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青的一代》《从奴隶到英雄》《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等剧大火的演员杨在葆。
就是在《红日》中演了“石东根”,于1971年被下了大狱。
这一年,从狱里偷偷传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启英,离婚吧!”
收到传信的妻子在家又哭又恼,纵使有千句委屈的话也无处说。
在灯下连夜制坎肩,将一张纸条缝进口袋。
上面写着较大的“休想”二字,还有较小的一行“等你回来”!
只是几年后的夏启英等到了杨在葆被释放,可惜她自己却没能熬下去。
尿毒症卷走了夏启英的命,也搅碎了杨在葆的心。
而这时有个小22岁的陈丽明毫无预兆地出现。
她说“我知道你忘不掉之前的感情,我不在意,我只想照顾你。”
对杨在葆的孩子视如己出,对杨家的亲人真心实意。
将夏启英的照片裱进相框时时擦拭,为给继子治病弃影从商……
结婚多年后,杨在葆被陈丽明“保护”得很好,泼墨写书,烹茶品茗,晚年生活自在。
杨在葆与陈丽明
而安静送走相伴30多年的丈夫,陈丽明说:“嫁给他,是我这辈子做得最幸福的事……”
向梦而行,挥洒青春
1935年出生在安徽宿州,杨在葆自小没了父亲,与母亲和姐姐相依为命。
因为看活报剧爱上表演,在高中时又有机会登上过校园的话剧舞台。
1955年升学时,20岁的他根据心中所想所爱,报考了位于上海的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1956年正式改名为上海戏剧学院)。
带着姐姐变卖家中物件凑出来的钱,拿着县里开出的特困证明。
杨在葆孤注一掷地走进校园,发誓要用演出挣钱,带一家人吃饱穿暖。
可进校没几天就发现身上的钱连学费都交不起。
小青年红着脸将揣在口袋的证明递到老师。
好在老师什么都没说立马行动,为这个眼神坚定的学子申请下了“人民甲等助学金”。
“老师人很好,他在学校帮我申请了学费补助,食堂的饭补。我每天吃饭只要在规定的价钱内都可以免费。”
除此之外,这位老师心疼杨在葆大冬天也只有几件单衣套在一起穿。
就瞅着空档就硬塞给他两件厚衣服,只说是家里人穿不上的。
“衣服都是新的,我看得出来。被一个这样好的人这么好的对待,我很难不善良。我爱上海,因为我的老师。我一直尊敬老师,因为他们是可爱的人。”
1959年走出学校走进上海青年话剧团。
杨在葆接到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红日》,他在其中饰演连长“石东根”。
50、60年代里推崇的“军中英雄”是什么样的?
用《红日》中的角色来说,那就是张伐饰演的高级指挥员“沈振新”。
睿智坚毅、果敢稳重,为了胜利不辞劳苦。
要不就是里坡饰演的团长“刘胜”,勇武忠诚、一身正气。
反正怎么都不会是杨在葆饰演的“石东根”。
因为他虽然在战场上是条硬汉子,勇猛甚至无敌。
但他在生活中散漫又莽撞,敢不顾纪律喝酒,又容易因胜利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24岁的杨在葆初登荧屏,就将有缺点但也霸气潇洒“另类”英雄塑造得鲜活。
当时“石东根”的形象跟着那首《谁不说我家乡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但十多年后,这样的角色却成了杨在葆的噩梦。
一部戏打出了名声,杨在葆接着走进上影厂和八一厂合拍的《白求恩大夫》。
因在其中饰演的“徐连长”可圈可点,被调入上影厂任演员。
1965年《年轻的一代》,讲述“肖继业”与“林育生”等地质工作者为国奉献青春的故事。
杨在葆这次饰演的是非常正面的角色“肖继业”。
而另一位被称为“奶油小生”“最帅演员”的达式常出演“林育生”。
两人的对手戏引得无数观众目不转睛。
两人主演的这部影片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势要将一腔热血洒在祖国需要人才的边陲。
只可惜一场突然而起的文化浩劫袭来。
达式常演完《柜台》就被拉到远处接受改造,妻子王文皓也没有幸免。
而杨在葆演完《这是我应该做的》之后受环境影响,也没了工作机会。
不离不弃遇上病痛来袭
静静蛰伏近6年,1971年的某天,电影《红日》被置于“纠错台”。
因为杨在葆饰演的“石东根”太有颠覆性,他被扣上“反”的帽子。
没给辩解的机会,也没给回家交代亲人的时间,他直接入狱。
