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几天,张曼玉重现江湖。
她在抖音开号,记录生活。
姿态之惬意,
生活之自在,
令人羡慕至极。
她骑着单车,在伦敦街头自在行走。
她虽然干瘦,但在镜头面前,依然从容、张扬、风情万种。
她和朋友一起,迎接新年。
她告诉世人:
“现在的我,每天生活过得非常之好,可是看回这些片段,发现那一段时间也是过得很快乐和充实。”
简而言之,生活自在,岁月从容。
无论此时。
抑或彼地。
有人说,当刘嘉玲拼命拗姿态,秀“人间富贵花”stlye时,张曼玉跳脱于一切规则,用气质与本真,活成云水一般的存在。
她不在乎评价。
也不care名、利、流量与规则。
她活成了真正的她自己。
2张曼玉的自在感,是从港姐就有的。
他人为了名。
为了利。
为了出人头地,才去参加港姐比赛。
她不是。
她就是为了玩儿。而她更令人惊讶的是,她会坦率地说,“我就是为了虚荣”。
根本不在乎他人会如何解读。
她那时,就有那样的自由与底气。
这与她的家庭、教育与生活环境,脱不了干系。
8岁时,与家人一起移居英国。
童年是在英格兰肯特郡度过的。家中氛围自由,不缺爱,有追求,父母尊重自我。
1982年,张曼玉回香港度假。
走在街头的时候,一家广告公司看上了她,请她做兼职模特。
她觉得好玩,就去试了一试。
没想到效果好得惊人。
她就这样玩着玩着,半只脚玩进了娱乐圈。
1983年,她看到了香港小姐选美大赛的广告,上面写着,只要选美胜出,就能获得演戏的资格。
她想试试表演。
所以就参了赛。
意料之中,她获得了香港小姐亚军。这一年,她又回到了英国,代表香港参加“世界小姐选美比赛”,入了前15名。
从此,她成了王晶导演眼中的“一张白纸”:一看就是毫无经验,毫无心机,性格比外形更可爱。
她出演大量的电视剧,没心没肺地演一个又一个“花瓶”。
观众对她的记忆,只停留在美貌上。
他们会说,“哦,那个小妞,挺美的,我记得她。”
具体记得什么,就不清楚了。
没错,她是花瓶,是小妞,但她也是一个不认输的、货真价实的拼命三郎。
她转战大荧幕。
这时期她的电影是《青蛙王子》和《缘份》,一听名字就知道她的角色是什么样的:还是花瓶,完美的延续了她在电视剧时期的风格。
后来,她与成龙合作了《警察故事》,走的是成龙式的喜剧片风格。
为了与成龙配合好,她坚持不用替身来拍高难度的镜头,就算受伤了也只是到医院里去缝几针,丝毫没有抱怨。
成龙说,“她总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非常敬业。”
到了1988年,她的敬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一年,她贡献出了12部电影。
尽管匆忙,成绩华丽,她还是“花瓶”张曼玉。
观众们看不到她的付出。
只看到她的表演,仍像一瓶白开水,一空二白,不值得细品。
就连张曼玉自己也说,“我进入电影圈的时候,对我来说,拍电影就是个游戏,我对它一无所知。”
在她众多的尝试中,《旺角卡门》是个特别的存在,这部电影是王家卫的处女作。
银幕上,她是一个不起眼的乡下妹,到香港找她的表哥阿华,阿华收留了她之后,她就住在阿华的家里。
这次,张曼玉第一次感受到了角色的深度。
她像一束不染尘俗的光,穿梭在表哥阿华与朋友阿友的世界中,而他们的世界里充满混乱,黑暗,不得已,无论怎么努力都处在社会的最低端。
不再大叫,不再咋咋呼呼蹦蹦跳跳,她成了自己肢体语言的掌控者。
透过那不经意间的一次一次回眸,你看到了她的心,她的向往,她的执着。
她学会了演戏,也将自己的被掩盖的天赋释放了出来。
