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鉴郭德纲改造传统相声的思路,中医药会否得到青睐呢?

由于连花清瘟而引发的中医药与西医的争论目前还在网上延续,虽然没有之前那么火爆了。说实话,看评论区留言有时候比文章本身还要精彩,因为文章中涉及到很多过于专业的术语,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时候很难理解,所以如何将专业问题通俗化还真的是一个大课题。网友的态度也是泾渭分明的,各持立场,不过绝大多数年轻人由于无法理解中医的一些深奥理论而逐步丧失了对中医药的信任,转而寻求相信各种机理都清楚明白的西药这也是一个趋势,不是谁能轻易否定的。

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医药想要重新发扬光大,确实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如何通过现在的各种传播手段通俗易懂的介绍中医药的压力,一点也不比中医药现代化的压力轻。客观讲,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是失败的,虽然国家大力支持,但收效甚微。甚至有些部门还在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进行简明易懂的讲解,反而越来越高深莫测了,一旦解释不通最愿意使用的反驳词语就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不是你能理解的”,这样的辩驳说实话真的很难服众,尤其是针对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接受教育水平高,也接触了大量的外来事物,眼界开阔,如果没有真凭实据确实很难让他们心服口服的,以帽子压人在他们那里基本行不通。

这些年最不遗余力宣传中医药的就是各种商家了。他们对中医药的发展没有多少贡献,而对老祖宗的遗产的挖掘上则居功至伟。经常会在许多媒体上看到某种药不是祖传秘方就是宫廷御方,要不就是在某本几千年前的古医书上寻找到的方剂,反正传承感和神秘感都很强。这种药的宣传往往走两个极端,要不就是包治百病,要不就是可以等同于普通食品,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健体,但国家明明批准的是药品的文号啊!是药三分毒,怎么可能当食品服用呢?如果这样的话,何必费时费力地去拿批准文号呢?当然,世界上也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每种药都有自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

于是,在中医药领域就出现了两种极端对立的推广模式,专家的话都是高深莫测,充满了专业的术语,老百姓听不懂,就算相信也最多就是膜拜了,太不亲民了;而厂家的宣传则是过于通俗易懂了,但又过于神奇,不知道能不能相信,有时甚至是怀疑大于相信。这样发展下去,只会让更多人对于中医药敬而远之了,因为对于完全不了解的事物,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观望的态度。

有时突然会想起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了,虽然在不同的赛道,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郭德纲最初的很多节目也是在挖掘整理大量的传统相声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传统相声就跟我们的中医药一样,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但不同的时空背景,必然没有多少可比性。应该说,传统相声当中存在着很多糟粕,而内容也有许多与现实社会脱节了,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郭德纲也红不了,现在的年轻观众很多人不会感兴趣,无论郭德纲本人的艺术水平有多高。但郭先生继承了传统相声的外壳和骨架,里面的血肉和经脉却都是现代的,既保留了经典段子的严谨和叙事结构,又与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密切联系,才成就了今天的郭德纲,这才是扬弃,才是传统文化的振兴之道。

我觉得中国众多的中医药从业者,应该从郭德纲先生身上借鉴一些方法论,既要探索对老祖宗遗产的改良,遵循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将中医药现代化,同时又要找出让普通人都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中医药的推广工作,尽量减少过于深奥的专业术语的使用,更要杜绝无限的夸大和神话,实事求是才是科学的态度。假以时日,中医药才能够在国内赢回民心,也能真正地走向国际市场。

据说,现在中药已经纳入了小学生的课程了,真心希望教材的编撰者用点心,不要简单地引用古代典籍上的语言,让小学生当作文言文一样阅读,而应该紧贴时代,用当下孩子都能够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来讲述,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的。

影视资讯德云社相声郭德纲吸烟吐寂社会

有用 (35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