杨在葆的妻子夏启英是他的青梅竹马,别看这姑娘个子小小,长相清甜,性格却十分坚韧。
两人都是在宿城一道上学,一同考学,先后考进上戏。
毕业后夏启英不顾家里人反对,非要嫁给一穷二白,未来不知道会不会成才的杨在葆。
婚后也放弃当演员而是做文职,将老家的婆婆接到身边照顾,减轻杨家大姐的生活压力。
平时丈夫在外拍戏,她就一边上班一边打理家务。
为丈夫生下两个孩子,给了杨在葆一个和美幸福的家。
杨在葆、夏启英夫妇和子女
自小培养起来的感情自然深刻,这些年一直是妻子在背后默默扶持。
落了难的杨在葆在狱里担惊受怕,怕家人受自己的牵连被下放。
也怕妻子会因为自己没了工作,甚至挨批。
不想拖累外面尚且安全的人,他想着趁事件还不明朗时和妻子离婚,以保其安全。
可小纸条夹在衣服口袋里送出去,他收到的却是一件新坎肩,还一张写有“休想”的纸条。
没有太多机会劝说,在里面也很难传出消息。
好在夏启英人缘不错,找到朋友相帮,总能托人送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进来。
“有时候是一个福饼,有时候是柳枝。她总是想办法鼓励我,福饼就是福气都在后面,柳枝就是春天来了就有希望。没有她在精神上支撑着,我会难过更多更多……”
杨在葆与夏启英
杨在葆入狱4年3个月14天,夏启英就一个人任劳任怨,又顾工作又顾孩子老人4年多。
好在希望真在春天到来,1976年,杨在葆身上的罪被推翻,得以回到上影厂工作。
而一重获自由就被启用,厂里给了杨在葆一些与家人互诉衷肠的时间。
之后扛起“新面貌”的旗帜,派出舒适、赵洪彬导演电影《江水滔滔》。
而杨在葆、袁岳、张伐、张雪村、齐剑秋等人做主演。
这一演就一发不可收拾。
77年和仲星火合作《大刀记》,79年又和张金玲、吴喜千主演《从奴隶到将军》。
不知道多少人记得杨在葆塑造的“罗霄”将军。
从彝族奴隶娃子到小士兵,到军官再到首长。
17岁投军,高升过,也被降过,站在将士最前列成就“常胜将军”威名。
就算瘫痪了,也要在板车上指挥战斗,就算死,也要死在站车上!
杨在葆为“罗霄”感动,对这位军人肃然起敬,在演绎时自然融入一腔真情。
戎马一生的铁汉将军征服了观众。
杨在葆也凭这个角色,成为那个年代只要提起就得到无数称赞的电影明星。
进入80年代,杨在葆想要放缓一些自己的脚步,多陪伴一些家人。
杨家妈妈对此十分乐意,可夏启英却在这眼见幸福的时候失去了健康。
尿毒症三个字,让杨在葆心里一凉的同时眼泪止不住地倾泻。
他站在医院的楼梯间小声地哭,心中既埋怨老天残忍,又忍不住向老天祈祷有奇迹发生。
可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奇迹。
阴阳两隔遇上新不离不弃
发誓就算倾家荡产也要为妻子治好病,杨在葆将所有的积蓄交到已经成年的孩子手里。
之后一边疯狂跑剧组赚钱,一边在妻子床榻前照料。
1983年,杨在葆搭档着殷新、鲁非、刘信义、谢芳等人拍摄电影《血,总是热的》。
也是这一年,苦苦支撑的夏启英在医院永远闭上了眼。
“我没想过她会离开我,就算再苦再难,只要她还在,我就觉得有希望。只是她走了,我还没有让她享上福……”
担起父亲的责任成为两个孩子的支柱,担起儿子的义务安慰、照顾伤心至极的母亲。
不忘女婿的身份将岳母接到身边,杨在葆怎么对自己的母亲,就怎么对夏启英的母亲。
他告诉老人家:“我就是您亲儿子,您的事永远都是我的事,您永远由我照顾。”
而还没走出失去妻子的悲伤。
1983年和1984年,凭借在那部《血,总是热的》中塑造的“罗心刚”。
杨在葆获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双料“最佳男演员奖”。
那年的领奖台上,杨在葆的开心是强打起来的。
那年领奖之后,他将自己获得的荣誉放在了妻子骨灰盒的旁边永远封存。
只是没想到,49岁的杨在葆就是拍了部电影。
转身会惹上一个比自己小22岁的女孩陈丽明。
陈丽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是广西极有名的彩调戏演员,后来调往八一厂做演员。
一部《双雄会》,让陈丽明注意到了知名演员杨在葆。
戏外他有些忧郁,身上弥漫着一股身处世外的气质。
而戏里他又换了种气场,演出了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的精气神。
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觉得好奇,陈丽明就主动接近寻找答案,并向周围人打听。
