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部电影,对我来说并非是想要炫耀什么品味,讲什么大道理,更多的,反而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这部电影,以第三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位著名的画家:熊谷守一。生活在自己的小院子三十余年,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妥妥的“宅男”一枚。在这位年龄已逾九旬的老人眼中,我仿佛看到了世界,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呐。
童真,是最好的品质
电影开头,是天皇对着一幅名为《压扁的饭团》的画,发出疑问:这是几岁孩子画的?
孩子一词,由此引出这位有名的主人公:熊谷守一。在寂静又狭窄的画室中,我们随着镜头慢慢掠过一幅幅看似幼稚的作品,蚂蚁、鸟儿、蜘蛛……都成为了艺术品的题材。
但是很奇怪,虽然主角是一位画家,在剩余的时间里,我却再没有看到他动笔画画,甚至于写书法也只是几分钟的镜头而已,这一点让我觉得即奇怪,又有趣。
终日踱步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跟随音乐看守一蹒跚着脚步,窄窄的羊肠小道边,有一只小小的灰色蜥蜴正在旅行,成群的蚂蚁绕过树桩行进,就连一只绿色的螳螂也瞪着绿油油的眼珠,与人类相望。
主人公把对花鸟鱼虫的长期观察,都记录在了一幅幅画作中。蚂蚁走路时先迈出哪只脚,这样的冷知识,都只是捕捉艺术灵感时的零星所得;拒绝国家颁发的艺术勋章,也是为了让自己不受打扰地进行创作。
庭院虽然不大,但却可以让画家在其中自在地生活,有不想见的客人来了,或者有人上门找麻烦,他都有地方可以躲起来,让来人无可奈何;
有仰慕者来求字的时候,画家也保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不写求字人想要的字,只写自己喜欢的字。
他的心里,如同孩子般天真,这让我想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早年的他也是注重工笔画的一丝一线,力求写实,可随着时间慢慢走过,这位老先生的主题也逐渐变成了具有农家风情的虾、螃蟹、白菜。
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物,都在宣纸上焕发出了新的意义和活力,如同小孩的手法和眼界,纯粹的童真让我们深情仰望。
满足,哪怕只是一个院子
当我去简单了解了一下人物的生平发现,其实他的人生也充满了颠沛流离。
青年时丧父,中年丧母,友好的同窗后来也不幸逝世,与妻子孕育五个子女,其中两个也相继夭折。这种人生的最悲惨的事情,继而连三的打击着他,折磨着他。
然而在片中,却让我有种超然物外的感受,似乎在某种维度上和宋朝的诗人苏轼重合,两者也似乎有着跨越时空的共鸣:一蓑烟雨任平生。
上午要在庭院里闲逛,下午要睡觉,晚上要画画,这是他的妻子告诉我的信息,而在院子中闲逛似乎变得更为重要。
在整个走动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庞大、茂密又复杂的院子的样子,甚至在这之中还有一个主人公最爱的鱼池,让人不禁感叹:嚯!这人真有钱,院子得多大呀。
然而影片的结局,导演也通过别人的镜头给我作出了解答,所谓的大院子不过是抬头即可见尽头的方寸之地,甚至还害怕对面楼层太高而遮住了阳光。
当影片中主人与拆迁的人产生冲突时,画家也没有过多计较,最在意的一方鱼塘,也大手一挥潇洒填平。面对梦中那位奇怪的人的邀请,他也欣然拒绝:我所能掌握的,也不过是这个院子而已。
情感,是生命的源泉
导演似乎真的很擅长在细节之处来表现情感的丰盈,不过是一日三餐的日常,也让我深受这对老夫妻的感动。
电影中的女性配角问道画家妻子前夫的为人时,对方也坦然说了句:他是个很好的人。有次可见,心存善意的人,对谁都格外宽容,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遇到终会珍惜她的人。
熊谷守一:生命的喜悦
妻子秀子对熊谷守一非常了解和耐心。除了一起吃饭下棋探讨人生以外,秀子也非常明白丈夫的心意。丈夫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愿意见什么人不愿意见什么人,她都心如明镜。
面对丈夫的选择,她也不觉得意外,别人都因为画家拒绝国家颁发的艺术勋章而目瞪口呆的时候,只有老夫妻俩还能没事儿人儿一样地继续吃饭。
熊谷守一:彼岸花
她在早晨时若无其事的问着丈夫今日的形成,两人在狭小的院子相遇也会鼓励一句。将生活打理地井井有条,带给丈夫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我相信一定不只是某一方单方面的付出。
有付出,便有回应,面对施工队的咄咄逼人,她说道:“这个院子,是我丈夫的生命啊。”这段话,秀子说得柔中带刚,缓慢却有分量。
而丈夫也同样在意妻子,梦中的奇怪男人盛情邀请时,他说:“这个院子,对我来说太宽阔了,待在这里足够了。再说,我走了,又要让孩子他妈受累了。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他懂得秀子的累。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常常想要将自己的所有无限扩大:房子再大一点,车子再大一点,走的再远一点,拥有的再多一点,永远处在不满足的状态。
每个人来到世上,仅有几十公分的襁褓,离开世上也不过比身体稍长的方寸,匆忙一生,抓不住所拥有的,流失了本应珍惜的。其实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仔细审视一番,已经是芸芸众生的人杰了。
人生最高级的活法,无非是返璞归真罢了。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