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40年,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的小品演员宋丹丹在接受采访时说:
“人要服老,任何一个行业,你不可能老行。心里明白时间差不多到了那就走吧,干脆点,别最后让观众把你嘘下去,会受不住……”
当老一辈的小品演员一点点变老时,他们分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的从成名的地方走出来,去往新的舞台寻求新的发展。
有些退出深耕的行业,从此消失于人们的眼前。
前者有蔡明、潘长江、宋丹丹等人。
要说后者,郭达这个名字,大家还有印象吗?
连续十几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蔡明组成的“春晚小团体”深入人心。
可在2010年后,郭达消失了。消失前毫无预兆,消失后几乎再无消息。
蔡明说:“他是个很谨慎的人,他一定是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我不舍,但我尊重……”
当时郭达做的决定是:“我觉得我老了,虽然要和自己坚持了20年的习惯告别太痛苦,但我是时候,也很想要陪着家人过好余生……”
回看郭达的半生旅程,央视“一姐”倪萍陪伴他一程,给了他一段至今难忘的回忆。
服装设计师吴芳抚慰了他的伤痛,给了他美满的家,和可以专注于事业的坚实后盾。
低调结婚多年,妻子爱他如初,孩子成为他的骄傲。
似乎一切都是圆满的模样,郭达却说“我仍然留有遗憾”……
01 幼年悲苦人不识
1955年,陕西西安的一户文艺家庭中。
在郭达出生前28天,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
28岁的母亲不顾身体恢复工作,只为养活还年幼的大女,和在襁褓的幼子。
生活的艰难让这一家三口尝尽人间冷暖,也让他们更加坚强奋发。
1968年,在大环境的趋势下,郭达的姐姐随队去了遥远的乡村做建设。
母亲也因为从事文艺工作受到打击。
14岁的就此辍学,郭达开始放牛割草拉猪打纤换口粮食,钻井通隧架桥铺路挣辛苦钱。
15岁成为一名可以领到固定工资的铁路维修工。
郭达开心极了,因为这预示着家中的经济情况有了保障。
可能是遗传了父亲的艺术细胞,也可能是看多了母亲的工作。
郭达对于表演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与兴趣。
铁路上的文工团不仅将他吸纳进去,还于1974年推荐他参加高考。
这一年郭达19岁,当上海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来时,郭家母亲在丈夫的坟前喜极而泣。
带着母亲和姐姐的期望正式学习话剧表演。
夜以继日不敢懈怠,1977年,他顺利被陕西话剧院的领导看中,成为一名演员。
从一个小演员到中心演员,再到有话语权的人物,最后成为剧团骨干。
郭达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地走过了近10年的时间。
这10年里,他凭借自己30多台话剧的演绎。
极大的改善了家中的生活条件,体面地送嫁了姐姐,给了母亲一个不用太过操心的小窝。
也几乎拿遍了西北地区的表演奖。
而在此期间,熬出头的郭达也遇上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女人——倪萍。
02 棒打鸳鸯相别离
倪萍17岁考入山东省艺术学校,毕业后俩到山东话剧院工作,与郭达在串场时认识。
精致的脸庞,大大的眼睛,苗条的身材,高挑的个子。
任谁也想不到,这个大美人会为“相貌平平”的郭达的一颗细腻的心醉倒。
两人有情人坠入爱河,他们在异地恋的“美好折磨”中一点点加深感情。
可爱情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往往就不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倪萍童年时期,父母就离了婚,自己与哥哥归母亲抚养。
母亲有着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倪萍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头,也受了不少委屈。
因为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她较为服从母亲,也十分忍让哥哥,不懂得拒绝。
郭达的母亲较为满意倪萍,可倪萍妈妈却很看不上郭达。
“你看上他什么了?没多少钱也没什么大本事,家里只有一个母亲,什么也帮不上。我把你生的这么漂亮,你就打算给我找这么个女婿?”
虽然倪萍十分气愤,但她并不敢太过激烈地反对母亲,于是将与郭达的恋情转移到地下。
那段美好的爱情时光,给了郭达太多第一次的感受。
第一次迫切地思念一个人。
他愿意连夜坐上火车去往青岛,白天到达后只见一面诉诉衷肠,下午再赶火车离开。
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分享欲望。
他能把最近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就连昨天吃了什么饭,都写进信里寄给远方的爱人。
……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倪萍妈妈发现女儿的“小伎俩”后大发雷霆。
“他怎么配得上你,你脑子清醒一点,快跟他断了联系,不然你再别叫我一声妈!”
