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狩猎》之中,人如麋鹿一般,分辨着方向,或等待着惩罚

我们与恶的距离,或许只有一墙之隔。这部曾经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名单,豆瓣评分高达9.1分的电影便是由托马斯温特伯格导演创作完成的优秀作品《狩猎》。

丹麦电影《狩猎》于2012年上映,以隐忍平静的叙事风格配以压抑的影片基调,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不留余地地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恶。

影片以性侵的谎言为引子,描述了男主角卢卡斯所遭受到的悲惨境遇。让人为之震惊的是这个几乎毁掉一个人的谎言竟是出自一个幼儿园女童之口。

很多电影都在讲人性,讲善恶,我们司空见惯可能会有些抵触,但每次看完还是能小小震撼一下。因为从这部影片当中,我们确实能品味出很多……

戈培达曾说过“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理。”有时真相或许并不是人们所追求的重要结果,重要的是人们所相信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影片中散布谣言的小女孩最后说出了真相,但根本无人在意,众人只在意自己所认可的“真相”,多么讽刺。

所有无知者把谎言当成真相并且丝毫不在意真相的真实性,凭借着所谓的真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摧毁了一个无辜者的生活,人言可畏,摧毁一个人最快的方法便是一致的流言,在这个人际社会中更是致命的一击。

我们很容易就被常理所欺骗。所谓小孩本质单纯,是最不可能欺骗的,可却忽略了小孩儿的无知与天真;另一方面,我们更愿意相信相对弱势一方。

这在源头上导致主角悲剧的诞生, 恶意。“世上有太多的恶意,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它们自然会散去”。主角产出流言蜚语后,他的一众朋友都漠然处之甚至开始排挤欺压, “我们关系很好,但我就想让你出点丑或者遭殃。”

清者自清,但人言可畏。人们从来都只愿意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从来不会管真相究竟为何。当人们发现事实的真相与自己曾经所坚信和辩解的内容不同时,他们只会用更大的谎言去掩盖真相。

一个人的行为何为错又何为罪,道德是对此行为基本的评价方法之一。占领道德制高点能使自己实施的行为显得尽可能正义,做一切都能够师出有名,让群体最大程度认可自己的所作所为,可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众人所做的事情是否道德又要另当别论了。

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几乎都相信了小女孩的话,不加以证实此话的真实性也不思考男主角卢卡斯的为人品格,便一面倒地对其给予最冷漠的暴力,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享受着自我优越感和群体归属感。

以正义之言行着暴力之事,或许正义与暴力的界限早已模糊不见,恶与善如镜像的两面,一步之差便会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人的本性有善恶之分,对此古代众多学者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天枰,处在这变化无端的世界中,面对着各种诱惑,天枰也在上下摇摆,稍有不慎便会被自己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成为恶的一员。

影片在冲突爆发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展现卢卡斯的好人缘与和善的为人,温馨的小镇生活符合人们期望的刻板印象,与后面剧情中众人翻脸指责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更能凸显出人性的复杂性,表面的和善隐藏着实际的刁钻。

影片在展现冲突中以清冷色调为主,多数镜头的堆叠营造出一种压抑的叙述氛围,如一块巨石压在人的心口,更能体现出卢卡斯此时的境遇。

卢卡斯昔日的好友、曾经的爱人因为一句谎言继相背离,深怕被牵连其中。大难临头各自飞,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在此刻展现得尽漏无遗,人与人之间信任可在一夕之间建立也可在瞬间崩塌,最绝望的事情并不是陌生人的指责、唾骂,而是至亲至爱之人的怀疑、背弃。

影片整体都在讲述人性中的恶,众人站在道德高地上用冷暴力伤害卢卡斯的事情几乎占据大部分剧情,观众能够直视明白导演所要实际展现出来的人性。

然而让人内心一暖的一点便是卢卡斯的善良,面对着无数人的指责,虽然最后澄清了真相,但无人对自己的行为向卢卡斯表示歉意,似乎所有人都忘却了这件事一般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中。

卢卡斯也从始至终都未想过报复、仇恨他人,他甚至拥抱了那个散布谣言的小女孩,影片中这唯一的善对比众人的恶则更显得难能可贵。

结语

结尾处的一记枪声更是引发了无数的话题,这是导演所营造的开放式结局。引发观众的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警醒。告知人性的恶意并未散去,而是会一直在暗处注视着你的一言一行,然后狩猎者将在某个适当的时机对你开出致命的一枪。

整个社会似丛林一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头无忧无虑的麋鹿,看似宁静的生活中实则暗流涌注,你永远不知道是否有一把枪在暗处瞄准着自己,只要一枪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遇,亦或许你本身就是狩猎者。

电影资讯麋鹿电影卢卡斯狩猎查娱自记娱乐

有用 (41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