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好的电影应该能让人最低成本,get到影片的核心思想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饥饿站台》,首先这个电影的情境狭小,人员角色简单,典型的小成本电影,但这并不是缺点,恰恰是因为这样,所有的主创人员的才会尽心尽力。值得一提的是编剧,这个电影的立意不算新颖,但表现形式确实是标新立异。通过食物的选择和多寡表现了人与人层级之间的差异。再加上男主在出狱之前费尽力气想要改变现状却难逃粉身碎骨的下场。
隐晦的表示,抗争会死的很惨,但是顺从却能看到希望。讲阶级问题的电影一大堆,但是这部电影通过类游戏设定把阶级问题具象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新意十足。真得好爱这种设定啊,让人对情节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个月会到哪个阶级,想知道最上面的人过着什么生活,也想知道最下面的人能如何刷新自己的三观。发人深省也不至于让看者陷入世界阴暗里产生抑郁。
从主角、主角第一个老室友、找儿子的女演员、心理医生、抱有希望的年轻室友……甚至很多配角,智者、厨师、最后吃蛋糕的女孩儿……每个人都塑造得很丰满。我们能从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影子,能用一部电影讲清楚一个角色就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在短短两小时内把这么多人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划上等号是多么难。
给一类人群贴上精确又不带有私人感情色彩需要非常强的洞察力,但是导演做到了。好电影太多了,怎么才算好,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我认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好电影应该能让人最低成本get到核心思想。除了一些纪录片和文艺片,绝大多数的电影是拍给普通大众看得。如果人们难以想象导演所塑造得电影宇宙观,不能领悟其中的核心价值,那么这电影拍出来只能拿去自嗨。它改变不了普通人,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大众需要的,是看懂,而《饥饿站台》做到了。我们都能感同深受,我们知道这些角色代表了现实里的谁,虽然没办法很好地表达出来,但是模模糊糊有个影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导演想传达的意思。《饥饿站台》的明喻、暗喻其实非常多,地球的资源就像监狱里规定好的食物,平均分配大家是够生存。
但是人的劣根一面就像开始吞噬的黑洞,只要有一个人贪婪,那就像骨牌效应,引起变化,所以看似简小的监狱,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每个人都不会饿死,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社会只要超过2个人,就会有贫富差距。而且根据马太效应,有钱人往往会变得更有钱,穷人往往会变得更穷,所以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要想让每个人都有饭吃,没有人被饿死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要所有人都吃得一样多是不可能的,在监狱坑或者是在这个社会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