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一直认为平常才是常态,爱情是有保质期,就这样粗茶淡饭都行那句话"不过是没见过对方少年时的模样,也没了少女时的期待",真得很棒。看到更加细致的分析,有群的话就好了,提一句编剧真得超棒,好细致,好现实。你也没看片吗,男女主是先都没赶上地铁跟另一对男女遇到押井守,离开时女主也不是像你说的那样轻描淡写地跟男主说她也认识,而是非常激动地觉得找到了一个知音,可以说男女主破冰的第一步是女生主动的。
后来才一起去单独聊天,然后才碰到学姐一帮人,男主才过去聊天,然后看到女主默默走后,也主动追出去,才有了以后的发展。女主虽然散漫,但也渴望找到有精神共鸣的人,得到类似知己之类的认同。渴望得到精神共鸣是肯定的。但是当这种精神共鸣消失了,还会尽力维持关系么——这其实才是两个人的分野。哪怕一开始不是男主主动,但是到了后期男主也倾向维持关系。
可是女主明明是主动的一方,但是到了后来该放弃就放下了。原来我是那个需要认可感和安定的人,一个场独立,一个场依存。男主和女主在影片开始时就是同一类人,女主是个生活、美食博主,在网上算小网红了,同样是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可,所有人都这样,哪有清心寡欲的。之所以影片的后面两人出现分歧,因为男主已经开始要负担家庭,从而变得“成熟”和物质,而女主家庭环境本就不错,工作更多是为了增加阅历和学习,与男主为了生存是有很大差别的。
女主当然是没太多改变,至于结尾很明显,两个人本质上是同一类人。我反而是跟女主性格相似的男生。可以活泼但会刻意回避,反而喜欢回到家里或者独自去做喜欢的事情,也会看人脸色,而且相信真诚的交流互动能解决很多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个从来不喜欢看这种爱情电影的看完了你的文章,就莫名其妙的…那我说说我感受,这个我没看过。但是我觉得你描述的女主就是我啊,能力不差,但是性格散漫,对爱情也是这样。我也可以合群,但是大多时候都是独处,我觉得我不用她们的认同感,群体也没有什么好吸引我的东西。你觉得这个东西好很多人会疯狂安利什么的,听的一首歌很火觉得是最火的怎么样这些我都不想关心,我只关心我想关心的。还有我也快失业了感觉,虽然公司不会开了我。基本上现在的东西也都是我在弄,但是我一直在想这边离职了我要去哪里玩。
现在也快30了,感情也谈了好多,觉得不合适就算了,有一些些时候也会有一点焦虑,然后又想算了算了随遇而安,讲这么多我去看看。世俗意义上,我比他要“成功”。因为之前和男主有类似的性格,所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明确坚定,人生经历也算得上一帆风顺。后来因为经历了一些事,虽然依然还是会努力地规划未来,但是心态却放松了不少,变得更类似文中的女主,大概是那种有能力也有一点规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