那种轻佻、妩媚所打动。而当她们义无反顾地剪短头发,卸去浓妆,代替13个纯洁女学生赴死时,又充满了一种英雄的悲壮气概。

影片中的战争部分,佟大为和几个主要演员脸上的妆充满着战争的“烟尘”和“焦黑”,这可是化妆师用黑芝麻糊调了糖浆,一层层刷上去的,看起来毫无违和感,但那些大颗粒磨得佟大为脸上生疼。

但这都不是最辛苦的,战争中的体能挑战才是。进组的第一天,张导就给男演员们请来了特种兵教练,在40度高温下,戴着德式钢盔,全身挂载武器超过40斤,来个连跑带打,折腾得苦不堪言。

影片中的烟雾制作也特别“烧钱”,因为是用咖啡豆和进口食用油制作的,特技团队先在一个小镍桶里装上半桶咖啡豆,点燃咖啡豆燃烧出烟雾,然后混合了进口食用油,使食用油雾化,从而制造出逼真的烟雾效果。

所以50公斤咖啡豆1万元,进口食用油烧一小时也上万元,但这花费张导却觉得值了。

可以说,张导不怕花钱,只怕钱花得没有效果。

得益于他对于色彩的精心把控,对于细节的执著追求,才让我们在这个苦难的故事叙述中,看到了人性的高尚,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多年后再看《金陵十三钗》,仍被那群勇敢的女孩子们所感动。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叹这是一部经典作品,我们欠张导一张电影票呢?

电影资讯南京金陵十三教堂女学生大白的育育儿

有用 (1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