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曲艺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剧种,像我们熟知的有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昆曲、相声、评书、评弹、大鼓书等等,这些都是戏曲、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艺术都是老百姓十分喜爱并且是仅有的娱乐方式。
然而在过去这些艺术都是活跃在民间的艺术,都是以群众为基础的,像在戏曲艺术中昆曲或许是最高雅的,但是基本的功能也是供大众欣赏的。而京剧是地位最高的,被称之为“国粹”,但是即便如此其也不能够脱离群众。
像戏曲、曲艺艺术中的不同艺术种类传承的时间和发展的历史不同,所以艺术特点也不同,但是不得不说时至今日绝对不是戏曲曲艺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当然了这有时代的发展因素,因为社会和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而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过去戏曲、曲艺艺术是仅有的娱乐方式,但是现在却并不是了。
这是外部原因,但是任何问题都应该辩证地看待,那就是有外部条件也有内部条件,在戏曲、曲艺演员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
现在戏曲、曲艺界就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太过于浮躁,这种浮躁主要是来自于外界和京剧演员内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聊一聊。
戏曲、曲艺艺人就是演员,但是现在出现了许多的“艺术家”、“大师”这种称呼,这真的正确吗?很多京剧演员不愿意被这么称呼的,因为名头太大了,很不合适,但是一些节目和主持人动不动就“艺术家”、“大师”这很不合适。
马季著名的相声演员,其曾经受教于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等几位相声大家。
马季先生曾经在春晚舞台上活跃多年,尤其是在早期的春晚舞台上马老师更是担任主持人。
曾经在某一年的春晚舞台上马季老师就是主持人,当时即将登台的表演者是谭元寿先生,而马老师在介绍谭先生是称“同志”的,而不是“艺术家”、“大师”,我认为这种称呼是最合适的。
其实从名气来说当时的谭元寿先生已经是很有名气了,在样板戏《沙家浜》中饰演的“郭建光”可以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就是谭元寿先生自己都表示了,那就是不愿意被称作“大师”、“艺术家”,称作“著名的京剧演员”已经就很可以了。
所以说,戏曲、曲艺艺人不能够被随便冠上“艺术家”、“大师”的称呼,因为能够被称为艺术家和大师那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而一些媒体这么做也是对戏曲、曲艺艺人的一种捧杀,是不利于戏曲、曲艺艺术发展的。就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现在戏曲、曲艺界艺术家、大师这么多,为什么还衰败了?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