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影局1月1日发布数据,2022年度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去年全国票房为472.58亿元,同比下跌36%。
猫眼数据显示,全年46天影院营业率不足50%,1/3影院年票房不足百万,年票房3000万以上的影城自2020年后再度缺失,年票房500万以下影城为票房主力场,但今年这些影城的场均人次也出现了下降。2022年,年票房在100万-500万的影院贡献了全年半数票房,这意味着行业根基也动摇。
图源:猫眼研究院
整体产值下降,场均效益也在下降。2022年,年票房在1000万-3000万的影城,场均人次仅为500万-1000万影城的水平。
2022年300亿票房中,国产电影票房为255.11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为84.85%;全年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7.12亿。与之对比,2021年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
2022年,中国电影还剩下一口气。
这口气靠着重要档期撑着。猫眼专业版显示,今年票房最高的档期分别为暑期档91.35亿、春节档60.39亿、国庆档14.98亿,累计166.72亿,占了全年票房的一半。可见,国产电影更趋于档期化,在很大程度上,对档期的依赖很大。
但是重要档期的形势也不容乐观。2022年4月29日,因为疫情,北京电影局宣布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全市电影院暂停电影放映,这给原本就前途灰暗的电影市场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3日,五一假期前4天总票房2.66亿元,平均每天的票房几乎跟疫情前的普通周末差不多,而2021年五一档期间5天的总票房则达到了16.73亿元。
为了维持电影院的正常运转,《一点就到家》、《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4部影片重映,《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等从春节档选手虽然已经上线视频平台,但依然在影院撑场,进口片《神秘海域》、《新蝙蝠侠》等也延长了放映时间。但这些进口片表现也不佳。
年中的电影院异常冷清,《隐入尘烟》点燃了大众的观影热情。从首日的56.5万元,到上映55天后的1.02亿元,实现了近200倍的增长。豆瓣口碑从初上映时的豆瓣7.9分,增长到了8月底的8.5分。在抖音上,新东方网红主播、生于农村的董宇辉在一场直播中评价《隐入尘烟》,“有些人说《隐入尘烟》这部电影是在 ‘卖惨’,那你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就太远了。就像在我老家,这样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
《隐入尘烟》昙花一现,紧接着,中秋档继续哑火。2022年的中秋档电影票房达3.73亿元,较2021年的4.99亿元下滑25%。2022年中秋院线的表现,创下了近5个独立于国庆节的中秋档的新低。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6年、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内地中秋档票房成绩分别为5.12亿元、5.31亿元、8.03亿元和4.99亿元。
随后的国庆档延续了中秋的颓势,《深海》《无名》等影片撤档,《万里归途》独自支撑。2022年国庆档票房(10月1日-10月7日)以14.98亿收官,共吸引观影人次超过3614万,场次271万余场。这个票房表现远低于2021年的43.88亿元、2020年的39.67亿元和2019年的44.66亿元,创下2014年以来最低成绩。
图源:电影《万里归途》官方微博
票房如此惨淡,有些影院注定收入微薄。英皇娱艺在中国大陆的分公司英皇娱艺(广东)有限公司收入仅占集团总收入的2%。到2022年6月30日,英皇娱艺(广东)有限公司净负债高达1.83亿港元,占到了整个集团净负债的55%。英皇UA影城的经营状况已经拖累了整个集团的业绩。最终选择关停UA影院。
关停的UA系影城甚至算是为数不多经营不错的英皇影城。尤其是英皇UA影城深圳深业上城店,今年全年收入达到了758万元,内部排名第二。这个影城的成本至少要2000万元,回本自然是无稽之谈。英皇影投内部成绩最好的影城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业绩更差的。
有院线经理哭诉,“现在很多影院已经是入不敷出,甚至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了,据我所知,有的影院一年盈利只有一百多万元,但仅房租就要两三百万元。”
为了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万达电影联合中影股份发起了“万达电影点播影院”项目,将过去票房成绩不错的影片集结成专题,以“点播”的方式重新放映,想要丰富影院的放映内容。还有不少电影院尝试做起了剧本杀、舞台剧、脱口秀等生意,这些副业也确实帮助影院在年终多了几十万元的营业额。当时有些院线经理表示,“但影院的主营业务还是内容,剧本杀等娱乐方式能带来的只是短暂热度,如果没有优质影片,观众依然会流失。”
