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冯小刚这些专业导演的票房,为什么干不过吴京、贾玲?

《甲方乙方》拯救了院线,《英雄》让电影赚到了钱;《泰囧》使电影异军突起,《战狼2》叫全民关注票房。

这四部电影的出现,华语电影有了大变革,从快倒闭到有钱赚,从看导演到看演员,因此产生了各种百亿先生。

其中,一个名字必然会在华语影史上留名,他就是吴京。

由于《沙丘》的票房拉胯,《长津湖》的票房眼看就要超过《你好,李焕英》。

若是《007:无暇赴死》与《沙丘》一样疲软,《长津湖》将《战狼2》的冠军宝座拉下马,也不是什么登天的难事。

但最为恐怖的是,《长津湖》和《战狼2》的主演都是吴京。

后续他还有《长津湖2:水门桥》、《流浪地球2》、《战狼3》,这些电影一旦上映,吴京的票房更是短时间内无人能破。

他也将成为超越其他中生代两三个身位的天王巨星,并且独享今后专门上映主旋律的国庆档。

那么问题来了,张艺谋、冯小刚这些专业导演的票房,为什么干不过吴京、贾玲这样的后起之秀?

从1997年冯小刚以《甲方乙方》开启了春节档后,高票房的华语电影变成了冯小刚和张艺谋的二人转。

他们的二人转为什么不灵了,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XX的公平。”

一是看导演选择“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雅。

还是“我家门前有两棵树,都是枣树”的俗,亦或是“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的雅俗共赏。

张艺谋一出道便是雅,之后向俗转变,被喷后又回到了雅,现在做出了雅俗共赏。

其电影轨迹便是《红高粱》——《有话好好说》——《十面埋伏》——《归来》——《悬崖之上》。

冯小刚以《甲方乙方》这种俗开启电影之路,数次登顶票房冠军后,鼓捣出了不被观众买账的《一九四二》。

气急败坏的冯小刚,一怒之下将《甲方乙方》翻新成了《私人订制》,但他曾引以为傲的俗已经失去了当年那味儿了。

至于吴京、贾玲、陈思诚等后辈。

他们的开始便是俗,《狼牙》、《你好,李焕英》、《北京爱情故事》,所以他们的结束也必然以俗为结尾。

只不过,他们的俗与冯小刚的俗,内核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的俗是世俗,冯小刚的俗附带一些风雅。

俗与雅理清楚了,接下来就可以聊电影了。

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片。

其受众不一定是普通观众,但能够影响后来的从业者,并对推进电影技艺方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现在姜文执导的所有电影都能看见《红高粱》的影子。

他导演的电影风格与摄影风格,跟张艺谋特别像,而且还挖了张艺谋墙脚,从《有话好好说》中“拐”走了编剧述平。

《鬼子来了》最后一幕把镜头染红,与《红高粱》中余占鳌他们杀死鬼子后整个画面变红一样,寓意与《红高粱》不谋而合。

用红色传达直观生命本能的隐喻与对现实的不满,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最强的视觉感染力,让红色散发着灾难的气息。

再比如黑泽明的《罗生门》。

以现在的眼光看,故事过于平淡,也不出彩,可是《罗生门》所运用的多线性叙事,多视角阐述,却让后辈们欣喜若狂。

张艺谋的《英雄》便照搬了《罗生门》的构思技巧,

吴京、贾玲、陈思诚他们的电影,拍摄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普通人。

不过,俗不代表烂,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俗人,爱吃大蒜,也爱喝咖啡,但大蒜可以常吃,咖啡却不易常喝,因为星巴克多少有些贵。

那些不用动脑的爆米花电影、流水线电影等一系列类似电影,都是大蒜,简单剥皮便可以就面吃。

而喝咖啡,先要拍照、再要修图、发朋友圈,等待别人点赞,最后才细细品味,感怀一下小布乔亚的生活。

看一部电影,平白无故多了这么多步骤,让观影门槛变高,观众自然会逐渐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时候电影的好坏便在心底出来了。

