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艺人在“内娱翻红”还会多久?我打赌,时间不会超过5年

文|令狐伯光

金鹰奖已经结束几天了,大家的目光都在男主角雷佳音,女主角殷桃还有金鹰奖过去“不公正”引发的娱乐讨论上,这次金鹰奖有个人媒体方面没有什么讨论,那就是这一届金鹰奖有一位来自香港的主持人,那就是陈贝儿。

倪萍和陈贝儿为任鲁豫颁发了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而且整场金鹰奖也没有几个港台明星,更不用说主持人了。

实际上,2022年确实是港台艺人全面翻红的一年,从《浪姐3》的王心凌,再到《声生不息.港乐季》的一众港台明星,再是《披哥2》的一众港台艺人,当然不用提还有暑期档时的刘畊宏等等艺人。

而且每次港台艺人翻红,网友都会习惯性地骂一次内地艺人,骂一次“内娱”什么的。那么问未来几年港台艺人能否在“内娱”全面翻红呢?

《浪姐3》《披哥2》和《声生不息》?港台艺人怎么突然开始“霸屏”

2022年港台艺人在内娱,尤其是综艺节目出现的频率确实很高,其中不乏《浪姐3》的王心凌,《披哥2》《声生不息》里面一大堆港台老牌艺人扎堆刷脸的情况,这个陈贝儿也是类似的。

不过,如果要问未来几年港台艺人能否在“内娱”全面翻红,我的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情,今年爆红的港台艺人除了发新专辑的周杰伦,邓紫棋这种还算在搞事业的,再到刘畊宏和李立群这种因为“疫情”意外爆红的,其它港台艺人都是上的综艺节目,而且还是芒果台的综艺节目。芒果台这么愿意用港台艺人的原因,据我所知大概有几个吧。

一是确实顺应今年香港回归25周年的大势,这是主流正确的态度,上面同样也是支持的,而且力度还挺大,我们可以从《声生不息》里曾出现两地的官员和某些人就能看出来。

二是港台艺人有很多熟脸观众接受度高,同时价格也很便宜。这两年内地禁止举办选秀节目,新人少了找不到那么多艺人,所以才请了这些人。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其它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为何请港台艺人比较少呢?

三是湖南卫视从琼瑶时代的合作,再到后来引进港剧时代就和港台娱乐圈有很深的合作,在当前这个有些忌讳的时代资源更多,人脉也更广,请人也更便利一些。

前几年其它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也经常请港台艺人,像蓝台的《王牌对王牌》,以前不是经常请《天龙八部》等港台经典电视剧的老牌演员来参加节目吗?这两年有疫情交流没有那么方便的缘故,也有现实的原因担心港台艺人态度,大家在用人上面更慎重的缘故。

倒不是芒果台不怕,它合作得很早,再加上《浪姐1》《披哥1》两档两岸三地老牌艺人的爆红,港台艺人也更想上芒果节目翻红。更何况,还有官方层面正式的沟通,最终就造成了现在这样的效果。

所以你看《浪姐3》《披哥2》《声生不息》啥的全是芒果台的节目。

一年内大批“过气艺人”翻红,港台明星能否在“内娱”重生?我看难

这几年确实有很多港台艺人在内地翻红,他们曾经在华语文娱领域的成绩也过硬,在这种契机重新翻红很正常,同时观众对于现在内地文娱失望(对于港台文娱还有情怀滤镜),于是港台娱乐给予极大的希望,再转身痛骂内娱都能理解。

不过,港台艺人想在内地全面翻红不太可能,顶多偶尔有两个吃吃情怀饭翻红一下,直到过去知名艺人情怀饭吃光了,港台新人一点吃不到了为止。

近现代文娱这个东西就是文化商品,它是从投资、平台、生产、发行、宣传再到消费的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港台娱乐圈有多个领域在现在的华语文娱产业里面,已经是成体系的丧失掉了。

既造不出占据市场的文娱商品,也捧不出占据市场的知名文娱人物。

这里面网络小说产业、游戏产业、动漫产业、音乐产业、短视频产业,港台是从资本投资、平台传播、生产制造、发行宣传等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占比。如果有,也是作为地方性的文化商品融入产业链,和全国其它省市没有什么区别。

1、游戏产业和动漫产业,港台文娱产业巅峰时期就特别擅长(香港动漫,台湾游戏在2000年后有过短暂的闪光),2010年后伴随内地大资本的投资、传播平台、制作生产,发行等等起来过后,基本上就没有港台什么事了。

比如国产动画,主要是从2010年左右,从内地电视台为主要平台和资本产业绑定,向着2015年左右爱优腾和b站四大资本,还有流媒体平台转型的一个过程。

四大平台负责投资、出IP、平台、宣传和发行、生产则是全国各地动画公司、动画工作室。观众在这些平台上面消费,这就是成熟的产业链。港台的参与度极低,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参与。

