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春晚举办了30几年,对于爱听流行歌曲的观众来说,唯有一届最为特殊。那就是1995年春晚。为什么呢?因为其它届的春晚,能听到1-3首流行金曲(就是那种红透半边天的大流行)就差不多了,基本不会超过4首以上;而95春晚不一样,这样的歌曲随便能数出十来首。
不信就跟我来回顾一下,当晚舞台上表演过哪些金曲:
1、香港歌手代表刘德华,带来——《忘情水》;
刘德华
2、台湾歌手代表孟庭苇,带来——《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孟庭苇
这两首歌的传唱度不用说,但我们重点不在这两首港台歌曲,而是下面这些内地金曲:
3、林依轮《火火的歌谣》
4、解晓东《今儿个真高兴》
5、杨钰莹《轻轻地告诉你》
6、白雪《小桃红》
7、高林生《牵挂你的人是我》
8、谢东《笑脸》
9、老狼《同桌的你》
10、尹相杰&于文华《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
11、孙浩&陈红《中华民谣》
12、那英《雾里看花》
那英
看看,不包括那些民歌、军歌性质的和不太火的歌曲,仅仅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这些流行热门金曲,就粗略能数出12首,其中内地占了整整10首。
如果单就这一项来说,足以将其它任一届春晚甩出十条街。比如上一年的94春晚,几乎就没有一首能打的流行金曲;下一年的96春晚,也只有《九月九的酒》《大中国》和香港歌手叶倩文的《我的爱对你说》而已。
叶倩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95春晚的舞台上金曲扎堆呢?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就是94这一年涌现的流行金曲太多了,让春晚总导演难以取舍。那又是什么原因,让94中国内地歌坛金曲如云呢?
前两天一篇文章,我们回忆了90年代那些唱火一首歌就消失的内地歌手,你还记得几个?虽然我只粗略盘点了十多位,但有不少网友在评价中补充了很多。同时我们吃惊地发现,这些昙花一现的歌手,大部分都集中于94-95年这个阶段。
正是因为这些“昙花”歌手的集中涌现,让那一年流行金曲呈现空前的井喷之势。在一个时间段如此密集地涌现大量“昙花”歌手,必定有其深层原因。
这正是缘于那时刚在内地歌坛兴起一个新鲜事物——签约制。
杨钰莹
上世纪70年代初,签约制在美国渐渐走向成熟。成为签约歌手,意味着歌手的声音、演唱风格、个人形象与各种活动都由公司统一安排。随后日本也普及签约制。再然后,签约制被引入港台,到80年代,造星运动已经在港台轰轰烈烈起来。
而在内地,签约制最早始于90年代初。著名音乐人苏越,80年代末到日本学习回来后,开始全力推行歌手签约制。他1991年成立普安唱片公司,签约歌手高枫和楚奇&楚童兄弟。尤其是他一手推出的楚奇&楚童,是继港台的小虎队、草蜢之后内地红极一时的偶像男团,曾经创造了专辑销量过百万的奇迹。
楚奇楚童
苏越无疑是内地签约制的先行者,随后这种制度渐渐被效仿。1992年,广州的新时代影音,推出了歌手毛宁和杨钰莹,并将他们包装成“金童玉女”组合。两位皆算是颜艺俱佳,给他们打造的歌曲也十分朗朗上口,备受大众欢迎。所以,他们毫无悬念地红了,也成为了内地偶像包装的第一代成功典范。
金童玉女
随着内地音乐市场签约制星星之火的燃起,1992年从香港那边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用签约制在这边开始网罗各路歌手。一个是BEYOND乐队的填词人刘卓辉,一个是BEYOND乐队的经理人陈健添。
刘卓辉,因为BEYOND成名作《大地》填词而为人所知,后来他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大地唱片公司。1992年,因公司被收购,他便移师北上,在内地成立“大地唱片”,先后签约了艾敬、李玲玉、陈劲、景岗山、老狼等歌手。第一张唱片,即艾敬的《我的1997》,一炮而红;1994年合辑《校园民谣1》的推出,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
校园民谣1
陈健添,酷爱摇滚,在香港签约过多支乐队,尤其一手捧红了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1992,随着BEYOND东渡日本,陈健添也转向内地,成立“红星生产社”。他捧红的第一位巨星,就是摇滚歌手郑钧,随后又签入田震、小柯、许巍、眼镜蛇乐队、天堂乐队、希莉娜依、桦梓等歌手和乐队,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唱片公司;也聚集了一大帮后来蜚声乐坛的音乐人才,甚至被称为“内地乐坛的黄埔军校”。
红星一号
另外,还有从台湾滚石来的张培仁,同年成立了魔岩文化,后来签约窦唯、张楚、何勇。1994年,他携“魔岩三杰”南征香港,叱咤红馆,挑衅四大天王,引起巨大轰动……
魔岩三杰
就这样,在内外两股势力在大陆试水签约制并获得成功案例的刺激下,这一新鲜事物被捧得很高,正式在大陆落地生根遍地开花。93-94年间,各地狼烟四起,一大批唱片公司带着各自的签约歌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1994年会看到那么多歌坛新面孔的原因。
那是中国内地歌手签约制的“风口”。正如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那时只要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红起来完全让人猝不及防。
主要代表势力有:
北京影音:苏越在打造楚奇楚童之后,93年转入北京影音,签约黄格选,为其推出《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春水流》等歌曲;又为谢东制作《笑脸》等;后又通过天星唱片,签下白雪、戴娆、李慧珍、梅华等歌手……
