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攀上《红楼梦》这棵大树,从透境里观人生悲剧之内核

原以为读《庆余年》是轻松自在的阅读享受,看网剧《庆余年》明明笑点多多,不曾想今日突然沉重起来,许是心之沉沦,悲从中来。《庆余年》攀着《红楼梦》这棵大树,从透境里观人生悲剧之内核。

《红楼梦》的人生悲剧和《庆余年》的悲剧人生

小说《庆余年》作者猫腻应该是喜欢《红楼梦》的,因为小说里处处有拽红楼的桥段。

先是书名“庆余年”就有红楼渊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这是写给巧姐儿的判词,有恩仇,有因果,有报应。

然后是男主范闲的生活日常,自比宝玉与丫鬟的暧昧,意淫与丫头冬儿和思思的虚虚实实。

更过分的是在书中范闲摇身一变,将红楼一书背下来,通过儋泊书局誊印出来,广为流传。

小说《庆余年》架构在穿越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胡闹一场罢了,况且小说来来回回的颇有讨喜之处,本来就是轻轻松松的网络小说,读过也就罢了。然而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到最末心里却空荡荡,虽然小说结局大男主范闲,最终得以和妻儿隐居山林,貌似一个喜剧结局也弥补不了其人生悲剧的本质。

总有一感,真正的人生结局根本不是如此,所有的美好和安宁只是臆想出来的,这段人生本来就是想象出来的,最终空空如也才是真实的结局。

这是一本跳脱的小说,时空交错有“精分”之嫌,但不割裂,通过想象,浓缩了历史的瞬间,“自然地理空间+人文地理空间”的双层结构,也因此《庆余年》台词可以融汇古今,令人捧腹之处多处可见,然而其人生悲剧却不可避免。或许受到《红楼梦》的遗毒太深,《红楼梦》的彻底悲剧深入吾心,挥之不去,难以释怀,那“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尾确定了人生的基调,而《庆余年》也是如此。

范闲以绝症之躯穿越时空,以现代人的思维窝居在一个四岁稚儿体内,早熟而开挂的人生不断推进,虽然运气好得超出想象,但终究充满了无奈,充满了宿命。和《红楼梦》里的顽石宝玉一样,体验人生悲欢离合,世态炎凉,最终也只得一个了然超脱的空空如也。

范闲的人生轰轰然,但随着情结推进,陈萍萍、长公主、太子、二皇子,都以绝决的方式死于非命,他们对于范闲而言,亦敌亦友,却对范闲都有所托付,所以说他们只是范闲人生的一个个注脚。生父贵为庆帝,生母叶轻眉是一位奇女子,虽然开篇便死了,却一直贯穿其人生,从未离开。这个心怀天下的穿越女子,个性十足却因其理想主义的大义人生光芒太盛而遭杀身之祸。最终真相大白,父杀母,子弑父的结局,是不是他来此世一遭的必然,弑父弑君为母为陈萍萍复仇,也为大义,彼时内心的苦痛不言而喻,伤心惨目。

这便是人生悲剧的本质,读到此处莫名地想起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由于悲剧精神的沦亡,现代人已经远离人生的根本,贪得无厌、饥不择食的求知欲和世俗倾向恰恰暴露了内在的贫乏。”不管如何抗争,怎样热闹非凡,都掩不了人生悲剧的基调。沉浸于书中,最终还是没有跳出现实的欲望。

剧情介绍红楼梦庆余年珞历文章文化

有用 (52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