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妈妈,太能打了。/《瞬息全宇宙》剧照
今年母亲节的片单,你准备好了吗?
4月16日,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杨紫琼,在做客脱口秀节目时,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看到《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剧本时的感受——
她没有想到,剧本中设定的这位“超级英雄”主角,竟然是一位“平凡的、年长的亚裔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普普通通的一位中年母亲,每天都会出现在超市、唐人街的各个角落,但从来没有一位擦肩而过的行人,会留意到不起眼的她们。
被这份剧本深深打动的杨紫琼哽咽道,这是自己“一直在等待的角色”——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接到的角色都是祖母、阿姨等不那么“中心”的镶边配角。而“终于等到这个角色”的女演员,不止杨紫琼一位:
回顾一下近半年来的热门电影,其中不少精彩的女性角色,不论是3月新片《瞬息全宇宙》中的杨紫琼、超级英雄里的“猩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还是凭借《瀑布》拿下影后的贾静雯,无一例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妈妈。
这一次,聚光灯重新投射在她们身上,属于妈妈们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这届妈妈,太能打了
不得不说,这届电影中的“妈妈”,太能打了。
首先,是字面意义上的能打——别误会,这里说的不是“国际不打小孩日”的打,而是妈妈们在电影中的另一种打法:
在《瞬息全宇宙》中,身为“中年loser”的秀莲,终日在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中忙得团团转,有一天忽然被告知世上存在“多重宇宙”,并被委以重任,要想尽办法阻止“反派”毁灭宇宙。
于是秀莲开始穿梭于不同的宇宙,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并开始学着掌控自己的特殊能力。知名“打星”出身的杨紫琼,也在电影中贡献了不少精彩的打戏,将一个坚韧顽强、充满力量感的母亲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
多重宇宙的设定,在近年来的电影中并不罕见,然而不论是从可看性还是市场的角度考虑,都很少会有编剧将这样的超能力,放在一位看上去再平凡不过的妈妈身上。
而今年的电影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两次:
在豆瓣9.0分的科幻剧集《旺达幻视》(WandaVision)中,作为“超级英雄”之一的猩红女巫,曾经用自己的超能力打造幻境结界,与丈夫和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如今随着结界的打破,幻境也烟消云散,伤心欲绝的猩红女巫展现出超强的破坏力量,希望从众多不同的宇宙中找到自己“失去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们在电影中开始驾驭强大的力量、变得“超级能打”,都与自己的孩子有关。电影或多或少都在刻画这些妈妈与孩子的家庭关系,通过结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特效,让“虎妈”这一词汇得到了实体化的诠释:
在皮克斯新片《青春变形记》中,美美的妈妈在面临女儿的“反抗”时,便直接化身一只巨型红色小熊猫,几乎将女儿偶像的演唱会现场夷为平地;即使没有穿越时空、变身的超能力,妈妈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在现实题材电影《妈妈!》的预告中,吴彦姝所饰演的母亲,为了捍卫女儿的尊严,便实打实地扇了路人一巴掌。
电影也借吴彦姝之口,说出了母亲力量的来源:“每个妈妈都是母狼,保护幼崽是天性。”
而这些以妈妈为主角的电影,并没有沦为“自嗨式”的小打小闹。从电影票房到口碑,妈妈们都在证明自己是“真的能打”,她们不仅可以在文艺片中游刃有余,商业大片也能有她们的一席之地:
光是一部《瞬息全宇宙》,在IMDB和豆瓣上就分别获得了8.8和8.7的高分,这部耗资25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上映不到两个月便收获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票房;饰演“猩红女巫”的伊丽莎白·奥尔森,也喜提万千影迷送给她的“妈咪”爱称——
所以说,千万不要小看妈妈们扛票房的能力,别忘了,2021年在国内大爆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讲的就是妈妈的故事。
“妈妈”的时代,来了
说是“妈妈”的当打之年,并不单单是指相关电影在数量上有所增长。近年来,越来越多聚焦母女关系的电影,不仅仅在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更加多元化,还打破了“单一刻板”的母女关系。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的学者张印蓉,曾经总结过近年来中国电影银幕上的母女关系,发现《柔情史》《春潮》《送我上青云》等电影,分别呈现了母女之间共生、倒置、对抗等不同的相处状态——
以电影《春潮》为例,不少探讨母女关系的影视作品都像它一样,以呈现“对抗”式的关系为主:在电影临近尾声时,郝蕾饰演的记者郭建波到病房探望母亲,在望向窗外时,玻璃上反射出母亲的身影,凸出了母女之间“相爱相杀”的镜像关系。
