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大部分人还在为了温饱讨生活的时候,在世界四小龙之称的香港金融大厦里,坐着一位脸庞精致,化着淡妆,穿着职业装,坐姿优雅,气质非凡的职业女性,正与对面的一群客户侃侃而谈。
在大家畅聊着未来合作的喜悦时,谁能想到面前的这位全身散发着雌性荷尔蒙的女性居然是一个变性人。
她就是中国第一个变性人:张克莎。
开国将领之后,错乱的性别父亲张书祥是开国将领,改革开放后,在辽宁大连担任了军队首长。他与妻子共生育了5个儿子1个女儿。1963年5月,他迎来了家中的第七个孩子。带着全家人的期望,起名张克沙,小名“小七子”。
父亲是屡立战功的少将,而张克沙又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得到了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关爱。
父亲张书祥因为长期工作劳累,身体出现问题,于是在张克沙3岁的时候,张书祥选择了退休,并举家迁至老家湖南长沙休养定居。
这个时候的张克沙是幸福的。家住干休所,父亲有空就带着孩子们游逛在长沙的大街小巷,给他们讲述关于家乡红军的故事。橘子洲、岳麓书院,都留下过一家的身影。那个时期的张克沙是快乐的。
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生育比较多孩子的家庭,小辈们都是穿哥哥姐姐退下来的衣服,张克沙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就穿哥哥姐姐的衣服长大。因为他长得白皙,穿着姐姐的小裙子都显得可爱,母亲也愿意把她打扮成女孩的样子。
左邻右舍总喜欢逗张克沙“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每当面临这个问题,他总是懵懂地记得家中保姆的一句话,“大人包饺子他总是偷面玩,被父亲发现后就把面藏在了裤子里,就由女孩变成男孩了。”
没想到大人无意的玩笑话,在年幼的张克沙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是个女孩,只是不小心变成了男孩。
张克沙都带着“我是女生”的这执念,度过了他灰暗的青少年时期。
在学校,他不喜欢和男孩一起玩,只愿意和女孩在一起,玩布娃娃、跳绳、绣花;上厕所也只愿意去女厕蹲着,被同学发现后,在校期间都不上厕所,憋着回家;男生见他奇怪的举动,欺负他,导致他的额头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疤。
可能因为张克沙的执念影响了脑垂体荷尔蒙的功能,导致在青春期,一直没有发育,表情、动作、神情都与女生无异。学校曾建议家长带他去医院做个检查。家中也因为他的异样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父母虽然也担心张克沙是否有心理问题,但父母表现出来包容的态度,给予了张克沙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此时的张克沙,坚持觉得他有选择性别的权利,别人管不着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他考上了高中。
高中生活紧张又急迫,在承受来自学习压力的同时张克沙还要遭受来自同学们不善的眼光,就是在这双重打击下,高中还没有上多久,他就因为身体原因休学了。
回忆起他的童年,他感慨地说,很感谢我父母对我的包容和理解,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温暖,如果没有家这个避难所,我也许不会活到现在。
坎坷生存路,难抵心中女儿梦改革开发前,媒介信息闭塞,人们思想传统,国内还没有关于变性手术的相关信息。
直到1979年,张克沙了解到国外已经有成功的变性手术的案例,而在国内,这手术也只在改革开发最前沿的地区,广州才有可能实现。当时广州医疗技术最先进的医院是广州军区总医院。
16岁的他,一心只想着如何才能去广州军区总医院。而在当时退学后又没有到打工年纪的张克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参军,服役三年后是有机会分配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于是,张克沙抱着退役后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工作的愿望,参军了。
兵营生活简单又紧张,白天面对高压的训练,张克沙与战友们一起驰骋在操场上;到了晚上,面对卸下疲惫的战友们,张克沙却没有办法坦诚相见,他内心始终觉得自己是女生,所以没有办法和战友们一起生活。
生活中,在战友们休息的时候,他一个人偷偷地去浴室洗漱;在大家光膀子侃大山的时候,他一个人默默地在宿舍内休息。
同时,在服兵役期间,他通过朋友介绍,购买了药物,自己注射女性雌激素,三年下来,他逐渐地有了女性特征。
1982年,退伍后回到长沙,此时的张克沙已经是留着长发,穿着女装的女子。这一奇怪的表现,使退伍办没办法给他办理手续,因为资料上明明显示的是个男子,怎么退伍后却是个女的。
但张克沙坚持说,他是个女的。因为他的执着,导致他的户口难以落户。
无奈,最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张克沙改为张克莎。名字的更改也预示着张克莎的人生从“他”变成了“她”。
此时的张克莎没有退伍办的手续支持,没有相关单位接收、没有粮票、也没有人理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张克莎南下广东东莞,在一家玩具厂用女孩的身份在这里生活,成为中国第一代“打工妹”。
“我要拼命赚钱,拼命节省,把省下来的钱,然后拿去做手术。”在工厂,没有人认识她,也没有人像看怪物一样看她,她与身边的女生一样,顺其自然地融入到工厂生活中,毫无违和感,也没有人怀疑过。
19岁女装的张克莎,因为皮肤白皙,身材高挑,气质出众,引起了一位肖先生的注意。肖先生是香港人,也是当时玩具厂的股东,丧偶多年一直未婚,比张克莎大32岁。肖先生追求了她一段时间,但当时的张克莎因为是男儿身的缘故,并没有接受肖先生。
