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综艺节目中,黄渤谈起父亲的养老。
“其实,我一直没跟所有人说,我父亲就是认知障碍,现在已经中期往后了,就是完全不记得我了。”
每次回家,父亲都把他当朋友,对他客客气气,这让他感到很难过,更让他担心的是,有次父亲上街忘记了回家的路,自己一个人在街上来回走。
幸好被朋友看到,才打电话给黄渤,把父亲接回了家,他考虑到父亲需要全面的照顾,考虑把父亲送养老院。
这个想法遭到身边人的反对,很多人说他这是不孝,黄渤很难过,自己也想放下工作回去照顾父亲,但现阶段也不现实,可如果真把父亲送养老院,又担心会受到舆论的压力。
黄渤的困境,其实也是很多人会遇到的问题,我们不由深思,当父母老了,如何妥善给他们养老?
据《2018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身患疾病的老人高达5600,占老人总数的1/3,很多老人对养老感到不满意。
对于子女来说,妥善安排好父母的养老,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02.
为什么我们不想去养老院?
1、冷冰冰,没有家庭的温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养老院冷冰冰的,缺乏感情。
虽然有护工每天来照顾自己,但一想到要离开熟悉的环境,还有朝夕相伴的家人和邻居,就会感到不愿意。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孩子对于父母有赡养的义务,这种赡养,大家自定义是把父母接到身边,一日三餐地照顾。
如果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即便你每个月交养老的费用,在大家眼里,也是不孝,更缺少家庭的温度。
2、不自由,太受约束
由于养老院的人多,每天会有固定的作息规律,这跟在家自由自在还是有所区别的。
养老院的地方有限,每天活动的空间也就是活动室、院子来回地走动,如果你想要出去,需要先打招呼,有的老人会认为,这是花钱来买罪受,还不如在家自在,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3、每天跟同龄人相伴,暮气太重
电影《桃姐》里说:“有事的时候姐长姐短,姐有事的时候你们谁管?”
桃姐是在李家工作了几十年的佣人,当她年龄大了,被送进养老院,她不害怕老,但害怕每天跟老人在一起,看到有人生病或离开,就让她心里感到压抑。
这是养老院避不开的暮气,在这里,因为很多人年岁已高,就容易出现疾病,人是有感情的,眼看着身边有人生病,还是会产生伤感的情绪。
去养老院,是很多孩子为父母选的路,但却不是父母心里想要去的地方。
03.
除了去养老院,新型养老方式还有哪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养老方式也有了改变,有几种新型养老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1、抱团养老
耿姐是抱团养老的一员,儿女都已经成家,孙子也上学了,忙碌了一辈子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
她不想跟儿子住一起,也不想去养老院,就跟几个朋友一起租下一栋别墅,并很自觉地签下“免责书”。
在这个院子里,他们种蔬菜,看书,下棋,看电影,聚餐,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互相帮助也有了家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彼此志同道合,平时谁生病了,也会轮流互相照顾,大家觉得生活很愉快。
2、老青互助
80岁的汪奶奶就选择了这样的养老模式,她家有二室一厅,跟社区说过后,有天社区给她带来一个20多岁的姑娘媛媛。
媛媛在这个城市工作,跟汪奶奶住一起后,有时会跟汪奶奶一起吃饭,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己房间待着,但她一直会开着房门,有时会跟汪奶奶聊聊天。
这样汪奶奶身边有人陪伴,她的儿女也很放心,对媛媛来说,节省了房租,还有了家的温暖,双方都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