这一幕也让不少观众产生共鸣,“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想拼命摆脱母亲在自己身上的痕迹,就像意大利高分剧集《我的天才女友》中的莱农害怕像母亲一样跛脚,但最后又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母亲身上的特性”。
但大多数时候,一个家庭中的母女关系并非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在2021年末上映的电影《瀑布》中,主创团队呈现出了一段“前后反转”的母女关系:
贾静雯饰演的单身母亲,一开始展示出对女儿的强烈控制欲,与正在上中学、具有自我意识的女儿,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对立状态;但当母亲患上思觉失调症之后,这对母女的关系似乎又对倒了过来,女儿反倒成为了照顾母亲的角色,家里的气氛也开始缓和。
近年来,也有很多讲述母女关系的电影,开始尝试对电影主题和叙事手法做出进一步的延伸:
另一部今年于北美上映的电影《美国女孩》,则讲述了在2003年非典的大背景下,发生在一个移民家庭中的故事。而影片中母女难以打破的沟通壁垒、僵持不下的母女关系,不仅是因为两代人由于年龄而产生的代际差异,也关于不同生长环境所导致的文化冲突;
2021大热电影《你好,李焕英》中,导演贾玲尝试了“穿越”的叙事手法,为母亲的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讲法;而在《妈妈!》中也有一个“反转”式的设定,那就是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不是85岁的母亲,而是65岁的女儿。
而相关影视作品的多元化,不仅意味着戏里的母亲角色多样化,也代表着戏外的中年女演员,能拿到更好的剧本,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
观众既可以在《亲爱的小孩》中看到初为人母的女性经历,也可以在《瀑布》里看到单身妈妈兼顾事业的模样,还可以在《妈妈!》里看到垂垂老矣的母亲形象。
除了大火的杨紫琼,今年47岁的演员贾静雯,近年来也通过《我们与恶的距离》《瀑布》中的母亲角色,成功从大众眼中的“偶像派”转型,还凭借二者分别拿下了中国台湾的金钟影后、金马影后,而她接下来的待播作品《妈,别闹了!》,讲述的也是妈妈的故事——
属于“妈妈”的时代,真的来了。
尝试了解妈妈,
但不要试图 “读懂”妈妈
从“妈系”影视作品的收视和口碑中不难看出,这届观众对于“妈妈”、母女关系的故事,都展现出了极大的认可与包容度,也有不少人试图从中寻求某种意义、得到关于生活的解法。
得益于扎实的剧本和真实的人物原型,观众在这些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到和自己经历相似的母女关系,从而产生共鸣;
而电影多方位的叙事角度,又让观众得以从未曾设想过的另一个视角,去尝试理解自己的母亲:
在《我的天才女友》中,女主之一的莱农,一直试图逃离小镇、极力避免“成为下一个母亲”的命运,但在长大后对母亲生活的观察,以及母亲临终前吐露的真心话,也让她和母亲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情和理解。
但尝试去“了解”妈妈,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读懂”妈妈。不少导演也在采访中多次表示,电影绝不可能为人们的家庭矛盾提供一个“标准解法”——
因为妈妈就像我们一样,是一个独立而具体的人,哪怕是看似平凡的一生,也可能暗藏着波澜壮阔的内心活动,绝不可能被几部电影所囊括、“解读”完全。
在未来,我们或许也应该好好思考另一种可能:母亲的故事,不一定非要围着孩子转。意大利作家莫兰黛写下的名句,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没有任何人,包括母亲的裁缝,记得母亲本有一具‘女性的身体’。”
二十世纪初,演员陈冲在电影《面子》里相亲,发出了一个母亲角色的疑虑:“谁要看一个50岁的老太婆性感?”而2021年,《爱情神话》则摆脱了母性神话的“隐形框框”,带着孩子的李小姐(马伊琍),照样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第二春。
在豆瓣9.2分的电视剧《俗女养成记》里,奶奶躺在床上对女主说过这样一番话:
“阿嫲(奶奶)有时也很羡慕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虽然你阿公(爷爷)对我很不错,可是我做了60年的陈李月英了,现在我也做到累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妈都叫我阿月,朋友都叫我月英,结婚以后,外面的人都叫我陈太太,要不然就是叫我老板娘、妈妈、阿嫲,我也好久没听到我自己的名字了,我想再做一次李月英。”
在李月英之外,还有无数个张月英、王月英、卓月英,她们渴望自己的故事能被听见、被看见、被记住。希望未来,我们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更多的妈妈,以及她们在“妈妈”之外的故事——
毕竟,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
参考文章
[1]母性神话”的消解与重构:近年中国女性电影中的母女关系表述|张印蓉
[2] 从《春潮》看女性电影的母女镜像叙事|张贞
[3] It’s Michelle Yeoh’s Universe. We’re All Just Living In It. |MAX 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