一般观众看电影,只看电影好不好看。

这个好看包含了好不好笑、好不好哭,画面炫不炫、特效酷不酷、演员美不美,故事精彩不精彩、剧情跌宕不跌宕。

之前的“变形金刚”系列,现在的“超级英雄”系列,完美契合“好看”这个属性。

不同于悬疑片、文艺片,这些“好看”的电影,既简单又不用动脑,繁荣了市场,但也让市场变得单一。

二是得辨明时代。

老一辈导演生于、长于,成名于文字时代。

后起之秀的导演,生于、长于文字时代,成名于影像时代,两字之差,千差万别。

文字与影像是两个不同的载体。

前者是读、想,后者是看、想;读,动脑,看,大多数时候用眼即可。

文字的读是主动接受,想是无基础天马行空;影像的看是被动接受,想是在此基础上做比较。

后起之秀的导演们,不会像张艺谋他们一样,研究电影的文学性。

因为这玩意儿又沉闷又无聊还亢长,不如直给来得痛快,另外这些后起之秀的学识底蕴也不一定能理解得了文学性这个概念。

这种观影节奏和拍影观念的变化导致矛盾出现。

老一辈导演中,有些人逐渐与时代脱节,又不愿意放弃以前的老传统。

陈凯歌曾试着跟随时代变化,拍出了《无极》,但他失败了,便开始耍老资格了。

后来由于他骨子里英式的傲慢与偏见,被时代抛弃了,可是他不愿承认自己年老体衰,只能强撑没有内涵的散文诗风格,以便维持自己的体面。

冯小刚也复制了陈凯歌的淘汰。

他再也不能像世纪初那样,随心所欲地玩转黑色幽默。

他就像一个满清遗老,还可以提笼遛鸟,但是他说的话尽是对大清的挽歌。

这就是他们与张艺谋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长城》被口诛笔伐后,他还能拿出《金陵十三钗》、《归来》证明自己“国师”的名头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陈凯歌和冯小刚,从高峰到低谷,再也无法爬到高峰,只能卡在半山腰,所以他们现在的作品参差不齐,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他们不懂得现在的年轻人想要什么,只能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断重复,可他们的舒适区是文字时代,与年轻人有着天然鸿沟。

如冯小刚为完成对赌协议,拍摄的重头电影是《手机2》,但现在的观众显然对这种出轨的话题已经不感兴趣了。

即使冯小刚时隔多年再次执导的《北辙南辕》,内核玩的仍旧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大飒蜜”。

“左手生活,右手事业”这种价值观早已过时,可冯小刚觉得空中楼阁华丽,却不知道观众讨厌不接地气。

很多人说吴京掌握了“爱国”这个财富密码,所以他的电影都是人设,带着面具跳舞。

然而爱国的电影那么多,为什么吴京只有一个,与其说吴京把爱国当生意,还不如说吴京懂得调动观众的高潮点,知道他们要什么。

三是电影对观众起到的共鸣作用,也就是让当时看电影的观众大笑或大哭。

这一点很好理解,如发出那句语气词脏话,是对魔术的认可,也是观众的喜欢,放在电影上,也是同理。

家、国,喜剧,最容易引起共鸣。

《战狼2》是国,《你好,李焕英》是家,《唐人街探案3》是喜剧,所以它们都获得了高票房。

反观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遥》,在《让子弹飞》前后上映,可票房为什么与《让子弹飞》天壤之别。

原因很简单,少了喜剧,一般人看《让子弹飞》就是冲着搞笑去的,而不是张麻子的革命与姜文的艺术性。

有些电影是艺术品,有些电影是日消品,它们都是电影,无分好坏,下里巴人是文学,阳春白雪也是文学,文字经过人的手笔,才会体现出来好看不好看。

影视动态贾玲吴京张艺谋冯小刚玉玉的笔旅游

有用 (90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