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国产电影是国内观众心目中的痛,那么国产战争片就是国产电影中的痛。对于观众来说,战争片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存在,部分观众对于战争片的理解在近二十年来随着西方电影的大举入侵而逐渐固化了思维。而对于一个原本有着优秀的战争片基础的国家来说,战争片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却走上了一条奇怪的路径。
国内创作者对于战争片的理解的偏差是的战争片这个原本非常丰富的电影类型逐渐的固化了。再加上电视剧创作者对于神剧的热衷,最终,在国内的战争片当中,长期没有优秀的作品。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也是这样一部平庸之作的代表作。本片就是张艺谋导演的新片《狙击手》。
《狙击手》主要讲述了一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不起眼的班组——五班。五班在冷枪冷炮时期担当了狙击敌人的任务,这样的任务培育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狙击手,尤其是五班的班长刘文武,他的神出鬼没的枪法使得敌人胆颤心惊。为了对付刘文武,美军专门请来了以狙击为长的军士。而此时此刻,刘文武即将面对这一场生死狙击。
这并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故事,同时也不是一个难以被荧幕展现的英雄。我们不乏英雄的故事,我们也不乏英雄的理念,但我们却讲不好英雄的故事,这是为何?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英雄。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核心的,然而这种理念却不被我们的创作者所领悟,这就是尴尬的所在。
整体来看,《狙击手》是一部非常平庸的作品,为什么平庸,就在于故事太平了,而且这是一个四不像的故事。国人们大都知道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神枪手叫张桃芳,而本片的故事也是根据张桃芳的事迹为主体构筑的,但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这是观众们对于战争片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于创作者的一次考验,很明显,这次考验,张艺谋是不合格的。什么问题?那就是主题升华。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看多了西方战争片之后,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个误区,那就是战争片的主题想要升华,那就必须要死人,那就必须要有人牺牲,同时有人要传承。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这个理念之下很少有人能逃离这一种被限定的叙事框架。很明显,张艺谋导演也不例外。
张桃芳的事迹大家都知道,如果真的按照他的真实事迹来改编,实际上本片并不会有更多的波澜,甚至于跟《狙击手》这部影片相比,张桃芳的故事更平,但这就是真实事迹,真实的故事需要用艺术加工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普遍接受,然而《狙击手》显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张艺谋碍于不能将张桃芳完全展现,因此,在主角刘文武身上集合了张桃芳的优点,集合了西方战争片传统的叙事框架,同时集合了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所谓的“人性”。这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但是在观众的观感中,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却显得非常平面,甚至是非常平庸。我们无法从刘文武身上觉察出来太多的丰富的情感以及坚定的信念,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一个对于完成任务非常执着的人,这一点好像是跟抗美援朝的精神相悖了。
但如果说本片是张艺谋导演的女儿张末的作品话,那么一切就都说得通了。对于抗美援朝的理解,张末显然跟张艺谋不是一个层级的,张艺谋可以说自己了解这段历史,但张末却不能,她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人顶多算的上是了解这一个故事。历史跟故事是有区别的,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故事可以只是一部电影的。对于《狙击手》这部电影来说,这样一个故事可以撑得起整部影片,但对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来说,这样的一个故事,所谓的一个平凡的故事显然太平凡了。
批评并不是为了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而是为了让创作者进步。我们为什么要对于国产电影给予更多的关注,那是因为我们需要国产电影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需要构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大厦,而不是紧紧跟随在别人的背后,如果创作者没有自己的想法的话,那么最终只能拍出来这种不伦不类的作品,而所谓的国产电影的崛起也就遥遥无期。
当然,我依旧是怀揣着最美好的愿望去期待国产电影的,尤其是战争片这一领域,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作品,同时更需要有自己的创作者发出来自己的声音。这并不是一种严格要求,而是说我们的创作者太需要对于自己原有的文化重新拾起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的创作者永远这么止步不前,国产电影也就不可能有明天。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