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志导演,秦海燕、史册、雷志龙、步京委编剧,郭帆、王红卫监制,张译、王俊凯、殷桃、张子贤等主演的《万里归途》于30日正式上映,因为超高的质量和口碑,立刻引爆了这个国庆档。
因为疫情的关系和这几年主旋律大片数量太多,很多观众在看到这个国庆档只有主旋律大片是有些审美疲劳的,但这部电影的高口碑,高质量已经反应到了票房上,三天票房破三亿,成为了国庆档最大的赢家。
这部电影质量真的很过硬,正如有的网友评价的那样:《万里归途》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主旋律大片的口碑。
实际上,国产电影因为历史环境的关系,哪怕就主旋律电影的组成是挺复杂的,正是因为这个复杂的状态,导致了这个本来大有可为的题材,因为这几年的作品确实有点消耗观众的口碑了。
这时,高质量和高口碑的《万里归途》恰到好处的出现,我相信它将成为中国主旋律大片,甚至是整个新时代中国式商业大片的一个良好的示范,绝对值得未来的中国电影借鉴和学习。
注:《万里归途》的导演是《无名之辈》《人潮汹涌》的饶晓志,但监制就是《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整个制作团队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吴京在最后都有惊喜出场一下。
主旋律年年有,为何其它主旋律大片票房高,评价低这个复杂的状态大概有两点吧,第一点是“疫情”后主旋律电影的行政任务的操作有些浓郁,像《金刚川》只拍了三个月,《长津湖》拍摄时间半年左右,哪怕就《万里归途》拍摄时间都只有4个月。
当然加上前期筹备和后期制作时间会长点,但仍然非常的仓促。现在的电影确实是工业化商品,不过工期的不足导致很多主旋律项目拍摄得都挺仓促的。
第二点偏偏是又因为历史环境原因,国产电影的团队组成大概能能分成内地体制内老牌导演团队,内地第五代、第六代大导演的团队,港台导演团队,最后就是内地新生代导演团队四个。这中间还有背后的行政,影视公司和各种资源博弈等等。
反正这种生产模式导致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呈现几个非常明显的差异化现象。
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电影工业本来就不成熟,这种情况下又仓促又挺混乱的,这却是最能影响电影质量的根本原因之一。
限于篇幅几个团队的优缺点这里都不写。总之内地体制内老牌团队最差,内地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和香港大导演都是国内顶级的,各有擅长,《金刚川》《长津湖》这种是工期太短造成的缺点太明显。
《万里归途》和《流浪地球》是同一个制作团队,国产电影的顶级不用多提了。
预定2022年国庆档冠军,关键口碑也爆炸,《万里归途》凭什么这里还是说说工业之外另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表达上面,表达依靠的是故事剧情,角色塑造和叙事和电影语言之类的来支撑,这几年那么多国产主旋律大片,两岸三地导演的差异化问题很明显了。
内地老牌导演团队爱用全明星阵容去吸引观众,电影表达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过于宏观,又没有8090年代导演的能力,结果就是方方面面都流于表面,宏观叙事不宏观,个体叙事又不走心,这些加上喊口号,说教和煽情观感很不好。
港台导演团队和内地第五代和第六代问题都很明显,前者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拍不出内地观众想要的真正主旋律,但因为态度还端正会尽力完成任务,于是还能拍出《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
只是一部是近代武侠战争动作片,既不红也不专,另外两部是把香港警察换成特种部队的枪战片,再跑到外国到处去突突突——优点是工业完成度高,好看。
内地第五代导演生活环境是伤痕文学巅峰,第六代导演是现实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之前认真打磨的同类电影,像管虎《八佰》和陆川的《南京南京》工业层面都是国产战争片的顶级。
明显有类型战争片的艺术性追求,但是这帮人非常的纠结,观众争议很大。
冯小刚的《集结号》是类似的但完成度要高得多,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则是整体性最好的一部战争片了,也没有那么的纠结。
不过,这几年的主旋律大片的工期都太短了,太仓促了,影视工业和方方面面都做得比较粗糙,故事剧情和角色塑造则将他们表达上的纠结完全暴露了出来。说句实话,他们的电影少了工业和艺术性表面的遮掩,表达上真的很生操。
陈凯歌的《白昼流星》的西方宗教天降式航天+《悲惨世界》式扶贫精神。
管虎的《金刚川》把志愿军拍成旧派江湖决斗,《八佰》玩的也是这一套,只是复杂些。
张艺谋的《悬崖之上》《狙击手》以小见大不纠结所以表达上又好了不少,完成度也是最高的。《长津湖》本来就是三个大导演风格的杂糅,因为工期三个表达方面的结合做得也不是太好。
《万里归途》好在哪里呢?这里倒也不是和上面同类电影一捧一踩。