如果要出现,游戏大多数就是代工公司,而国产动画就像《西行纪》《镖门》这种出ip故事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和全国各省市其它漫画家,小说作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网络小说产业和短视频产业类似,但港台则是完全没有跟上科技革命,完全没有参与产业链的建设。内地则是凭借科技背后自己建立了全套的产业链,发展壮大后占领市场,甚至开始走出国外。

比如内地的网络小说产业,它就是伴随内地互联网企业一并发展起来的。这背后是90年代末,全世界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大背景,这一点不止是港台地区,日韩,欧洲和俄罗斯等地区都没有跟上。

2005年左右的时候,当时内地的通俗文学是韩寒,郭敬明和大陆新武侠的时代。当时金古梁温黄,琼瑶张小娴等等港台通俗文学。2001年内地签署WTO,港台文娱商品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当时还是很火的。

2007年左右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内地网络小说产业链非常成熟了。倒不能说港台通俗文学过气了,但在内地市场上的占比就变得很低,甚至内地网文反攻港台市场,后来在2012年后还自动走出国外。

而短视频产业则是2009年后伴随4G通信技术,智能手机的发展,到2014年后全面爆发。

内地流媒体巨头,互联网企业和自媒体企业又和前十年一样,除了美国企业就是中国企业。别说港台地区没有跟上,日韩,欧洲和俄罗斯也不行。所以内地短视频,新媒体,网大和网剧也是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崛起。

港台只能参与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只是偶尔有几个网红火一下,但比例低得可怜。

越来越多的港台明星在“内娱”翻红?答案比你想象的还简单

目前港台文娱在内地市场占比还是较高的只有综艺,电视剧和电影三个领域。有人可能要谈音乐,音乐产业其实不行,我知道你们爱听老歌,但这不代表港台音乐在整个音乐产业链占比高。

这还是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链变化的问题,唱片产业崩了。

后来的网络数字音乐时代,投资,平台和产业链就是大陆了,2007年左右港台音乐产业还强,占比还是很高的。但到了2014年后全世界进入短视频时代过后,港台音乐产业又没有什么优势了。

内地短视频和网络音乐人都是些神曲歌手,还是那句话现在占比高和你听老歌不冲突。

同时线下内地音乐节,livehouse等全套产业链的崛起,又养起大批内地独立音乐人,独立乐队。港台乐队和独立音乐人,和短视频音乐网红一样,也只能靠着内地平台时不时红一下了。

港台明星在内娱最多的是综艺娱乐节目,除了音乐人,包括演员和乱七八糟的明星。本来港台明星也没什么机会,从当初《好声音》类选秀,再到《 创造101》后偶像选秀等等。虽然明星和文化商品拉胯是拉胯,但内地有了自己的全套产业链。

港台就是分蛋糕的而不是做蛋糕的,所以明星和文化商品在市场上的占比就很低。

这就又回到因为内地“选秀”群魔乱舞被打压,加上回归25周年主流大势。于是港台明星打包上综艺节目了,跟大量港台演员打包去演网大赚点钱生存是一个道理。最终你会发现港台明星的翻红全集中在综艺娱乐节目上面,其它文化领域则很少。

港台艺人“翻红”还会多久?我打赌,不会超过5年

现在港台在华语文娱产业里占比真正高的只有电视剧和电影,电影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否则陈可辛也不会出走。

除了审查的原因,内地老牌公司和圈子,特别是宁浩,徐峥黄渤铁三角,郭帆饶晓志,陈思诚韩寒等新势力在迅速崛起。

港台港圈子大本营除了自己的英皇,和内地合作最深入的是博纳,这几年搞了一堆商业化主旋律电影,我个人感觉港台电影占据当前国产电影市场还有三分之一左右。

电影圈还强一些,因为香港电影积累就最厚,电视剧圈更差,比如国内电视剧三大奖,白玉兰,飞天都没啥港台演员的事儿,也就飞鹰主持人用了陈贝儿,陈贝儿是去年港圈纪录片《无穷之路》内地火了的由头。

但电视剧就越来越差了,北上内地市场的本地电视剧合作的是优酷,全是炒情怀冷饭的作品,演员还全是老人,火的作品也不多,还不如台剧坚守本土市场,填补内地因为限制拍得少的题材,比如最近的《他和她的她》。

港台北上内地的资本和创作者还有一些,但也已经在内地老牌电视剧团队市场化,青年导演的崛起和网剧的崛起后不断地抢占空间,只剩下林玉芬,李慧珠等几个拍古偶的港台老导演。

我个人预测最多5年他们可能彻底就会退出市场,因为内地青年人才崛起得太快了。这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时代就是这样,不进则退。

剧情介绍芒果台电影电视剧港台明星令狐伯光娱乐

有用 (9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