黄格选
广州白天鹅:1993年白天鹅签约了一位新人高林生,为其打造《牵挂你的人是我》获得极大成功,数白金的销量,揽得多个奖项;签约周冰倩,推出《真的好想你》……
高林生
广州新时代:继“金童玉女”之后,新时代又签约林依轮,为其打造专辑《爱情鸟》,一举爆红歌坛,《爱情鸟》《透过鲜花的月亮》等歌曲获得惊人的传唱度……
林依轮
广场太平洋影音:签约歌手李进,为其定位头衔“光头”李进,并推出《你在他乡还好吗》等歌曲,成为第一个有意创造形象辨识度的签约歌手;太平洋还有一个有辨识度的签约歌手叫火风,当年推出《大花轿》也火了……
火风《大花轿》
星碟文化:王晓京签约了演员江珊,推出《梦里水乡》;签约罗琦和指南针乐队,推出《选择坚强》;签约陈琳,推出《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陈琳
中唱广州公司:签约李春波,作品《小芳》;签约陈明,作品《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签约方芳,作品《摇太阳》;签约火鸟三人组,作品《红红的蝴蝶结》;签约周亮,作品《你那里下雪了吗》……
火鸟三人组
正大国际:签约郁冬,推出专辑《露天电影院》;签约朱桦,推出《凤凰与蝴蝶》……
朱桦
广州天地人工作室:签约王子鸣,推出作品《伤心雨》……
王子鸣
还有字母唱片、英冠文化、天蝎文化、方大音乐、星工场娱乐、麦田音乐、大藏文化、领先音乐、中唱总公司、广东音像等等,数不胜数的公司和各自旗下的歌手,形成诸侯混战、群“音”荟萃的局面,给老百姓献上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流行音乐盛宴。
一拨拨签约歌手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登台,天天金曲不绝于耳,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仿佛到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元盛世。仅1994年,内地歌坛就有上百张签约歌手的新唱片面世,仿佛只要签约,就能呼风唤雨,歌手就能一夜爆红,公司就能赚到盆满钵满……
李春波《小芳》
但是好景不长,这场一哄而上的签约潮,在一年后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如果说94年是万马奔腾的签约年,那么95年就是绚烂归于平淡的解约年。签约制在内地缺乏足够时间的摸索与完善,公司与歌手都是怀着急近功利的心理仓促结合,合作一段时间后冲突就产生了。然后解约的解约,跳槽的跳槽,有的甚至对簿公堂,如郑钧与红星生产社,陈琳与星碟文化,潘劲东与正大国际,谢东与北京影音……
郑钧
经历了签约制带来的短暂辉煌,以及解约扯皮的不愉快以后,无论是唱片公司还是歌手,对待签约这件事都变得谨慎起来。接下来1995年,成为了喧嚣过后最寂寞的一年。这就导致了很多的歌手一夜爆红后便归于沉寂,成为“昙花”歌手的原因。
就连当年不可一世差点掀翻红馆屋顶的“魔岩三杰”,也在回去后突然熄火,再无大动作。神话刚刚造就,便瞬间落幕,中国摇滚也一夜没落。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答案: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
其实答案就是:大势如此,摇滚也难幸免。
可以说,1994年是内地歌坛造星运动最狂热的一年,从唱片公司到歌手,到歌曲作者,再到歌迷,都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狂热之中。现在回想起来,有时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时一首歌走红居然那样简单,且红得那样彻底?
签约制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这个东西绝对没有1994年之前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神奇。既然在短时间内造就了一场大跃进,就必然会有一段很长的低谷来平衡。那种凭一句“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就能红透半边天还没人吐槽的时代,再也不会有了。
纤夫的爱
有很多人曾认为,那时歌手容易走红,是因为歌曲好听,而且好歌很多,其实不尽然。过了那个风口,后来的签约歌手,再没有那样容易红了,即使从歌手实力、形象,作品的质量以及公司的包装运作都更到位,但能不能走红,还要看天。
除了大家的急近功利这一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所有歌手的风格过于类似,大多都是用大白嗓喊出来的旋律,歌词也基本直白浅俗。比如“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抱一抱那个抱一抱,抱得我那妹妹上花轿”“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样”“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接地气是接地气,老百姓容易接受,但过于雷同就缺乏了独特的艺术美感,缺乏可持续性。而且当歌手一曲成名后,还不敢轻易变换风格。求变等于自杀,不变就等着被抛弃取代……
《九妹》黄鹤翔
狂欢上演时,谁也没想到,洗牌会来得如此之快。从那场洗牌中黯然退场的歌手,很多名字至今提起来依然印象深刻,但后来再也没有回到过大众面前。
总之,流行音乐从业群体的急近功利,对签约制没吃透就仓促上马所致的后遗症,加上歌手的自我重复与歌手之间的雷同,让签约制带来的短暂狂欢,像美丽的泡沫一般纷纷落地消逝,只剩下少部分与公司合作默契、有明确定位、有过硬实力与鲜明特色,且能持续输出好作品的歌手得以幸存,进入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