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故事剧情,叙事推进传递出来的表达其实能分成两个;一个是紧扣中国式撤侨主题的“回家”,另一个则是通过角色和剧情传递出的战争、谎言、真相与和平的来之不易,线索隐藏在后面。
虽然它表达是从宏观叙事的事件出发,但叙事推进的落脚点却是一个一个的“人”,而且是新时代我们常见的中国人。这里说一个很多人应该没有注意到的点,两位男主角,加上出场最多却意外去世的章宁(张子贤饰)。
这三四个人的官场和人际关系虽然着墨挺少的,但真的很有味儿。
一开始是宗大伟和章宁因为工作的争执,宗大伟嘲讽章宁留下是“为了接老严的班”,以及这之后章宁打官腔式的回复:“守职而不废,处变而不回”,结果章宁意外牺牲了,领导参赞传达意思但不愿说出口。
宗大伟心理难受中也领悟到了,知道这是工作嘛,行,于是就上了。
后来成朗(王俊凯饰演)的说话行为、思想手段等等,比如他说话时的发音,比如两处在人群中演讲“想想大家想见的人,想吃的菜”,比如跟人“交代”完事情后拍拍人家的肩膀,大家过来听我说一句——
刘明辉(王迅饰演)跟他的角色是对照,当时两位主角首先找到大家的时候,大家都高兴,但第一个高兴得大叫跑出来让领导讲话的是刘明辉,后面刘明辉左一口领导,右一口领导,警告宗大伟那些病人得的可能是埃博拉等等。
刘明辉是主动让领导讲两句,然后给领导拍马屁的那种人,可惜角色删掉了不少戏份,否则会更鲜活和完整一些。
这种打官腔的高潮是成朗跟宗大伟的争执,一个人在新闻发言人式的字正腔圆,另一个人在生活化的想糊弄过去。到后面他对着参赞老严说出那句“我不理解”,代表年轻人走上了不同的路。
而且到了快结尾时,成朗和宗大伟打官腔成了顺口溜,像之前宗大伟和章宁一样随口挂在嘴里的玩笑梗。
章宁:宗宗,我的宗宗
宗大伟:领导,我的领导呢?
成郎:小宗,小宗。
这片刨除背后的撤侨,再到爱与和平等等宏观命题,这些角色才是真正在内地生活过,了解新时代内地官场和人际关系才能拍得出来的,之前的国产主旋律电影哪有这些东西,要么宏观到成为符号,要么成为旧派和香港电影的江湖侠客,要么就用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宗教哲学和方式去解构。
其实唯一也有这味儿的是《战狼2》,但吴京导演能力没那么强,角色塑造较为表面。
最后,我觉得《万里归途》和《流浪地球》一样,它是处处没有主旋律和中国文化的特性,但润物细无声地让你处处感受到主旋律和中国文化特性。抛却所谓的主旋律命题,《万里归途》完全可以作为战争题材的商业片来看待。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是主旋律命题却没有流于虚浮的宏大叙事,最终的落点仍然在于“人”。是活生生的、是在人群中的、是在挣扎着的人性之下的中国人。
2天票房破3亿,口碑爆棚,网友:《万里归途》拯救了岌岌可危的主旋律口碑在“疫情”前中国电影市场因为“流量经济”就不健康,疫情后这种“任务”式主旋律大片模式也不太好。电影虽然是工业化商品,但还是需要导演,编剧和团队认真打磨,而这个东西需要时间。
因为历史环境的关系,中国导演团队的组成就挺复杂的,这种短工期的任务又放大了这种复杂的缺点。“疫情”三年主旋律电影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可以说票房上是一枝独秀,但拼盘主旋律电影,质量不高的主旋律电影一直在消耗观众的口碑。
很多观众一开始不看好今年的国庆档,传达的意思就非常的明显。
实际上,很多观众并不了解电影和电影背后的事情,对于某个事物不满就会用刻板印象戴上帽子再去批评。但我相信很多观众不是真的不喜欢国产主旋律,而是不喜欢任何夹着裆扭着胯讲的故事,好像戴了个主题帽子就不会正常走路的拧巴人,想大呼大喊又想藏着掖着,想传递什么还非要趴你耳朵边。
他们讲故事的时候只记得“讲”,完全忘了什么叫“故事”,适合自己的故事。
最后,如果今后国产主旋律电影能适当放松而不是突袭式的任务安排,让导演有时间、精力和功夫去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哪怕是主旋律也会是新时代的《集结号》《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八佰》,影视工业是顶级的,完成度也比较高,只是表达有争议。
而不是《金刚川》《革命者》《长津湖》和拼盘主旋律电影,从电影角度上看缺点太多。
最后,新一代内地青年导演崛起了,他们明显更适合这种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商业大片,也不是要他们都去拍主旋律,导演团队应该有拍自己喜欢电影的自由,
未来的程耳的《无名》,陈凯歌的《伟大的战争》,管虎的《东极岛》,邱礼涛的《莫斯科行动》等等,应该就是自由度更高的主旋律电影,我们且看它们拍得如何(我个人觉得会拍得好不少)。
最后,从《流浪地球》《万里归途》来看,内地青年导演崛起势不可挡,他们影视基础知识扎实,有追求影视工业的雄心,也更了解新时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环境和中国崛起的那种精神,说白了更能拍出我们喜欢的新时代中国商业大片。
如果未来郭帆,饶晓志这样的内地青年导演更多一些,国产商业大片都能拍得像《万里归途》《流浪地球》这样,而且还是不同的题材,中国电影崛起不崛起不提,那绝对发展到了下一个阶段。
《万里归途》不止是国产主旋律大片天花板,也是国产商业类型大片天花板。今后国产电影就按这样拍吧,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