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横扫香港的那一年,古天乐刚刚入行。
说来也巧,今日的香港“电影大亨”(刘德华语),一出道就见证了香港电影的由盛转衰。
对于很多香港影人来说,《侏罗纪公园》就是一场噩梦。
它是一个怪物,打不过,更没法打,那样的电脑特效,可望而不可及。
以至于很多人在回忆往事,会说:
好莱坞特效打败了香港电影。
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只是很难说,这样的论调,对于刚刚入行的古天乐来说会有多大的影响。
随后,《泰坦尼克号》,直至《阿凡达》,好莱坞特效一统江湖,无可匹敌,而香港电影,跌入谷底。
此时的古天乐,对特效也就愈发痴迷了。
是的,Sir今天还想再说几句《明日战记》。
不说剧本,不说表演,不说任何常规意义上的技术指标,只说一件事——机甲。
为什么?
因为这才是古天乐的终极目标。
倾尽全力,全在此处。
所以,它的完成度究竟如何?
一个字概括,“细”。
01
《明日战记》的机甲里有不少彩蛋。
比如有人发现,主角的战甲嘴部有一个“天”字。
而“天”,正是《明日战记》的制作公司,古天乐麾下的“天下一电影”。
但有诚意的电影,不能依赖于一两个彩蛋。
《明日战记》的第一重“细”,在于所有机甲的名字,都暗藏玄机。
比如,穷奇——
一个在公路战中被浓墨重彩渲染的轻型机甲。
穷奇的名字取材于《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凶之一。
虎面翅身,称霸陆地,更兼制空能力。
而电影中的穷奇,具有强大有力的机械四臂,在高速追击的同时,还具备极强的稳定性和抗震爆能力。
这使它成为公路战中难以摆脱的可怕对手。
不仅如此,它还在顶部架设机关枪,在两侧配备追踪导弹,能够先发制人,炸毁主角团前方的桥梁。
其远距离打击能力之强,堪比神兽穷奇的双翼。
仅仅呼应到这一步吗?
创作团队显然有更大的野心。
神话中的穷奇,不忠不信,专听恶言。
而电影中的穷奇,也遭到了反派李升(张家辉 饰)的控制,成为主角团的拦路虎。
但是,机甲真的就是万恶之源吗?
再看它的英文名,果然暗藏玄机:Enigma,谜。
借这个名字,主创团队想表达的,也许是对机甲的中立姿态:
机甲本无善恶,难测终是人心。
再说刑天——
电影最后的重型机甲。
相较穷奇,它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形象,刑天是“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无头复仇者。
这与影片中六足旋转、配备雷达干扰器、追踪导弹、重型机枪和高能大炮的机甲有何关系?
那就要谈到刑天复仇的动机:争夺神权。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才是一切的起源。
而这,象征的正是大反派李升的根本动机——
在严重污染的地球,如果他的天幕计划能够不断推进,那么他就挟制了全人类的命脉。
刑天的英文名,Timoria,更进一步暴露了他的野心。
这个来源于希腊语的名字,只在圣经新约中出现了一次。
而它的意思,是“天罚”。
手握大权的李升,早就把自己当成神。
所以他才怀着贪婪的执念,昭告天下:
天幕就是我,我就是天幕。
并向意图改造潘多拉,从而废用天幕的主角团大动干戈。
除了穷奇和刑天,哪怕只是昙花一现的空中机甲,也在名字上玩出了花样。
比如具备惊人运力的重型运输机——巨鲸。
它能一口气承载穷奇、刑天、3个格斗机器人,以及人类士兵。
4个角度可调节的螺旋桨,又能达到高度的机动性。
巨鲸是哪种鲸?
英文名Orca告诉你:虎鲸。
它是海洋食物链顶端的究极杀手,连鲨鱼都是它的美餐。
而且也有海豚一般展翼出水,乘风破浪的习性。
那么空中霸主巨鲸,取的正是其巨翼出征、鲸波万仞之意。
而主角团所乘坐的执勤机飞鱼,则配备了红外线扫描器和机关枪、侧翼的探射灯,以及可以调节角度的双螺旋桨和引擎。
它的轻盈灵动,同样呼应着英文名所指的动物界原型,Flyfish(飞鱼)。
有趣的是,Sir在官方流出的花絮中看到了另一个英文名:Black Hawk。
大名鼎鼎的黑鹰直升机。
服役四十余年,依然是许多军迷心中的第一。
这主创团队的小小致敬,不禁令人莞尔。
02
讲了这么多,怎么漏了主角的外骨骼战衣?