胡可在《女人有话说》中,脱口过一句被奉为金句的话:
“爱情打不败亲情,夫妻间日后养成的亲情又打不败血缘。”
在亲情与爱情之间,倪萍向血脉亲情妥协。
同为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郭达表示能够理解倪萍的为难与选择。
一对相爱的人就这样被“要挟”着分了手,郭达还没有从痛失所爱中走出来。
倪萍就因为赌气,匆匆嫁给了山东话剧团的一位同事。
生了个女儿后又因与丈夫的无爱而离婚,之后大半辈子情路坎坷。
与倪萍“迟来的叛逆”不同,郭达对待感情十分认真。
倪萍结婚后他也决定放过自己。
悄悄将过往封存于心底,他却认识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吴芳。
03 温情陪伴动人心
吴芳是话剧团里有着量体裁衣真功夫的服装设计师。
想要做几身新衣服改头换貌,郭达与吴芳有了第一次见面。
工作外端庄大方,知礼守礼,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迷人。
随着接触的次数加多,郭达觉得与吴芳说话十分舒服。
在不知不觉中,他便总会注意这个比自己大一岁的女人的一举一动。
尝过爱情的滋味,郭达很快就回过神来,他知道自己再次动心了。
为了和吴芳又更多相处的机会,郭达故意多次“找别扭”让其将快完工的衣服改来改去。
再好脾气的人接连被质疑“审美和能力”,也会心中不快。
可还没等吴芳生气,郭达就有所察觉,之后摊牌。
“我对你有很大的好感,你是否排斥我?如果不,能不能允许我追求你,你有随时拒绝我的权利……”
没有相互试探,只有直明心意。
吴芳被郭达的大胆吓了一跳,也为他的直白感到备受尊重。
一点点相互了解,吴芳喜欢上了郭达对自己的照顾与关心。
这段感情慢慢浮出水面,在单位人的打趣声中,郭达当众表白,换回了吴芳的一句“我愿意”。
也是因为这句“我愿意”,吴芳站在郭达背后,默默支持了他一辈子。
1987年对于郭达来说,好比改变命运的一年。
那年央视春晚原定好的小品演员出了些小意外无法登台。
郭达就是临时被推荐到导演组试演,并抓住了机会的“幸运儿”。
穿着妻子做的“新战袍”第一次演小品给全国人民看。
与杨蕾等人合作的《产房门前》获得了极高的呼声。
这一年,郭达事业上有所得,心中欢喜。
生活中他也收获了至宝,儿子郭晓光降生。
丈夫的工作有了大的起色,夫妻之间就要就在家庭与事业上,做出一定的取舍。
没让郭达为难,吴芳自动减少工作,开始照顾家庭,料理家务。
1988年挽着杨蕾、石富宽,一个《清官难断家务事》爆笑登场,让郭达彻底扬名。
之后便是全国各地的邀约,演出不断。
“我儿子5岁之前,我抱他的次数不太多。5岁以后,我几乎再没抱过他。不是我不想,是他不让……”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郭达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奔波。
与儿子之间培养感情的机会本就不多,再加上郭达并不十分能说温情话的性格。
父子俩之间的“隔阂”一点点加剧。
好在吴芳是个三观很正,又心思细腻擅长处理家庭关系的人。
她不会因为孩子年纪小,就不和他说家庭的现状,不告诉他父亲挣钱养家,拼事业的辛苦。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爸爸能陪在我们身边。但他如今在外奔波,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无忧。这就是你爸爸对你的爱,不陪伴也是爱的一种,你要学着理解……”
在吴芳的开解与年岁的增长中,郭晓光渐渐懂得了郭达工作的性质。
也主动靠近父亲,与其修复关系。
04 家有贤妻万事通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1993年。
沉寂近5年的时间,郭达再次用作品说话。
第一次与蔡明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合作,他们将《黄土坡》送给观众。
1994年调入总政话剧团,41岁的郭达带着妻儿开始在北京定居。
之后携手蔡明17载,他们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黄金搭档”。
将《父亲》《机器人趣话》《过年》《红娘》《邻里之间》《好人不打折》等作品一一演绎。
坚持近20年上春晚,这也就意味着郭达有近20年没陪家人吃过团圆饭。