“在王家卫之前,做演员对我来说,只是做出反应,无缘无故的喊叫,像个孩子一样无节制的哭。到了《旺角卡门》,我找到了感情的切入点。从这里开始,我知道该怎么演了,开窍了。”
她决定将电影作为终生的艺术来追求,开始选一些能够让自己成长的电影。
当然,张曼玉很幸运,她年轻时根本不用自己选电影,王家卫已经帮她选好了。
充满浓浓回忆杀味道的《旺角卡门》结束后,她成为《阿飞正传》的独领风骚的女主角之一,而另一个女主正是刘嘉玲。
《阿飞正传》是一场小人物的人生。
他们都很年轻,都放荡不羁,想要找个地方或者一个人的心灵来歇脚,又想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停下是渴望,出走是使命,不过因为太年轻。
电影里,张曼玉把痴情表现的一览无余。从这一刻,她才深深体会到,电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
3一个演员,是需要发疯的。
你的每个眼神都需要发自内心,可你又不能百分之百的展示自己,你必须成为那个角色本身,就像把肉与灵同时献给自己的情人——相爱相杀的那种。
90年代,张曼玉的情人是《甜蜜蜜》,是《阮玲玉》。
她是独领风骚的一代影星。
而整个电影行业兴兴向荣,发展迅速。
那时的导演与观众都很朴实,渴望更好的电影,渴望更真诚的制作。
互相之间有种古怪的默契。
1992年,张曼玉凭借《阮玲玉》,拿到了她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奖项,柏林电影节最佳女主。
她成了三大国际电影节上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亚洲女明星。
但她没有停住脚步,她才28岁,她还有精力追寻更具深度的表演。
她放弃了那些冷飕飕的文艺片,转而选择《新龙门客栈》,成了一个黑店老板娘,风骚,浪荡,义气,却又非常泼辣。
黄建中说,“金镶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没有这个黑店老板娘,整部电影就拍不下去,更没有了生气和野味。”
那一刻,张曼玉就是金镶玉。
是整片无聊荒漠上唯一的金色花朵。
她杀人越货,本事花样百出,勾引男人的手段更是大胆出位,就算隔三差五就要把他们一个个全剁了,做成肉包子,还是让人垂涎欲滴。
《新龙门客栈》就是武侠片中最伟岸的丰碑。
从此以后,女人们无论妩媚,妖娆,还是毒辣、神经,都有张曼玉的影子,谁也逃不过。
张曼玉把别人绕了进来,自己却说走就走。她完全是一个反主流文化的人。
1993年,她是《青蛇》里不懂世事的青蛇,游戏人间,不计后果,学着长大,却让别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之后,她又跑到《东邪西毒》里,慵懒的靠在窗户边,自言自语地诉说着自己的情事。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东邪西毒》。
但看到张曼玉的独白,你会发现,根本不需要去“懂”这部电影,它是一种存在,关于爱情,关于失去,关于阴差阳错,关于所有人再回不去的情窦初开的年华。
很多人只能用哭泣来怀念,而她说出来了你的心里永远说不出口的字字句句:
当90年代溘然长逝时,谁也无法预料,那段时光是多么宝贵。
但谁都看得出来,张曼玉成长为真正的演员了。
她离现实更远,超越了她自己,也超越了整个亚洲电影圈。
2000年,她用花样繁多的旗袍征服了整个西方,《花样年华》成了时尚中永恒的东方之美。
而在2004年,她出演了自己的前夫导演的《清洁》,成了戛纳的影后。
人生与电影一样风光无限,是什么感觉?
