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早期主要呈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例如在中国经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便有体现,通过多线叙事结构塑造角色形象,留置角色悬念,并且在结尾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经典手法设置开放式结尾,烘托情节悬念。
电影行业发展后,国内近年来以营造影视悬念著称的电影佳作也不在少数。
宁浩导演执导的黑色喜剧片《疯狂的石头》通过平行蒙太奇塑造成了多视点互动的平行空间结构叙事,这样的叙事方式颠覆传统的单线叙事,多线叙事的叙事策略极大程度的渲染影片感染力,调动观众情绪,使观众耳目一新,而这部影片也让宁浩导演一战成名。
曹保平导演同样是一位擅长运用多线叙事结构进行创作的影视大师,在电影《烈日灼心》中,剧中运用倒叙、闪回等手法紧扣观众心弦,利用叙事结构设置的悬念使观众跟随导演的预设一步一步沉陷于剧情之中,这也是多线叙事的迷人之处。
开放式结局又是这部影片的一大特点,调动了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使观影不止步于影像表意,更是探究影片叙事潜能,观众自行在脑海中进行影片的“二次创作”,利用开放结尾设置的悬念将观众与影片紧密联系在一起。
于2017年上映的《追凶者也》在叙事结构上可以看到《低俗小说》影子,但是其剧情之中融入了许多国内元素,从拆迁的小山村到充满地域特征的方言,整个剧情荒诞却又现实,对线性叙事的打破重组比传统叙事更具有艺术魅力,观众也会获得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曹保平导演的片子从不会隐去讲述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上帝视角而存在,他的片子表面是荒诞、幽默而不悲戚的风格,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却反映出了各类社会问题,在影片中激发叙事潜能。
除此之外,恐怖类影片也是影视悬念的一种类型,相较于以叙事策略构建的悬念,恐怖影片的悬念设置方法显得有点过于直接。
阴暗的环境氛围,诡异的视听信号,上帝视角的神秘角色等等,这些元素虽简单粗暴,却也是构成悬念直接有效的条件。
诺兰的电影有以下几个特点:概念的混淆与模糊,时空观的错位,多层叙事结构的交替,大量隐喻的使用,开放性结局。由此可以总结出叙事策略的转变同样可以成为设置悬念的有效途径。
电影有开头、经过、结尾,但并不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这便表述了打破叙事时序的局限性也会使影片具有风格化。
伟大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开创了许多悬念设置技巧,相关理论对后世的影视创作影响极深,例如至今仍在诸多影视作品中见到的“希区柯克式滑动变焦”。这种拍摄技术可以突出人物形象、表现剧情转折,并渲染惊悚气氛。
如影片《黑暗侵袭》中医院的镜头,《惊天魔盗团》的花雨魔术及无限楼梯都运用了这一拍摄手法。
由希区柯克提出并实践的“定时炸弹”理论、“麦格芬”手法等在电影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曾被列入影视类教科书中,为影视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偷窥视角、惊悚音效、悬疑色彩的楼梯等希区柯克元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以空间为导向设置悬念的“暴风雪山庄”模式也为多部类型影片提供了借鉴,封闭空间因其具有压抑性、窒息感,故而在影片中也是常见的悬念设定方式。
除此之外,在推理类影片中常会通过观众与角色的信息差来设定悬念,剧中侦探角色通常信息量会多于观众,故而在侦探肯定地指出凶手,观众常常心存疑惑,并且会对推理过程充满好奇,这也是推理影视剧中常用的悬念设置方法。
由爱森斯坦提出的“垂直蒙太奇”理论提出了声画结合的重要性,也佐证了声音在影视悬念设置中的重要地位,例如影片《寂静之地》便是声音主导影视悬念的经典案例。国外电影大师也常常会通过多线叙事策略营造悬念。
多线性叙事的界定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中对叙事的完整性以及对悲剧的定义影响了西方将近两千年。
其后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三角”原理为线性叙事提供了理论支撑,西里斯·米勒在他的《解读叙事》一书中提出了“叙事线条”以及“线条意向”等诸多概念,此后线性叙事的概念逐渐变得明晰起来。线性是一种比喻,表示叙事像线条一样紧密相接,顺时而不间断。
好莱坞经典三幕式叙事即是这种遵循因果逻辑基本线性推进的叙述方式。美国独立电影运动之后,大量影片打破常规电影叙事方式。
此后《广岛之恋》、《低俗小说》、《罗拉快跑》、《两杆大烟枪》等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多线叙事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多线叙事也因其打破线性叙事,使情节戏剧性更足、影视观赏性更强而深受部分影视制作人喜爱。
好莱坞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他擅长用多线叙事表现黑色幽默、暗讽。在影片《低俗小说》中,叙事顺序的颠覆反而迎合了黑色主题。
这部片子时至今日在豆瓣评分中也保持了较高的记录;英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片会使观众在观影中不断解构电影内容,从而进行思维的狂欢并获得丰富的观影体验。
在影片《盗梦空间》中,多重梦境、悬念十足的情节设定紧扣观众心弦,结尾更是点睛之笔,开放式的结尾使影片进一步得到升华,观众自行参与到影片的架构当中,挖掘影片潜能,企图通过片中细节来证实自身观点,打消了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感。
通过视觉信号设置悬念在影视中的应用同样广泛,例如在恐怖片《闪灵》中,频繁出现的小女孩便是一种视觉信号,联想之下,观众必然会好奇视觉元素背后的隐喻信息,这便在此留下了悬念。
在《蝙蝠侠》中,小丑掉下高台跌入硫酸中遭受腐蚀,整容后通过医生的反应可以知道相貌已然大改,但镜头并未给到正脸,这便在此留下悬念,直到小丑开始复仇,逆光中的小丑逐渐靠近,他的脸慢慢露了出来,观众这才看到真容,这也是这个悬念设置的时间节点,延迟满足的悬念使观众对影视情节充满期待。
影视中的悬念类型并非是单一的,通常设置有多样的悬念类型,既可以通过叙事策略达到悬念效果,也可以通过带有隐喻的悬念元素,多样的悬念被设置在影片中相互发酵,对影视的戏剧性、艺术性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