“我真是娶到了宝,我妻子不仅贤惠能干,还十分大度宽容。我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发展事业,全靠她无言的奉献。”
说吴芳的奉献“无言”,这一点没错。
这个女人一生中其实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她曾获得过首届全国服装设计大奖赛金奖。
也渴望在设计这一行业中开创一番天地。
可来到北京后,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情琐事,和需要更多精力去照顾的孩子。
成了她事业上最大的“绊脚石”。
默默藏起心中的理想,她完全放下了工作,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当时总政话剧团的家属院里,大家各管门前一亩三分地,远一些楼道灰尘聚集,也无人关注。
吴芳是第一个拿起扫把扫楼道的家属。
她不仅扫自己这一层,她还会“顺便”将楼上楼下的一起清理。
不清楚怎么回事的邻居还以为楼里来了清洁人员。
后来知晓真相后,大家打扫门前时也会“顺手”将打扫楼道。
邻里关系因此更加和谐,经常一起聊天中,吴芳也为经常不在家的郭达树立了一个好形象。
后来郭达与吴芳攒够了钱,他们买一套两室的房子。
装修时郭达同样忙碌,事事只能由吴芳出面做决定,忙前忙后。
“我妻子绝对是最佳贤内助,遇上她是我这辈子的幸事,我很得意!”
心中始终感念妻子的付出,郭达在2010年的时候,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05 抽身离开伴老妻
有多少明星愿意抛开名利,淡出人们的视线,回归到最普通的生活中去?
即使已经上了年纪,很多人宁愿到别的圈子里“卖资历”,也不愿离开。
蔡明在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中被问到:“春晚舞台上,你最难忘的搭档是谁”时。
即使潘长江就站在一旁,蔡明还是说了郭达的名字。
“10年的时候,他跟我谈了一次。他说我觉得我老了,我身体也不好,春晚的压力太大了,我受不住,也没有什么灵感了,这时候走,对我对舞台都是最好的……”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在一个面包车里坐着,他眼里全是眼泪……我得尊重他的决定……”
“他说我要跟我20多年的习惯告别了,想想都不习惯。不过再想想,我对不起吴芳太多年了,我应该陪陪她,我也想陪着她……”
说走就走。2010年央视春晚的舞台。
郭达与蔡明一起出演的小品《家有毕业生》,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三等奖后。
他再也没有出演过小品了。
偶尔受邀请在电视剧中客串一两个边缘角色,剩下的时间,郭达全部陪在妻子身边。
儿子郭晓光十分自立。15岁的时候就独自去往了英国学习。
后面学成归来后,他没有像父亲一样成为演员,而是以编剧的身份,成为父母的骄傲。
年轻时吴芳万般迁就郭达,年老后,郭达就是吴芳的“跟班”。
妻子买菜要跟着,妻子做衣服要看着,妻子去跳广场舞,他要戴着耳机,在旁听戏等着……
每年都要和妻子拍一套夫妻照,郭达还美名其曰:“记忆我们的老年爱”。
儿子30多岁还不结婚,吴芳为此操碎了心。
可每次与儿子唠叨婚姻大事的时候,郭晓光总是眉头紧皱。
看到这样的画面,郭达就会不高兴。
“皱什么眉头,你不结婚让父母这么操心你还有理?不想听也要把态度放端正了,你妈今晚要是睡不着觉,我就让你也睡不成……”
就像是个“老来宝”,郭达每天最大的事,就是怎么逗妻子开心。
“她情感丰沛,很喜欢浪漫的事。我学会网上订花后经常给她惊喜,她很喜欢……”
别看郭达很满意现在平淡的生活,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对往事的遗憾。
没能在年轻时陪妻子更多时间,没有参与进孩子幼年时候的成长经历。
时间这个东西从不讲道理。走过人生大半程,看过了一路的风景,瞧过了一路的人,攒出了一肚子的经验。
头发花白时你说你知道了,“我当初就应该这样过,一生才不会留下那么多遗憾……”
可时间根本不理你,它只管往前走,不给任何人回头的机会。
不同的年纪,不同的阅历会让人做出不同的选择。
与其后悔以前的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如收起愧疚与悔意,着眼当下。
起码白了胡子弯了腰的时候,还有能一直紧握的双手,轻轻靠着的肩膀。
这都是对曾经遗憾的回答——即使年老,我也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