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谈《春江水暖》时提到了《一一》,加上最近又重温了一遍,所以今天就来说说这部电影。《一一》整个故事是淡淡的阴郁,杨德昌不无忧伤地告诉我们人们的困惑,关于人生,关于爱情,关于传统,关于道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看到和感受自己的经历,杨德昌就好像拿着相机的洋洋,要把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拍给我们看。你看,原来你的爸爸妈妈,你的同学,你的邻居,你的亲戚都是这样子的。三场宴会,婚礼,满月宴,葬礼,每一个节点过去,生活还要向前。
本片主演讲述了简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轨迹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在台北市住着一户中等阶层的家庭:丈夫简南俊,妻子敏敏,大女儿婷婷和年仅8岁的小儿子洋洋,他们和敏敏的母亲共同生活着。小舅子的一场麻烦婚礼过后,因为外婆突然中风昏迷,家里人的日子开始变得混乱。一家人里,似乎只有洋洋没有烦恼,他平静地用照相机拍着各种人的背面,帮他们长出另一双眼睛,然而,洋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更深的悲凉...
整部影片将近三小时,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太漫长甚至有点无聊,但看完后往往会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影片所抛出的问题也能让人不停思考。这么庞大的家庭群像,还可以呈现出这么多有质感的细节,真的时刻都在感叹导演的功力,他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在近三个小时里,非常有条理地安排着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洋洋,婷婷,爸爸妈妈,舅舅,婆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都暗流涌动,躺在床上的婆婆就像一个见证者,旁观着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电影中频繁出现镜子,寓意任何事都有背面和正面,洋洋一直好奇背后是什么。电影所讲述的人生就是一个从年轻时关注背后的真相,到渐渐地转向年老部分的逃避,只看自己正面想要看的那部分生活的样子。人生会把人驯服成只看自己眼前的样子,不过还好我们有电影,可以帮助我们看见些许的背面。整部电影平淡真实且沉重,前半部无趣,后半部感慨。电影红事开头,白事结尾,和人的一生一样,一个人的一生都在这部电影里了。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一一》似乎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开放的入口,不同的人观看的角度各不相同。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这些光鲜亮丽的名词一方面代表着进步、富裕、幸福,而另一方面却是现代人独有的虚伪、麻木、焦虑。在《一一》描写的熙熙攘攘人群中,我看见一个人想要获得一份成熟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带着伤痛,我看见一个人面对命运的无奈也只能坦然接受这个真实的社会,我看见一个人在巨大的焦虑面前选择将空虚的灵魂寄托在功利主义的信仰中……
电影名字《一一》或许是一对生活正面和背面的倒影,一个一是我们可以看见的生活,一个一是背后真实的生活。“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我们永远无法洞悉生活的全部真相;窗外霓虹与室内面容叠印,像在平静麻木的面具上涂了一层虚饰的华彩,我们迟早要转过身去解开一团团乱麻——中年人并无停下脚步喘气休憩的资格,甚至连怀缅与幻想也是奢侈。
整部电影始于婚礼,终于葬礼,三小时流转的是我们不甘、无奈、卑微、孜孜且苟且的一生。看完只觉年华这般老去不可追,见微知著。剥离戏剧化表现展现日常生活底色的肌理,死生为何,悲欢若梦,以极具功力的手笔撬开寻常无波的生活流表象,写尽无常无情。如同一些心碎的傍晚,一些希望依稀的清晨,如同在某个黄昏的街巷转角,你突然懂得了人间所有的哀愁,和所有温柔。这样一部近三小时的电影,你觉得可以反复地放,放很多很多遍。待到片尾矮小的洋洋说“我也老了",你依旧会掉下泪来,仿佛自己过了许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