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总是会催生出许多特别的事物,或许是因为战争的关系,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所诞生的东西会让人有一种与现实隔离的感觉。
正如20世纪日本最伟大的女演员原节子一样,在她从艺的二十多年里,与她相关的电影和话题让不少人感叹,女性在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所能创作出来的作品有多么特别。
尤其是对日本人来讲,原节子在他们的心目中更是圣母、圣女一般的存在。不少关于原节子的传闻和故事,日本导演小津以及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回顾她所经历的一生或许我们能够看到,像原节子这样的人物最终只是时代背景下催生的调和剂。
原节子的真名叫做会田昌江,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横滨,尽管在日本这样一种传统的环境下,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仍然可以依靠着家里生丝生意过上不错的日子。
不过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家道中落的她不得不为了补贴家用而去讨生活。本来她是想成为一名学者或者教师,但是生活却将她推向了另外一条路,演员。
当时原节子正从女子学校辍学不久,此时的她也才14岁。而姐夫熊谷久良恰好也是一名电影导演,不过并没有什么人气。后来经过姐夫的介绍和山中贞夫导演的发掘,原节子以一种腼腆文静少女的形象出现在电影《犹豫的年轻人》中。
《犹豫的年轻人》剧照
当时日本的女星顶流星田中所代表的为娇小可爱,很明显这不适合进行德国的宣传。而原节子作为唯一一个拥有欧洲之美的新人,很快便被导演看中,并出演了电影《武士的女儿》。
这一时期,原节子作为日本亲善大使奔赴德国各电影节参加宣传,并且还与当时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过会面。二战爆发后,原节子在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中成为了宣传日本军国主义和大东亚共荣的最佳代言人。
日本的“女儿”对于日本军层来讲,原节子的形象和她出演的电影不仅是日德两方的文化桥梁,更是激励日本民众的一种象征符号。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原节子出演的电影多与日本军国主义有关,并且在电影中以艺术化的形式美化战争。
不过对于原节子而言,这一切她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但随着二战的结束,日本国内以及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时期原节子也不再作为日本宣传军国主义的工具,而是以一种新时代的战后女性形象出现。
战后日本军层为了鼓励制作启蒙民主的电影,当时声名显赫的日本导演黑泽明正好利用这一话题,以好莱坞式的拍摄手法最终拍摄出《我于青春无悔》。而原节子所要扮演的则是一位在“京大事件”中某人士的妻子。
简单来讲这是日本战后,国内文化圈层关于对战争的反思和思考,黑泽明所拍摄的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一部反战之作。影片中原节子的形象被塑造为坚强、独立、自主且有主见的女性,这也使其成为日本战后新女性的代表形象。
依托于日本战后环境,各种文化开始野蛮生长带来了独特的电影氛围,原节子的事业有了新的高度。在与黑泽明进行合作后,得到了小津安二郎的赏识,后来在1949年参演了电影《晚春》,此外还有《东京物语》。
可以说原节子在日本昭和年代有过其他女星不曾拥有的地位,并且在小津导演的塑造下,原节子一度成为日本贞洁圣女的形象。并且在日本人心目中,原节子就是日本“永远的女儿”、“圣母”。
原节子在《东京物语》中的形象
尤其是在天皇制废除的问题上多次与美方讨论,美国认为天皇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应当废除。但是麦克阿瑟认为天皇作为日本民众的一种精神象征,这对日本社会秩序稳定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在后来的交流讨论中,麦克阿瑟不顾各方反对最终让日本政府保留了天皇制。而日本人也相信原节子在与麦克阿瑟的交往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在这一时期,原节子被日本群众推向了神坛,大街小巷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见原节子的画报。
麦克阿瑟当时与昭和天皇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