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很少看内地出品的剧集,因为它与日常生活和阅历认知相差甚远,而在日系校服、雷同配音、面瘫演技、注水剧情等槽点之后,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国产剧里的南方人,可能来自平行世界。
国产剧里的南方人和现实里的南方人完全不一样,最不同的就是口音、用词、称谓。
小编作为一个南方人,在大学和工作时认识了很多南方其他省份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带给我的认知是,说普通话有南方口音,完全没有儿化音,更不说姥姥、姥爷、甭、媳妇儿之类的词语。下图出自一部侮辱正常人智商的剧集:
可电视剧里的南方人呢?无论是来自湖南、江西、上海、云南,还是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那些词汇基本时标配,说话不是京片子就是东北话。具体例子:《都挺好》里的江苏人、《战长沙》里的湖南人、《破冰行动》里的广东人、《妈祖》里的福建人、《麦香》里的浙江人、《冰锋》里的上海人。
事实上,以上剧集不乏被封为神剧的作品,但播出时都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当地人的批评,这是个不应发生的低级错误,让优秀的作品存在明显瑕疵。作为演员,诠释好具有明确地域属性的角色,难道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吗?为什么不去做好呢?
请记住,这不是让你说当地方言,而是希望你表演的时候口音用词能体现地域特色,当然,你实在没有语言天赋,说标准的普通话也可以,至少不要用京片子和家乡方言。对于演员而言这很困难吗?只要拍戏前稍做功课,只要普通话真正过了级,这根本不是问题。
不要觉得是小题大做,试问北京本地人,当你看一部标榜本地土著特色的剧集电影时,发现人家不仅不会北京话,还一口广东口音、上海口音、台湾腔,你会是什么感受?
另外,饮食习惯、年节习俗上也应该注意,大年三十、多个节气吃饺子的风俗,南方根本没有,这是明显的地域多样性,上学时老师教过,不至于全忘了吧?再者说,作为演员、编剧、导演,走南闯北多年,阅历应该丰富,连这种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吗?
《都挺好》里的苏州土著,《乔家的儿女》的南京土著,《壮志高飞》里的深圳土著、澳门人,似乎都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可我问过当地人,他们说没有。
我现在有一种观点,国产剧里的南方,除了建筑物、地点能看出是南方,其他根本和南方没半毛钱关系。除非,那是平行世界里的南方,要不然我的怀疑演员、编剧、导演的智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