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电影,受社会经济、文化及电影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奇观化趋向尚不明显。
但在步入新世纪以后,一些面对国际市场的大制作国产影片就已经呈现出了奇观化倾向。2002年,面向全球化市场的《英雄》以极强的视觉震撼赢得了高票房,但与此同时也迎来了大量质疑,很多观影者不满于影片对叙事的忽视。
但依托奇观化表现的《英雄》引发的高票房效应却开启了国产影片的奇观化序幕,此后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奇观化影片相继上映。
虽然奇观化影片具有的市场利润前景可观,但是其制作成本及技术门槛都极高。
因此,缺少大制作的国产喜剧电影在新世纪初期并没有卷入奇观化表现的大潮中,但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横空出世,却为国产喜剧电影避开大制作、高成本奇观视听,借助奇观化叙事加入奇观化表现提供了借鉴。
01国产喜剧电影对奇观化叙事的探索
随着技术的革新,创制小成本电影成为可能,曾经挡在很多电影人面前的资金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2006年,小成本喜剧影片《疯狂的石头》的奇观化叙事模式为喜剧电影的奇观化表现开启了新模式,拉开了国产喜剧电影网状叙事的序幕。
国产喜剧电影的奇观化,摆脱了技术局限,开始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带给观影者以奇观化感受。
比较而言,这类喜剧电影虽然没有大片奇观化的视听盛宴效果,却也在尝试着迎合消费社会观影者的奇观化观影心理。
国产喜剧电影的奇观化,不再拘泥于此前国产大片依赖于精美宏大视听体验的奇观化追求,而是更多借助叙事来营造一种奇观化感受,通过快切、混切、闪回、交织呼应的剪辑方式来完成画面的组接,进而带给观影者以强烈的奇观化视觉冲击及观影快感。
可喜的是,这种奇观化的叙事表达并没有淡化影片贴近社会的主题内涵,《疯狂的石头》在带给观影者表层、直接的视听冲击及奇观化观影快感的同时,也完成了内在深层次的叙事意义建构。
此后也有很多影片相继模仿此类奇观化叙事模式,受非议的原因大抵与此前国产大片一样,即没有实现奇观化表达与叙事意义的有效结合,进而导致影片的主题解构于奇观化表象的追求中。
02奇观化的技术支持
受商业利润影响,奇观化理念也深入喜剧影片。
助力喜剧电影奇观化的物质基础是电影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及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这一切使得喜剧电影也可以尝试更多的奇观化表现手段,在构建喜剧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奇观欲。
新世纪国产喜剧电影的奇观性表现空间得到了更多的拓展,一些曾经只能出现在大制作影片中的奇观化视听表现技术也被用到喜剧电影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经过特效处理的奇观化镜头。
比较典型的是2018年上映的《一出好戏》,影片在片头即制造了极具视觉震撼效果的海难场面。
《一出好戏》的后期制作团队制作了大黄鸭、断船、风暴等大大小小上千个视效镜头。
这些场景的前期拍摄主要以绿幕为背景,然后借助三维建模,通过后期制作合成来实现奇观化的视听效果。
这部影片的视效镜头运用在喜剧类型影片中属于比较突出,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也促使该影片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也获得了高口碑。
新世纪的诸多国产喜剧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影视表现技术模仿奇观化大片的视听效果,如《西游·降魔篇》、《捉妖记》、《不可思议》、《美人鱼》、《疯狂的外星人》等。
得益于当代电脑技术的发展,更多喜剧电影将奇观化视听融入喜剧电影中,而不必再局限于低成本的叙事奇观。
新世纪国产喜剧电影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营造出了新的奇观效果,同时电影界已经摆脱了早期业界逼真性与假定性之争的束缚,逼真性、叙事性、奇观性在数字电影中浑然一体,进一步加强了电影的奇观化效果。
随着人们对喜剧电影奇观理解的不断深入,喜剧电影奇观化不仅体现于叙事和视听上的奇观效果,更体现为一种试图给观众带来奇观体验的创作状态,而奇观化可以借助的电影语言是多元的,奇观化表现也在成为构建喜剧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除了受影视表现技术的发展影响,影院观影条件的改善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电影的奇观化。
新世纪随着传播媒介的大发展,移动观影终端的普及,使观影的空间门槛降低,同时移动终端低廉的观影成本与相对高昂的影票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对于低廉、便捷、私密的移动观影终端,影院的优势何在?
吸引人们放弃移动视频端,进而走入影院观影的主要原因在于影院带来的观影体验。
其中喜欢影院的气氛占37%、影院声效更真实占36%、影院内部环境舒适占比35%,且3D视效、大荧幕冲击力各占34%和29%。
此外,除了娱乐放松占比34%、和朋友聚会娱乐占比25%以外,其它因素大多占比都较低。整体来看,感官娱乐体验是吸引人们走入影院观影的主要因素。
影院的氛围及其带来的奇观化感受是促使人们选择影院观影的重要原因,影院更新奇、更愉悦的视听体验是其他观影媒介与观影空间无法比拟的。
03奇观化的消费文化属性
电影的奇观化趋势也是受消费社会泛娱乐文化影响的,传统审美的人文情怀被商业资本影响下的浅层审美理念颠覆。
电影的商业属性压倒了文化属性,电影的精神文化原则被商业资本控制下的感官享乐原则压制、解构乃至取代。
当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后,与快感享乐消费相关的奇观观影欲被空前刺激并放大了。
电影技术的发展只是重要的技术条件,而电影奇观化趋势形成的深层原因是由消费社会的根本属性决定的。
虽然奇观化已经成为消费社会的主要观影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奇观化表现一定以牺牲文本意义为条件。
奇观本身不一定是对真实的模仿,更不必然是对意义的割裂与消解,它也可以是抵达心理真实的一种表现手段。
新世纪喜剧电影运用奇观化手段也是对狂欢化体验构建的有效辅助,奇观化叙事和奇观化视听本身会促成一种狂欢化体验。
《疯狂的石头》中的网状叙事本身在构成奇观化叙事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奇观化视听,而这又构成了一种游戏性的狂欢化体验。
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把狂欢化与奇观化完全分割开,但是比较明显的区别在于,对于喜剧电影而言,奇观化更侧重一种表现手段而非表现效果,相较于大片,喜剧电影的奇观化视听体验并不占优势。
喜剧电影对奇观化手段的运用常常最终会成为某一狂欢场景、狂欢情节或者狂欢人物的构成要素,在喜剧电影中奇观化表现常常用来完成喜剧性构建,奇观化体验不是其带给观影者的终极体验,其辅助构建的喜剧性效果才是最终体验。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奇观不再成为叙事的附庸,即是说,有一个从现实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奇观逐渐开始支配叙事”。
对奇观化效果的过度追求,会导致电影主题与叙事的淡化。问题就在于在消费社会快感文化的主导下,电影奇观化亦会导致喜剧电影表现原则由注重理性思想表达,转向追求感性视觉快感、构建表层视听享受。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娱记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