别急,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英文名Exosuit,直译过来是“外面的套装”。
其中的exo,就是英文中表示“外”的前缀。
全片中,佩戴外骨骼机甲的,只有最精英的郑重生(刘青云 饰)、泰来(古天乐 饰)二人。
也因此,剧组需要把全部的好钢,都用在这两套外骨骼机甲的刀刃上。
同时,为了呈现最扣人心弦、拳拳到肉的精彩搏击。
《明日战记》必须保证这两套外骨骼机甲看起来,与潘多拉、外星小强和反叛机甲,势均力敌。
而不是,降维打击。
因此,它势必不可以浮夸、花哨。
精良、收敛,才应该是这两套外骨骼机甲的定位。
有了理念定位,就需要设计师的概念图与建模,把理念具象化。
《明日战记》的第二重“细”,在于它采用了科学的方式来设计机甲。
它请来了游戏《Horizon Zero Dawn》的首席设计师,Mike Andrew Nash。
没听过没关系。
放两张图,相信你会和Sir一样震撼:
与《明日战记》一致的精细与硬核,以及对机甲艺术的手术刀级理解。
Sir不是在打比方。
而是,他真的在14岁左右,嫌经典著作《格雷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不够好(没错,《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就是致敬这本书),请父母买下了专业的当代医用解剖教材。
而在真实的设计阶段,他也会画出肌肉的走向,考虑承力的合理性,从而决定某处机甲的去留或形态。
比如在电影中,Sir就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人形格斗机器击倒泰来时,它一脚踩烂了泰来大臂上的机甲。
被踩烂的并不是一块钢板。
而是,真的能让你一拳超人的肱二头肌械动装置。
与真实世界里的军用外骨骼衣,相似度90%。
只是更轻量、更紧凑。也就,更科幻。
这种极致真实、舒适的人体工程学,在《明日战记》中俯拾即是。
机甲贴合脊柱弹开,冰凉丝滑;
转轴覆盖全身关节,动若脱兔。
用手术刀做出来的机甲,才配叫外“骨骼”衣。
除了精通解剖学,设计师还必须对机甲风格有着深度思考。
而他,是3岁就沉迷电脑绘图的网瘾儿童。
在他的教学视频中,Sir反复听到的两个关键词,是“意义”和“乐趣”。
前者,对应的是解剖学所带来的实用性;
而后者,就是对机甲艺术的揉捏玩味。
说起未来感,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iPhone般的平滑、简约、一体。
这也是《未来警察》的设计思路。
然而,这忽略了军用机甲与日用手机的重要区别:
手机可以圆润温软。
但军用机甲的每一个硬朗棱角,每一条复杂线路,都与货真价实的力量挂钩。
因此,过于圆润、简单的机甲,严重偏离了现实中机甲的逻辑。
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观众下意识感受到的“悬浮”、“虚假”。
还有,“不太能打的样子”。
所以Mike的做法,是打破平滑的弧线,加入符合工程学强度的缺口。
Sir这么说,你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
那就对比一下《未来警察》和《明日战记》,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但其实抛开技术,Sir最感慨的,是一种态度。
古有云:未知生,焉知死。
那么Sir要说:未知科,何谈幻?
Mike之所以能成为科幻艺术的弄潮儿,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解剖学、工业设计、力学理论和军工知识的累积。
真正的好东西,靠的从来不是拍脑瓜、碰运气。
03
有了概念图和建模,那么,就差把这套外骨骼机甲做出来了。
不是有建模了吗,3D打印一个?
哪有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做个手办一样的壳子,那演员穿上它,将动弹不得。
真正的难点,在于还原所有的关节零件,并确保它们的机械结构层层嵌套,毫厘不差。
只有这样,演员穿着后,才能飞檐走壁,大展拳脚。
所以与其称之为道具,不如称它为:物理特效。
《明日战记》的第三重“细”,在于它对物理特效团队的选择——
国内首屈一指的物理特效团队:希娜魔夫。
没听过?