这一年,张克莎终于在一篇文章上知道了造成自己性别混乱的原因。这是来自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史研究室的阮芳赋先生的文章,因为从小的遭遇,加上错误的性别认知及心理暗示,让人排斥天生的性别,并有强烈的意愿想改变原本的性别特征,这就是“性身份识别障碍”。
1983年,张克莎辞去工厂的工作,在北京医院三院整形科的王大玫教授的协调下,经多方专家共同努力,张克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走进了手术室。
经过多个小时的手术,原来那个“冒牌”的张克沙终于开启了“货真价实”的张克莎的时代,她也顺利地拿到了属于她的户口本。
虽然这个改变还不能让世人接受,但对于张克莎而言却是开天辟地的改变,一路走来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还要面对周遭歧视的声音,甚至来自父母焦虑的眼光,现在的张克莎终于可以大声的告诉世界“我是女生”。
由于张克莎的变性手术是在保密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即使是中国第一例成功的案例,也没有大肆宣传。这场手术只作为内部的医学研究课题,相关数据都被保存在科研资料中。
重启人生,步入婚姻殿堂经过几个月的休养,“重生”后的张克莎,在长沙最大的商场找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她的经历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人们都冲着“变性人”这个噱头,蜂拥到张克莎工作的柜台,一探究竟。
有人故意以买东西的名义让张克莎给他们讲解,只是为了近距离地“观看”她。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个人围着她指指点点,难听地说她是怪物。在一起上班的销售员,对她也是抱着不友好的态度,吃饭、上厕所都避着她。
张克莎虽然知道这个身份会给她带来麻烦,但面对大家评头论足的时候,原本筑起的心理防线还是崩溃了。
都说爱情总是在你狼狈不堪的时候出现,张克莎就是在这样不堪其扰的状态下开始了她的初恋。
这个男生是个共同的朋友介绍的,男生对张克莎的情况很了解,也愿意接受她变性人的身份。在不被大众认可的时代,男生的大胆也给了张克莎恋爱的勇气。
但好景不长,这段恋情被男生的父母知道了,传统的思想下,父母怎么都不能接受变性人这个身份。张克莎短暂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
情感失意,事业也受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张克莎迫切想要改变现状。于是她想起了在玩具厂上班时追求过她的肖先生。对于这个年纪可以做自己父亲的男人,张克莎一点也不喜欢,但此时,她只想逃离这个糟糕的状态,而肖先生就是那个“救命稻草”。
张克莎辞去长沙的工作回到广州,并找到了肖先生,在张克莎有意的接触下,两人在1984年登记结婚。
婚后,肖先生带着张克莎回到香港,并希望张克莎能在家里做个全职主妇,但年仅21岁的她不甘心这么放弃好不容易站在阳光下享受温暖的机会。“主要也是我不爱他,不想每天面对他”。张克莎道出了心中的无奈。
于是,张克莎凭借自己良好的外表,当过模特,拍过杂志照片。甚至参加过选美大赛,这也实现了她多年以来的愿望。
同样是站在世人的审视下,此时的张克莎面对的是大家欣赏的眼光,比起之前人们站在看动物一般看她的角度,现在的张克莎才有“活过来”的感觉。这样的气息也让她倍感幸福。
看似正常的生活下,张克莎却一直小心翼翼,因为她始终没有告诉肖先生,自己是变性人的身份,出于对肖先生的愧疚,张克莎一直努力工作,希望在其他方面能弥补这么愧疚。
在家人的支持下,张克莎转行做了保险销售,凭借她出色的外在条件,标准的普通话,灵活的销售技巧,她在保险行业做地风生水起,并且一直做到了经理的岗位。
张克莎以为她可以一直以现在的状态生活下去,直到一个老乡的出现,打破了她原定的安静的生活。
老乡叫阿利,阿利初到香港,生活拮据。但他利用知道张克莎是变性人的这个消息,多次敲诈她。张克莎为了不破坏好不容易得到的生活,也为了肖先生,迫不得已“借了”阿利30多万港币。
1995年,为了逃避阿利的纠缠,张克莎放弃香港的一切,远走台湾。凭借多年来存攒的积蓄,在台湾开了一家餐馆,生活了下来。
自传《女人梦》,直面人生1996年,对于张克莎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肖先生因为心脏病发作走了,深爱着张克莎的妈妈也走了。一个是给予她生命并深爱着她的人,一个是给予她新生并救她于水火的人,一年内两个亲人离开了她,以至于让她无法走出悲伤,此时,她也开始思索接下来的人生路。
经过失去家人的打击,张克莎结束了台湾的生意回到了故乡长沙。
回到故乡的张克莎,第一次勇敢地站在镜头前,接受记者的采访,她说,不想再过躲躲藏藏的人生,计划将自己的经历写部《女人梦》,让大家关注变性人,了解一个变性人的艰辛,也希望大家对变性人更包容。
同时,作为女人,她渴望一段真挚的感情。也希望看过她的自传后,能有一个愿意接纳不完美的她、愿意和她共度余生的人出现。
如今已经50多岁的张克莎,面对外界的言语早已不在意,她的心态也不再像年轻时那般脆弱,坦然面对人生享受现在的自由就是她所向往的生活,不在卑微不在胆怯。
现在率性的她反而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肯定,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更能接受她这种勇敢做自己的行为,不管怎样,现在的生活是张克莎喜欢的并且是经过斗争获得的,是值得珍惜的。
参考文献:1、《女人梦》张克莎
2、中国第一个变性人张克莎:她摘掉了自己的面纱 新华网 200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