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电影?
黑泽明曾说,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就是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在这一点上,《天国与地狱》办到了,《天国与地狱》得分三部分来看。
前一个小时是人性考验,三船敏郎饰演的权藤该不该舍弃自己的事业,拿出三千万救因绑架自己儿子而被错抓的司机的孩子。
中间一个小时是刑侦片,黑泽明对案件抽丝剥茧,凶手的犯罪手法,警方的侦破过程都细致入微,算得上犯罪与破案的百科全书。
最后二十三分钟是现实主义,影片又回归到了《野良犬》的批判,对社会分化、阶级矛盾、贫富差距的审视与质问。
这三部分结合起来便是天国与地狱。
权藤住在穷人们向往的天国,那里没有噪音,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不会沾染上任何穷酸味,穷人对他只有仰视。
这种让脖子酸痛的方式使仇富心理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从而导致犯罪发生。
凶手竹内与权藤无冤无仇,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生存方式、权力尊严差距过大,失衡心理让凶手内心的犯罪因子逐渐滋生。
他想把天国住着的神拉入地狱,让他体验地狱般的煎熬,即使自己因此触犯法律也在所不惜。
片尾他以为自己办到了,所以与权藤见面时,被判了死刑的他一点也觉得自己该忏悔,反而得意洋洋。
当他得知自己已经摧毁的神没有被毁灭,仍旧待在天国时,他的精神崩溃了,才会有发疯的举动。
因为他一心想拉下神坛的神,因自己的敲诈勒索又成了神。而这个神是被与他处于同一阶级的平民捧上去的。
他们为了天国的权藤不受损失,竭尽全力帮助他追回赎金,并让他获得空前的舆论支持与民众满意度,从而助他再次成为一家鞋业公司的负责人。
黑泽明借这么一个天国的人还在天国,地狱的人进了牢房的故事,传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的泡沫经济,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阶级跨越固化,而当局者却把这种社会矛盾片面的推给富人。
让穷人去恨富人,掩盖导致这种境遇的真正原因,是当局者的不作为才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可见黑泽明的人文关怀。
这是《天国与地狱》的内容与思想,在技巧上,黑泽明保持了一贯的水准。
在片中,黑泽明用热这个视觉符号展现贫富差距与犯罪动机,炎热的天气,底层人解暑靠的是电风扇与手巾擦汗,而权藤他们却从未有此类担忧。
这种对比手法,就算黑泽明什么也没说,观众也能从中看到阶级的不同,一个小小的行为便是天国与地狱,便是两个世界。
热导致整个社会变得浮躁,人们的内心变得焦躁不安。
一旦人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办事就不再讲究合理性,逐渐向片面、偏激发展,将法律、道德,统统抛诸脑后,只管宣泄放下的不满,犯罪便丛生。
在剧本结构上,《天国与地狱》遵循的是三幕剧的逻辑。
将整个剧本切分成三个板块,各板块在剧本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相互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剧本结构的整体。
片中三幕式的叙事架构没有绝对的主角,三船敏郎、仲代达矢、山崎努,都是各自章节的主人公,形成了开端、对抗、结局三个方式。
三船敏郎饰演的权藤,为了自己的事业放手一搏,但遇到了令他纠结的难题,经过一番心理搏斗,最终选择交钱救人。
仲代达矢饰演户仓,以侦破绑架、杀人案入手,与凶手步步为营,处处周旋,在他的紧追不舍下,将凶手绳之以法。
山崎努饰演的竹内,是一个处于底层的小人物,他嫉恨富人,恨他们让自己待在地狱暗无天日,这种矛盾让他铤而走险,最后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搞错了对象。
黑泽明的镜头就在他们三人之间来回移动,串联成了完整的《天国与地狱》,三人的三幕剧构成了整体的三幕剧。
这种结构让故事循序渐进,不故弄玄虚,也不花里胡哨,对于观众特别友好,让观众沉迷于剧情,也让观众很容易理解故事的脉络和思想。
在解构方式上,黑泽明借用竹内一步步揭开人间是地狱的真相。
并将造成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的主因娓娓道来,而非说教,强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这种方式让观众不反感,易于接受黑泽明给出的道理或答案,影片获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在场面调度上,《天国与地狱》是教科书级别的。
场面调度包括构图、场景、道具、演员、服装和照明,还包括由演员的定位和移动以及镜头中的对象形成的构图组成。
电影开头的室内戏占了全片三分之一的时长。
一个房间内黑泽明展现了他高超的场面调度,这场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权藤跟公司股东的对抗,一部分是权藤与自己的对抗。
打光上,权藤一开始都是从阴影处走来,表示他处于劣势,再借助他与其他人服装上的不同说明他当下的局面是一个人抗衡所有人。
之后通过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升降,镜头的仰拍、俯拍、平拍,演员的走位,以及形成的构图,交代人物关系,故事背景。
在此基础上,权藤慢慢从弱势方转变为强势方,并占据主导权,《天国与地狱》的场面调度不是无限的正反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黑泽明的调度让观感流畅,镜头语言变得丰富,也被后来的斯皮尔伯格模仿,用在了他的《华盛顿邮报》当中。
也许《天国与地狱》的知名度不如《七武士》《罗生门》《影武者》。
但是对于初识黑泽明的人来说,看《天国与地狱》是个不错的第一选择,因为好电影的元素,《天国与地狱》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