《大众电影》1983年第8期封面:电影《血,总是热的》
在知道眼前人的遭遇后,陈丽明心里最先腾起的是不好意思。
自己因为好奇而打听,揭了他人的伤疤。
自觉冒犯了他人,陈丽明就主动认错,在生活中尽力帮助杨在葆。
可这一帮就“帮出了事情”。
“他对家人极尽照顾,他的母亲他的岳母都被他照顾得很好,很少见到哪个男人这么细心。他的孩子也很有礼貌,一看就是好人家认真教出来的……”
感动于杨在葆对亡妻真实的爱,敬佩他对亲人对家庭的责任感。
越了解越觉得这个男人身上都是优点,越相处越愿意与之靠近。
杨在葆一直当陈丽明是善良又有爱心的朋友。
所以当陈丽明大刀阔斧地说“我想和你在一起”时,他第一反应是回绝,第二反应是离开。
可他低估了20多岁的女孩对爱情的执著。
不管杨在葆去哪里拍戏,陈丽明都能打听到并跟过去表明心意。
经常去往杨在葆家里,为其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杨在葆拒绝多次,陈丽明都不为所动。
而怕杨在葆躲着自己,陈丽明后来主动退居到朋友的位置,不说喜欢不说爱,只默默付出。
时间长了,家里的人总是会发现,最先表示支持的是夏启英的母亲。
真心以待造就永不后悔
“夏妈妈给了我支持,她说我是好姑娘,杨在葆也是好男人。如果我和我家人真能不在意年龄,她希望我能给杨在葆幸福。”
反应过来自己家里也可能存在阻力,陈丽明之后的一段时间消失在杨在葆的视线。
她回家和父母摊牌,千方百计,又是表明心意又是为杨在葆的品行作保,最终让父母点头。
而再次到达上海,杨在葆看到突然出现的陈丽明,心里也不自觉松动。
听着眼前的女孩向他说自己的思念,说自己一定不会放弃。
杨在葆最终做不出将其拦在门外的行为。
默许陈丽明在自己的生活中“自由行动”。
杨在葆直白地表示“给不了你全部的关注”。
而陈丽明毫不在意,她说自己就是为他对亡妻和家人的爱才动的心,又怎么会让他抛弃这些。
“我会和你一起怀念亡人,和你一起照顾身边人!”
被这样善良的女孩捧出的一颗心所打动,杨在葆用一场简单的婚礼,给了陈丽明一个身份。
婚后陈丽明放缓自己工作的脚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生活与家庭中去。
对待两个没比自己小太多的继子女她从不摆架子,以真心实意的好相待。
后来两个孩子有喜欢的人,她为继子办隆重的婚礼,也让继女风光出嫁。
而在照顾两位上了年纪的母亲方面,她更凡事亲力亲为,做到最好。
再之后有了自己的女儿杨小卉,陈丽明就将丈夫之前一家4口的照片放在客厅显眼的位置。
也将新的一家5口的照片放在下面,让孩子们都在一个家里。
只在1999年,杨在葆的儿子杨冶天被查出患有尿毒症。
此时的杨在葆64岁,每月有6000块钱的退休金,陈丽明42岁,只是偶尔地出演电影。
眼见儿子小家庭的积蓄要见了底,杨在葆翻出存折望向陈丽明。
而小妻子十分果断,直接将存折给了出去。
之后为了挣钱给杨冶天治病,陈丽明更是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影视事业。
开始在自家父母的帮助做下学做生意。
好在后来杨冶天通过透析治疗和换肾病情逐渐好转,一家人头顶的乌云这才慢慢消散。
而经过这件事,杨在葆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
看在眼里的陈丽明便找来女儿,两人一起劝说其歇一歇,养养身体,培养些演戏以外的爱好。
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杨在葆便开始写毛笔字。
晚年搬到北京居住,让陈丽明离自己的父母近一些,能够尽些孝心。
而潜心书法的杨在葆越练越有劲,还曾开了好几次书法展览。
“我这辈子经历过大喜大悲,但真是幸运。老天让我遇见了两个好女人,让我这一辈子没有孤苦伶仃。我感激她们给了我幸福……”
而安贫乐道,有情有义,一生塑造许多经典角色的杨在葆先生。
在2021年2月13日永远离开了爱着他的亲人。
在丈夫墓地的碑石上刻下“野郎游子,傲骨天涯”八个字。
哭到嗓音沙哑也不能停歇,63岁的陈丽明在丈夫85岁的这一年,知道了何为彻骨的痛。
相伴30多年分了别,她在送走丈夫的最后一刻扶起哭泣的女儿.
她说:“嫁给你父亲,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幸福的事!”
可在孩子们面前掩盖住伤心的情绪.
如今的陈丽明用丈夫年轻时的影片辅助自己沉浸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