张曼玉说,“没有什么感觉,我想休息了。”
蝴蝶已经破茧而出,需要休息了。
于是她推掉了贾樟柯的《刺青》,推掉了许鞍华的《妾的女儿》。
她对文艺片已经没了动力,她不知道是否还能爆发出真正的演绎才华。
她已经40岁了。
《纽约时报》采访她。
她说,“从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没有真正享受过自己的生活。我在一年之中拍摄10部电影,片场和汽车成为我睡觉的地方。现在,我虽然已在电影界获得一些成绩,但我觉得,如果从现在开始还不能为自己活着的话,就有些晚了。”
做了半辈子的演员,如今她最想扮演的,是自己。
你可以说她任性,说她不自量力,但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
4这一次,她选择了音乐,选择了即兴表演。
因为在舞台上,你就是一个人。
纵然台下无数观众,只要一开大灯,一切就消失了,你只能看到你自己,看不到更远的黑暗。
嘲弄,喝彩,鼓掌,支持,都不见了。
像是进入了自己心灵的黑洞,被巨大的旋风拍打着,不断剥离着那不属于歌手的那部分自我。
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的,像是重装上阵,重头来过。
像是感情,初见,热恋,分手,然后再次陷入别人的怀抱,每一次都需要无上的勇气。
但张曼玉从未退缩过,容颜不断老去,她却更自信了。
“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
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
美要加上滋味、加上开心、加上别的东西,才是人生的美满。”
她向人们证明,她不仅拥有电影,还可以拥有其他。
2014年5月。
张曼玉一身朋克气息,站在草莓音乐节的舞台上,给了世人一个四仰八叉的大惊讶。
她唱的《甜蜜蜜》,堪称车祸现场。
但两天后,她转战北京,继续献上曼玉式跑调歌曲。
满世界哗然。
但这一次,没人觉得音乐刺耳了。
这毕竟不是一场普通的即兴演出,而是张曼玉在天命之年的大胆实验,她打破了自我的限制,她在五光十色中蹦蹦跳跳。
她将手举过脑袋,向淹没在灯火中的大众们致敬,让他们跟自己一起High。
这一次,读懂她的人发话了:“我不懂摇滚,但很敬重。我以为勇敢、突破、酷,就是摇滚的精神。她真的很酷!”
一位女粉丝甚至说:“她就是我四十岁后想成为的女人!”
但她并不停留。
她继续往前走,寻自己的风光,走自己的道。
50岁,她的人生有了新宣言:我做我喜欢的事,你别管。
她说到做到。
2007年,她交了新男友,她毫不忌讳的承认:“我是个爱情至上的人。”
为了与男友住在一起,她搬到了北京。
每天,她与男友的日常就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在北京胡同里绕来绕去。
她还打算去坐地铁。
“这么多年的明星生活,我发现自己离真实的生活太远了。这样下去是不对的,我需要这些经历去积累人生。搭地铁,我看到了别人的生活,这就是收获。”
因为爱,她演出了《清洁》,但选择与前夫一起成就电影。
因为爱,她选择了北上,也不管自己是否适应北方生活。
而这份爱中,也包括她对自己,对生活的非凡的热情。
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开播许久,多年不在荧幕上出现的张曼玉又冒出来了,这次她化身“吃货”,陪谢霆锋逛遍了伦敦。
再次与男友分手的她,从未参加过真人秀,却玩儿得游刃有余。
她在双层巴士上吃涂了厚厚一层黄油果酱的面包。
走过咖啡店,又与谢霆锋点了巧克力咖啡——上面有一层满满的巧克力和黄油。
她享受生活的标准是逛遍各种美食集市,把所有热量爆棚的食物都尝个遍。
她说,“我只是喜欢演戏,不喜欢做明星。”
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轻松,愉快,不断满足着突如其来的愿望。
如今她老了,有的人只看到了她脸上的皱纹,看她的骨瘦如柴与烟不离手。
她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的爆炸头,她对亚文化的热衷,她那散发着摇滚精神的酷,超越了年龄与性别的限制。
有些演员永远都在模仿。
但有一种演员,像张曼玉,越过万千角色,演过百种人生,最终活成了她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