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想要抽出时间去串门,是很奢侈的事情。因此,人们常常会在分别的时候说:“改天一起吃饭啊!改天一定聚啊!”
但“改天”是哪天,并没有确切和确定的日期,更多的只是一种愿景罢了。
退休了,就意味着有大把时间,可以和朋友聚会,可以去亲戚家串门了。不必着急忙慌,没有后顾之忧,甚至可以为了一次会面,提前好长时间做准备。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会有不小的差距。串过几次门之后,也就明白了,这两种人家,不要再去串门了。
01
礼数周全的亲戚家,让亲情成为一种无法承受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亲情,是人们撇不开、抹不掉的一种人际关系,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
因为血缘相同、血脉相连,无论大小事情,亲戚都是自己人生见证者、参与者。
对于有的人来说,亲戚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金钱以及地位的悬殊,如同《红楼梦》中的贾芸,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唯一的舅舅在霸占完他们的田产之后,变得吝啬刻薄、无情无义。
这样的亲戚聊胜于无,不再往来,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与之截然相反的,便是礼数周全的亲戚,他们愿意倾其所有维系亲情,让人倍感温馨。但他们未曾有过丝毫的变通,也难免会让亲情成为一种无法承受的负担,令人窒息。
就拿我的外婆和三姨妈来说吧,三姨招郎入赘,外婆把她当儿子看待。对于嫁出去的女儿,逢年过节,便一律按照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礼数,热情招待。
就拿大年初二去外婆家拜年来说,除了喝茶,三姨父必定要给每个人端上一碗“点心”:一碗带着三个水煮蛋的肉汤米粉。从我有记忆开始,一直到我四十来岁,年年如此。
灶头前,三姨父已经从一个毛头小伙,成为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三姨依旧忙着烧火、切葱花,外婆依旧拿着筷子,要帮我们一个个将鸡蛋戳破,这样,才有理由阻止我们将鸡蛋夹走,只吃一点点米粉。
他们三个人配合默契,直到五个出嫁的女儿带着各自的丈夫、孩子,孩子的孩子陆续都来齐了,都吃过了,这一场“流水席”才告一段落。
整个上午,外婆家都被一声高过一声的“劝吃”声笼罩着,知晓的,觉得是热闹,不知情的,以为爆发了家庭战争。
而整整一天,三姨父主厨,外婆和三姨打下手,张罗三四桌做红喜事才有的饭菜,丰盛至极,唯一的变化,就是“硬菜”越来越多,还加上了火锅。
不管大家如何劝说,不要再做“点心”了,也不要每次都整个十碗九碗菜了,但外婆坚决不答应,似乎,够分量,够排场,才能将她的心意表达一二。
而临别时,她依旧按照老规矩,和三姨提前准备好给每家每户的回礼,哪怕在他们日子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来不会少一样。如果谁不肯收下,那就来来回回推搡,恨不得打起来。
越是年纪增长,我越是对外婆的这种“盛情”无法承受。
我买给她的礼物,她必定要回礼,我打给她的红包,她必定要加倍奉还。我想和她聊聊天,她却除了不断让你吃这个、吃那个和夸赞我买给她的礼物太破费之外,没有其他。
索性,我就想找借口不去给她拜年了,但这个想法一说出口,就被妈妈一句“你不要当个白眼狼”给打碎了。
于是,我还是去了,只是,再也不和外婆争执,也不再和她寒暄,她说什么,我都说好,她给什么都接受。但越是客客气气,越是觉得生分;越是礼数周全,越是让人觉得窒息。
当亲情成为了一种无法承受的重担,少串门,才能减少带给彼此的麻烦和不愉快。虽然亲情从未走远,但彼此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维系。
02
嫌贫爱富的朋友家,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不要自取其辱。
这个世界上,真心以待的朋友,如同钟子期和伯牙,如同庄子和惠施,他们爱好相同,志趣相投,灵魂相惜,引为知己,当一人离去,另一人便再也无法求得那份惺惺相惜和彼此仰慕。
这样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遇到了便是一生的幸运;遇不到,便只能退而求其次。
有人将同事当朋友,一起工作时,相互照应,彼此帮衬,也曾一起走过了事业中最难走的一段路,的确让人感到欣慰。
但遗憾的是,一旦退休,那些原本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却变了味。
比方说,一个刚刚当上单位一把手的人,逢年过节,来家中拜访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哪怕躲回老家,也有人慕名而来,带着礼物,带着“真诚”,都是美言,都是笑脸,让人应接不暇。
可一旦退居二线,从前的热闹场景,只能用“门庭冷落车马稀”来形容。那份落寞、那份惆怅,只能交给时间,慢慢消化。
由此可见,退休之后,不要去那些“嫌贫爱富”的朋友家,你以为的“聊得来”,在他人眼中,只是“有利用价值”而已。一旦失去了岗位资源,你也就变得一无是处,再去登门拜访,无疑是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受到冷遇,甚至“碰钉子”都在所难免。
03
结束语:
退休之后,最好的串门是彼此懂得,相互珍惜。
面对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串门应当串出好心情,串出多彩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沉淀自己的感情,梳理出那些能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人。
比如,因为共同爱好而在一起学习的人,因为热爱旅行而一起出门的驴友,因为热衷于奉献爱心而一起做公益的人等等。
到了这个年纪,不必再彼此试探、多方考验,能相互吸引的人,都是因为有着相同的生命底色,一开口就能说到一块去,一动心思就能想到一块去。
只有这种聊得来的、合得来的人,才值得有空多串门,没事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