下游的影院惨不忍睹,上游的影视制作公司也在艰难求生。根据 Choice 数据,前三季度,19 家影视公司共创造营收 319.23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仅 7.57 亿元。
其中,实现盈利的公司有 9 家,主要集中在以电视剧为主的公司,芒果超媒以16.78 亿元的净利润遥遥领先,接下来是捷成股份、华策影视、光线传媒、欢瑞世纪以及不久前上市的博纳影业等。
10家电影公司出现亏损,传统影视公司成重灾区。其中,幸福蓝海、华谊兄弟、金逸影视、文投控股,分别亏损 2 亿元、2.6 亿元、2.8 亿元、3.1 亿元,受线下院线业务的影响,万达电影以 5.33 亿元的净亏损垫底。
万达电影前三季度亏损5.33亿
靠主旋律电影上市的博纳影业日子也不好过。2021年,博纳影业出品的《长津湖》拿下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也成为2022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然而,此后博纳影业出品《海的尽头是草原》《钢铁意志》等的影片遇冷,大制作新片受疫情影响不敢定档。博纳影业三季报显示,博纳影业今年第三季度亏损1.5亿元,恐无法再吃长津湖系列电影的老本。于冬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分别在10月、12月质押股权,缓解财务压力。
国内电影上下游陷入困境时,进口片也无力拯救中国电影票房。2020年-2022年,进口片平均上映量为57部,而2017年-2019年,进口片年平均上映量为110部。其中小语种电影在2022年彻底消失了。寄予希望的《阿凡达2》在12月上映,热度很高,票房表现中规中矩,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中国电影市场依旧沉默。
据猫眼专业版,2022年贺岁档(11月25日-12月31日)总票房超12亿元,《阿凡达:水之道》《航海王:红发歌姬》《想见你》分列贺岁档票房前三位。去年贺岁档约为今年的3倍,破亿的影片超过了7部,而今年只有2部。
2023年的元旦档(12月31日-1月2日)只产出了5.54亿元票房,比去年元旦小长假(1月1日-1月3日)暴跌45.8%,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同档期最差成绩。小长假三天共动员1260万名观众进场,观影人次同比倒退了近五成。
2022年,春节档、国庆档等重要档期被主旋律占据,其他小档期留给小片苟活。但这些片单中,除了主旋律影片,越来越少看到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以宁浩、徐峥为代表的中生代导演在行业几乎匿迹,新生代导演刘江江的《人生大事》算是仅有的黑马杀出重围。但《隐入尘烟》的销声匿迹,让老中青三代导演集体沉默。整个行业的创作热情像影院一样冷却。2022年全国电影剧本备案故事片数量仅为1274部,比2017年少了4159部,比2019年少了3440部,比2021年少了2979部。
此外,设备越来越便宜,平台酬劳可观,激发了大众的创作热情。短视频白热化,几乎透支了大部分现实题材,远离大众的编剧和导演难以和亲身体会的大众抗衡。电影这种片时长、造价高的影像形式更显得日落西山。
多种形式的线下演出,脱口秀、演唱会等形式的线下活动也在抢占电影观众。美团《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剧本杀核心消费人群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且63.5%的用户会在两周内消费剧本杀1次及以上,超四成用户的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以上。2021年,演出市场消费主力是18-39岁的年轻人,在购票用户中占比达76%。且连续三年的监测数据显示,95后、00后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电影票价上涨,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在降低。从2022年元旦档开始,部分国产电影非特殊厅的最低结算价提升至35-40元,影院在热门档期也会提升一定价格。有观众在社交媒体总结,“我很骄傲一分钱都没给中国电影”,“我居然一分钱没有贡献。”
2023年,中国电影能缓口气么?
主旋律题材电影或仍是明年电影市场的主流。根据猫眼专业版,中国电影主控出品的《流浪地球2》已定档2023年春节档,而业内有机构预测该片票房将达42亿元,有望成为2023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博纳影业主控出品的《无名》也杀入了春节档。万达电影主控出品的《维和防暴队》、中国电影主控出品的《中国乒乓》、文投控股主控出品的《检察风云》等,均有望在2023年上映。
防疫放开,中国电影将接受新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