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文/周铁再
卢氏有个东方红娱乐跑步群。群里的大家伙儿时不时爱在这里晒晒各自的跑长跑短喝汤吃饭,是谓生活的乐趣。饺子就酒几乎是每天晚上我要给大家伙儿分享的必备。偶尔不及时,私下便有:周团几天没见你在群里饺子就酒了。
我爱包饺子、吃饺子,再搭配点小酒喝,还是有点说头的。每年少说400斤朝上的自制手工饺子,150斤朝上的农家粮食酒。
小时候,母亲身体不太好,时常到父亲那儿疗养,家里我和哥哥自己做饭、上学,还捎带喂头猪喂点鸡。
7岁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学会了手擀面。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做饭吃,路过邻居看到人家在吃饺子,馋得嘴角直流水。
下午放学,我到生产队的大田里偷了点红薯叶拿回家焯水剁碎,打了两个鸡蛋,往锅里滴了几滴油煎熟,两者放盐掺和后弄成了饺子馅。回忆着母亲做素饺子的程序,忙乎到天渐渐黑下来的时候,我和哥哥吃上了第一顿自己包的饺子。
还有记忆深刻的一次,跟随哥哥的岳父路过范蠡一家亲戚,亲戚拿出了家底招待我们。用仅剩的一瓢白面给我俩包了两碗小白菜馅饺子。孩子们懂事儿,大人们心亲。让来让去我俩分吃了一碗,他们全家分尝了一碗。
那个时候,无论吃啥饺子都特别好吃,缺吃少穿的日子,能吃上能穿上就知足。
时隔多年,我在部队当官时常常打电话“问寒问暖”的一家亲戚,我自主择业离开部队后的一个春节,有机会到他家里做做客。他们家有好几个小孩,当然得掏“压岁钱”。
寒暄几句到了午饭时间。桌上有点下酒菜,看上去不全是新弄的,因为我会做家常饭。主食吃饺子。当大家都感觉吃出的饺子馅已经变质时,亲戚解释说是初一剩的饺子馅。当天是正月初六。我怕媳妇吃出毛病,遂夺过她的那碗全吞。那顿饺子吃得特别有“味”。
弄饺子馅水平、包饺子水平、变着花样吃饺子水平等等天翻地覆地提升与变革,可以说是伴随着经济建设的一日千里而日新月异。
柴米油盐,禽蛋鱼肉,酱醋茶料,信手都能拈来的时候,我就奇思妙想去做些五花八门的饺子。
白的黑的,荤的素的,单品的混品的,味淡的味咸的等等。万变不离其宗,包饺子离不开带黏性的面片,包饺子离不开饺子馅。
包饺子,吃饺子没啥技术含量。包的过程享受乐趣,吃的过程享受舒服。包饺子吃饺子有时候可有意思。还是小时候的事儿,我喂了一年的一头猪要把它卖掉换钱,买衣服、学习用品等。临别,我给它包了饺子吃。母亲当时也许没读懂吧,还真骂了我:真是个憨憨娃子,你见过谁给猪包饺子吃?
尝试西红柿、核桃仁、花椒芽为馅包了饺子,难以下咽,剩之放到极饿还是吞食完,不能浪费。无论啥饺子,饿你一天都好吃。我把饺子渐渐视为一种文化和认知。
人生懂得包容但别飘起来。人生百味全能包进饺子,但煮熟的饺子必然飘起来,还有极个别会烂掉,煮烂的饺子也能吃,不过成了能吃的面片。
人生的路不长也不短;人生的事儿不多也不少;人生的坡不大也不小;人生的理不浅也不深;饺子就酒有滋有味……
我赞赏饺子的“包容”,我反感饺子的“漂浮”,我更讨厌饺子的“破烂”。但不是我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客观必然,所以我尊道自然。
饺子人生,包容百味,飘起来熟?或是或非……
【作者简介】周铁再(男),河南省卢氏县人,二十三年从军路,戎马半生一世缘。2006年5月的某一天,突想用文字记录些生活感受,于是就这样做了,乐此不疲,与朋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