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上映,对于中国科幻而言,这无疑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佳作,因此在上映后短短17天票房就达到了40亿,并被观众们誉为“国产科幻电影里程碑”。
不过,如果屏幕前的你读过刘慈欣老师的原著小说,那么相信你知道,电影其实是“不完整”的。
可能会有朋友说了:废话,这才拍了第一部,那可不是不完整么?笔者当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想说《流浪地球》电影本可以更完美——影片原长146分钟,但由于春节档排片,硬是删除了近半小时内容,因此部分情节才会给观众一种不太连贯的感觉,属实是令人惋惜。
下面笔者就结合原著小说,简单带大家了解下《流浪地球》电影对比小说,究竟删减了什么内容。
首先是删了不少旅途中人物的互动,户口跟周倩,王磊跟朵朵等,其中王磊执着去杭州的原因不仅是为了任务,还因为他的老婆和孩子都在杭州,而杭州地下城毁了之后,渐渐的把朵朵当成了自己女儿,这才有后面舍身救朵朵。
此外,妹妹想去地面是因为想找父母的尸体,并不是因为影片里那么中二的理由,所以有口型才会感觉有些对不上。
不过笔者看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电影第二部是否能把小说剩下的的部分讲好——在原著中,地球离开太阳系途中,人们通过观测太阳发现,预测的太阳黑子并未爆发,群众觉得科学家欺骗了自己,一个关于“太阳骗局”的阴谋论迅速传播开来,于是不少人组成反叛军,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暴乱。
正是因为已经有叛军了,所以李一一看见救援队时将救援队误认成叛军,才会对救援队出手,电影把叛军的剧情删减,所以才会显得突兀。
为了不让暴民破坏机器,给人类留一点生存的希望,剩下那些坚持认为太阳会出问题的人,无奈选择投降——仅存的5000地球技术人员被放在地表活活冻死,反叛军庆祝胜利开始狂欢。
然而紧接着,太阳黑子就爆发了,人们全都傻眼了,正应了那一句话:人类在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那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如果说电影讲的团结热血奋斗,那么小说通篇都在使用冷漠、压抑的风格,可谓是充满了讽刺性,要比电影更加“黑深残”一些。
目前已知《流浪地球2》定档于2023年春节,大过年的恐怕也不会给观众放一个过于致郁的片子,由此看来第二部还是会进行对应改编的,不过改成什么样我们无法得知了。
熟悉刘慈欣老师的科幻迷们应该知道,大刘的大部分作品,基本都是在描述人性——宇宙的庞大、人类的渺小,鲜明的对比会让人有一种无力感与敬畏感,这种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感觉是许多科幻作品在追求的。
而最近,笔者在一款原创宇宙下的无尽策略手游《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同样碰到了这种令人震撼的场面。
《无尽的拉格朗日》的游戏背景故事发生在未来:人类在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后,发明了曲率引擎,终于走出了太阳系,将宇宙航行的极限距离扩展到了4光年以内的星系。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科学家们发现了“空间共振点”,经历了数千年的保密研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财力,终于在空间共振点中发现了“拉格朗日空间点”,这也正是游戏中“星门”的雏形。
随后宇宙战舰与太空城市也相继诞生,人类文明也迈向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中——然而在尝到了星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后,所有势力都渴望着能将更多的星门据为己有,这贪念如同一个黑洞,吞噬了绝大部分势力的善念。
在贪欲的驱使下,从摩擦到冲突,再到引发席卷银河系的星际战争,这一切的到来显得如此顺理成章。
无数战舰在战争中陨毁,绝大多数星门损毁严重,这导致人们陷入了真正的“黑暗时代”——而当人类再次体验到战争的代价后,终于开始进行反省,多个势力联合签署了《未央公约》,开启了“复兴计划”,派出开拓者们着力于修复拉格朗日系统节点,重建星门。
可以看出,与《流浪地球》相同,《无尽的拉格朗日》游戏剧情中也加入了对人性的描写。人类这一路走来,绝望的情况并不少见,但绝望中那一缕希望的光芒,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各位对科幻作品中这类引人深思的描写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