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不行了,《侏罗纪世界3》扑街,意料之中!

《侏罗纪世界3》上映以来,一直就有两种声音,一方盛赞好莱坞大片回来了,北美票房前三,紧随《壮志凌云2》和《奇异博士2》;国内上画首日票房,1.07亿击破保持103天的单日票房记录,首周末票房3.5亿,票房高飞。

与此对应,则是口碑的全面崩盘,无论北美还是国内。豆瓣评分6.3,为本系列最低分,比导演J·A·巴亚纳执导的,本续集第二部还低了0.4分。就目前观众体感反馈,主要集中在贩卖情怀、炒作IP、情节俗套,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故事太烂。

内容不给力,怎么吹也白搭。

谈到《侏罗纪世界》系列,自然绕不开斯皮尔伯格和他所构建的《侏罗纪公园》,正是这部30年前的经典IP,开启了史前古生物与现代文明的化学反应。故事之外,特效技术功不可没。著名的斯坦·温斯顿和他的工作室,在异形外星生物、液态机器人T1000后,利用机械控制恐龙模型,让我们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到已经消失了6800多万年的史前巨兽。

这些来自侏罗纪、白垩纪时代的霸主们拥有庞大的躯体、丰富多样的族群、超高的智商与恐怖的破坏力。虽然当时的特效,远不如当下CG电脑特效表现的真实,但10多分钟的出场镜头与恐怖记忆,给当时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于是,伴随着特效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侏罗纪恐龙家族中,看到了更多、更大、更新奇的新鲜物种,甚至还有更离奇的跨世纪恐龙大乱斗。虽然,好莱坞不乏各类奇观性的穿越打斗,在《蝙蝠侠大战超人》、《金刚大战哥斯拉》面前,导演还很克制,至少是同一物种的厮杀。

对于看惯了超英、怪兽、恐怖特效的Z世代观众而言,当科技不能带来恐惧,特技不能带来惊喜,唯有数量的堆叠,宠物化的变奏,叠加奇观视觉,才能完成对他们钱包的收割。而对于更成熟一些的观众,则是情怀。无论是上映前后期的宣传还是吸金吸睛,情怀都是当之不二的法器。

如果说《侏罗纪公园》系列是艺术品,那么新前千年的《侏罗纪世界》就是工业品,从叙事到内核,日趋羸弱的品质一目了然。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重塑了恐龙和它背后的文化,三部曲也让这个这个系列大放异彩。电影的内核是人性,表面上是来自恐龙的恐惧,实则是人类企图充当造物主的这个话题,对自然敬畏的表达。2015重启的《侏罗纪世界》脱胎于好莱坞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创意乏味,视觉凑局的新世纪,好莱坞逐渐让这个经典的续集IP走向末路。

如今的好莱坞越来越不行了,当人们重复着“今不如昔”的论调,是否意味着我们依然在坚守过去的模式,来不及拥抱与接受今天的变化?但好故事拥有的顽强的生命力与强烈的感染力,在时代和技术的限制下,但并不妨碍它的历久弥新与伟大。

进入新世纪的好莱坞越来越像一个中年人,创造力和表达欲一直在后退。非常多的翻拍和续集,不断重复的自我复制,就是最好的例证。2001年诞生的《速度与激情》到现在,已经拍到了第10部,平均2年一部;DC从2004年到现在也有21部;漫威超级英雄从2008年诞生《钢铁侠》至今22部。这些超英视觉系“大片”,单从数字总和而言,比2000年后进入IMDB榜单的好莱坞优秀影片要多出一大截,票房更是超乎想象的巨大。

与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与制作体系,完全是同一个模式化的,流水线的工业产品,而特立独行的A24出品影片会掀起一波波话题与追捧。固定的题材、差不多的观众、模式化的叙事、利益捆绑的营销手段,相对固定的票房回报,在这场文化输出与消费当中,唯一不同的是人群,一茬又一茬。

这场无趣的面向低龄人群视觉轰炸与情怀贩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秀导演投身于HBO、NETFILX等电视平台,去经营与回馈相对成熟的观众群体,导演与观众好像约好了似的,都在加速抛弃好莱坞。

对于国内观众而言,疫情让好莱坞的影响力一落千丈。今年5月份,迪士尼的CEO不也说过即使没有中国市场,依然可以成功。国内这两年反复出现的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电影这个行业都是可以抛弃的,好莱坞又算得上什么。

如同《侏罗纪公园》和《侏罗纪世界》的转换,当我们从公园进入世界,叙述的格局在放大,全新的故事在发展,电脑的技术在精进,我们的态度却趋向于单一的票房与价值。新的娱乐方法、文化价值传递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改变,让我们对好莱坞的银幕世界,不抱有新的期待。(文/三孚山人)

电影资讯欧美明星好莱坞侏罗纪世票房王三电影

有用 (1000)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