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间,这些地方取消场所码、落地检,变化比预想来得更快一些!

变化,比预想来得更快一些。

继上周广州、成都、重庆等多座超大城市对防疫政策作出调整后,这个周末,更多的城市“策马”跟进,且深度再进一步。

拐点真的来了,大调整不会远了。

01

12月4日,上海、郑州、武汉、南昌、昆明等城市纷纷宣布,公共交通、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

紧接着是晚上,山东、浙江多地(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绍兴、嘉兴、金华、舟山、湖州等)相继放出更大招。

前者宣布:

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后者要求:

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这两个地方的调整格外引人关注,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在放松核酸检测要求之外,把其他城市依然还保留的“落地检”和健康码查验甚至场所码都取消了。

二是,就在这两天,这些地方还出现了部分引发争议的现象,前后反差过于明显。

如济南在12月3日宣布:所有公厕落实扫码如厕 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所以,这两个地方的突破也被视为“弯道超车”。

事实上,在广州打响第一枪,尤其是两场重磅座谈会之后,各地都仿佛在“松绑”的方向上集体开启了一轮竞赛。速度、力度都被屡屡刷新。

当然,如果对公共政策的调整的逻辑有基本的了解,就不难想到,如此大规模的“松绑”竞赛,不可能仅仅只是地方层面的“觉醒”。

可以谨慎判断:留给各地“抢先”的机会不多了。因为距离统一性的“大变”,应该不远了。

02

事实上,或许正是因为仍差一个统一的“改变”决定,在过去这几天,我们看到,各地的“松绑”进度明显不一,有的地方核酸队伍仍排起长队,甚至有的地方还有继续加码之嫌。

但是,调整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是,核酸检测真的成了“强弩之末”。

不止是压缩核酸检测频率和范围。广州、重庆等多地都喊出了“非必要不核酸”的口号。要知道,就在几天前,我们熟悉的还是“非必要不外出”的要求。转变速度之快,让人咂舌。

此外,权威媒体频频向核酸检测行业开炮。

中国新闻周刊发表题为《一边“非必要不核酸”一边大排长队,核酸暴利如何终结?》的文章,并追问:核酸相关企业IPO是“发国难财”?

其次是,专家、媒体频频放风。

12月2日,多位医学专家联合发布重磅判断,广州这波新冠疫情当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大部分都很轻,症状同季节性感冒类似,市民无需恐慌。

有专家指出:新冠“后遗症”可能来自于心理因素。

与此同时,多家媒体刊发了对奥密克戎康复者的自述,以实例证明“病毒病毒并不可怕”。

还有媒体发文:新冠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03

应该说,防疫三年之际,防疫政策的调整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生。

目前最大的悬念在于:新冠病毒的防控管理方式是否从甲类管理回归乙类管理?而这将直接影响未来防控措施的整体优化方向和力度。

比如,阳性患者是不是还必须要求去方舱(已有个别地方放开口子)?这一点能否作出实质性改变,关系到整个社会防疫认知的刷新。

但可以确定的是,社会的高度关注背后,足以看出人心思变的大势所趋。中国老话讲,大疫不过三。在此刻迎来防疫拐点,冥冥之中也暗合了千百年来的民间朴素认知。

过去几十年,可能从来没有哪个时刻,人们对向“正常”生活的回归,显得如此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几天,广东、重庆、四川、乌鲁木齐等多地都宣布加大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力度。确实是时候拼经济了。

当然,对很多人来讲,岁末年终之时,今年能不能顺利回家过年,可能是眼下最为现实的事情。不过,就目前的趋势看,完全可以乐观。

其实,已有地方公开喊出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与过去连续数年的“就地过年”倡议,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年的疲倦之后,人们太需要好好过个年了。

对于如何过年,对于如何安排未来的发展计划,个人、企业都可以有新的选择了。

电影资讯重庆公共场所广州市如果重打电影

有用 (201)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