Sir放一张创始人图片,相信你会惊呼:
这不是那个那个……
没错,他就是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李若彤版《杨门女将》里的杨安。
△ 连上了,连上了,姑姑和过儿连上了
但今天,他值得被叫出自己的名字:连凯。
1992年毕业于美国名校美术系,出道项目就是《007之择日而亡》《加勒比海盗》《X战警》。
1996年赴港发展,本想把最好的物理特效带回国内。
没想到——长得太帅,被拉去演戏了。
这一演就是十余年。
直到2010年的《维多利亚一号》。
这部戏,堪称港片暴力的天花板。
割喉、爆眼、开膛破肚。
有多夸张离谱,连凯的发挥空间就有多大。
Sir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豆瓣相册。
因为绝无仅有的,它的相册前列没有一张演员或电影截图。
而是只有醉心工作的连凯,和他的特效道具。
这是一直甘当幕后绿叶的物理特效,对观众心智的一次华丽逆袭。
不出意外的,它获得了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视效提名。
与他合作《维多利亚一号》特效,并一道提名的,正是吴炫辉——
《明日战记》的导演。
也许,从那时起,香港电影特效就埋下了一颗砰砰跳动的种子。
并再一次在今天,开花结果。
但连凯的梦想,从未局限在香港影坛。
完成《维多利亚一号》之后,他在古天乐等人的投资下,在北京798艺术区附近创立了“希娜魔夫”。
听起来拗口,但你了解它的英文名字之后,就会觉得恰如其分。
Cinemorph:Cine,是电影;而morph,是变形。
物理特效,正是电影变形的魔术。
2013年,希娜魔夫担任《钢铁侠3》的盔甲制作;
2019年,它更是迎来高光时刻,负责了《流浪地球》里吴孟达驾驶的装甲车。
科幻题材之外的各类特效道具,它也遍地开花,大包大揽。
《古董局中局2》《羞羞的铁拳》《鬼吹灯之怒晴湘西》……
这次《明日战记》的机甲,更是保持着连凯一向的精雕细琢。
光是头盔,就有200多个零件。
还原度更是高达90%,令概念图设计师Mike Andrew Nash都惊叹不已。
因为这个数字放到好莱坞,都是一骑绝尘的程度。
中国的特效制作团队,已经在悄无声息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推动这一切的,始终是人。
04
Sir今天谈了很多人。
在名字中暗藏巧思的主创团队,深耕于机甲艺术的Mike Andrew Nash,以及中国物理特效之光,连凯。
因为Sir觉得,机甲恰恰是最关于人的题材。
机甲,都是没有自主意识的武力工具。
而操控这一工具的,永远是人。
在强大机械力量的加持下,善的人,能行更多的善。
而恶的人,亦会作更多的恶。
因此,我们更想关注的,是机甲背后的人。
比如连凯,比如古天乐,比如谢霆锋,比如许许多多不被重视的中国特效公司。
先说古天乐。
上一篇写《明日战记》的文章里Sir已经聊过,他是一个科幻粉,是坚信外星人存在的。
但其实也不仅仅是“狂热”那么简单。
除了前面提到的希娜魔夫,古天乐自己的公司“天下一”也一直做着特效的业务。
周星驰的《美人鱼》、林超贤的《红海行动》、邱礼涛的《拆弹专家2》,都出自他的公司。
可以说,这些年,他自始至终地在为华语特效添砖加瓦。
而谢霆锋呢?
众所周知,谢霆锋也很早便成立了自己的特效公司,PO朝霆,只是这个名字最近很少出现了。
为什么?
因为它被数字王国收购了,谢霆锋,也摇身一变为数字王国大中华区的主席。
这几年你看的漫威作品大多有这家公司的身影。
今年的奥斯卡,这家公司凭借《失控玩家》和《蜘蛛侠:英雄无归》提名了两项奥斯卡视觉效果奖。
当然,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结为《侏罗纪公园》的影响。
香港影人在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之力后,那些心理阴影,与不服气。
所以谢霆锋会说出:
希望有一日我可以听到
我们华人可以由头到尾
前期中期后期都在中国制作
这是我的心愿
所以古天乐会喊出:
坚持下去
中国科幻才会有更多可能
但或许,也没那么简单。
老实说,单就机甲而言,《明日战记》还算不得全球顶尖。
但正如古天乐所说,贵在坚持。
热情与坚持,才是成功的基础。
我们无法,也不可能登天。
所以你看,这也并非是一时的不服气。
这更是一种孩童般持久的浪漫。
而机甲。
它写实与造梦的特质,恰好承载了这份浪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日战记》其实实现了古天乐的目标。
但,这只是第一步。
未来我们还有第二步,第三步,第N步要走。
毕竟,技术不是喊口号。
它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