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新世纪谍战电影打破了以往类型电影中人物塑造过程中脸谱化的刻板印象,反面形象也较过去的丑恶和猥琐变得更加的丰满和睿智。
作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的谍战电影,对反面人物形象的“匠心”刻画既能丰满整体故事形象又能侧面展现我方谍战人员的伟岸形象。
在政治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影片惯常设置阴险狡诈,猥琐不堪的敌特形象借以凸显我方人员的英勇无敌和战无不胜,而新世纪以来的谍战电影在反面人物形象设计方面就打破了这一脸谱化的定式。
《风声》中的武田,《色戒》中的易先生,《悬崖之上》中的高彬等都被刻画成了一个与自身定位相恰的丰满形象,深刻揭示了人物性格与社会历史的内在联系。
《风声》里由黄晓明扮演的日本军官武田,是一个外表冷酷,心思缜密且善于心计的人,单就外形而言他打破了传统谍战电影中的敌军特务形象,清秀冷峻,不骄不躁,富有智慧的形象跃然而出。
就个人角度而言,武田是一个一心试图在“战场”上洗刷家族耻辱,挽回家族荣誉的形象,这些细节从他在会议当场刺伤羞辱自己家族的人以及为了争取最后机会不惜下跪等行为都可以看出。他和众多日本侵华者一样重视军人尊严且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
从国人角度来看,他与千千万万屠杀革命英雄的暴徒没有两样,其手段之残忍,行经之恶劣,万死难以洗刷清白。
从第三方角度来看,他也具有一定的悲剧性,他出身名门望族,论能力和智慧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仍难以逃脱沦为军阀主义国家战争牺牲品的宿命。
影片结尾处他被吴志国刺死在码头,最终还是落得了一个功败垂成,客死他乡的结局,承载在他身上的个人情感与家族荣誉也随之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如此凄凉的结局未尝不能引起观众对战争的反思,对善恶的反思,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这场战争的“无辜”的牺牲品。
《色戒》,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延续了我方工作人员深入敌后这一叙事传统,整体上也在宣扬意识形态的对立思想。
该片的出现在商业化程度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人物塑造上也颇具曲折性。该片中的反面人物易先生身着灰色西装,梳着标准的中分发型,从外形来看眉清目秀,甚至略带亲和感,从出行时的严加防范可以看出他严谨细腻,常不动声色。
这或多或少也与导演个人的政治立场有关,导演未曾刻意强调易先生的汉奸身份,包括他的工作内容,日常起居等细节都是从我方人员的描述中得出的。
这样一个深居简出,贪生怕死的惊弓之鸟形象是以往影片中不曾描述过的。至于易先生和日本人如何勾结,如何残害革命人士亦未做详细的交代。
从他初识王佳芝到两人一再发生关系甚至结尾处亲自现身陪其挑选戒指等细节都可以看出,此时易先生内心深处也对王佳芝产生了一定的情感。
从出场到谢幕,易先生内心中的“人性”和“兽性”之间的挣扎从未消失。《色戒》作为一部谍战电影,它的出现与上映一度引发了多重争议。
除了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要求之外,它也最大程度上迎合了市场性和娱乐性。影片中塑造的易先生不同于寻常汉奸处处显露奸佞和油腻,反倒是充满文人气息。
相较于以往正面表现汉奸形象的情节设定,易先生的人物形象完全出自于周边角色的描述,他其实是一个充满对权力的欲望以及在原始冲动中挣扎的角色。
《悬崖之上》中由倪大红饰演的伪警特务科科长高彬,被演员成功塑造成了一个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疑心深重以及善于心计的特务小头目形象。
他在性格方面沉稳睿智,在外形上干练深邃,完全有别于过去任由我方牵着鼻子走的反面人物形象。
本片中,高科长这一人物设定从始至终都技高一筹,魔高一丈,是一个置身“实战”之外又时刻俯瞰全局的人。
影片开始面对被捕的革命党接头人谢子荣,仅仅是通过击毙同行队伍中的三名囚犯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强烈压迫感就促使对方主动叛变,并坦白一切,足可见其擅长以攻心计攻破对手的心理防线。
同时他又是一个疑心深重的人,从身边的二把手到底下的小角色无一不是他的怀疑对象,这也与他特务科科长的身份相匹配,他让鲁明和金志德去试探周乙,让小孟负责监视,同时又暗示周乙去试探金志德,后又安排金志德假死。
在关键时间点无证据软禁周乙很长时间,甚至片尾枪毙张宪臣时仍在暗中观察周乙的神情,足以可见他容易怀疑别人且并不会轻易打消内心的疑虑。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逐渐缓和,对新世纪谍战电影中的反面形象也更加的宽容,对人物性格的挖掘也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