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达:刘少奇曾孙女,中俄混血美女,曾回中国担任过央视女主持

2011年,一位中国记者来到俄罗斯莫斯科西北部的一户普通住宅中,对生活在这里的马加丽达姑娘进行了采访。

记者敲开门的那一刻,一位充满青春气息的俄罗斯姑娘映入大家的眼帘,她有着深邃的眼眸,有着高挺的鼻梁,同时也有着东方面孔的几分韵味,皮肤细腻,谈吐间充满了自信与优雅。

单凭她的长相和性格,很难将她与中国联系到一起,更不会想到她竟然会是中国的开国元勋之后。除了马加丽达这个名字之外,她还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刘丽达。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出了大概,没错,她的曾祖父就是开国元勋刘少奇同志,而她的祖父则是刘少奇同志的长子刘允斌。

形势所迫,骨肉分离

提起刘允斌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身为刘少奇的长子,他的命运注定了不平凡。

刘允斌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那时候国内的形势动乱不堪,由于革命和社会环境等原因,他不能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

那时候,刘少奇夫妇都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带着孩子实在不方便开展革命活动,加上也不是太安全,无奈只能将刘允斌托付给老家人抚养。

被送回老家的时候,刘允斌还不到一周岁,尚在襁褓中的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童年时期,他都没能与亲生父母相见,也只能从其他人的口中了解父母在做什么。

起初,刘允斌还不懂事的时候,他也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要狠心将他“抛弃”,直到年龄大一些之后,他才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时隔多年之后,刘少奇与夫人何宝珍被调到广州工作时,他们才将五岁的刘允斌接回了自己身边。

只可惜,这一次的相聚匆匆,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严峻,刘允斌再次被迫与父母分离。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情,明明他才享受了短暂的母爱,就被战争无情地剥。

战争年代,总是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谁都无法保证意外会在什么时候到来。这次分别后没多久,何宝珍便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母亲去世的时候,刘允斌还远在老家帮着六伯放牛,每天都背着一个跟自己身高差不多大的箩筐,从天微微亮一直放到太阳落山。

慢慢地,刘允斌对父母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他甚至已经忘了父母的样子,也不知道父母正在做什么。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年又一年,刘允斌每天都在山头上默默地等待着。

直到刘允斌14岁的时候,他才被父亲接到延安生活,只可惜他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母亲,这件事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或许是因为离开父亲太久,再次见到父亲的时候,刘允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反而是很胆怯,原本准备了一箩筐的话想要对父亲说,可真正见面的那一刻,刘允斌却无语凝噎,所有的话都咽了回去,不知如何表达,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当然了,在见到儿子之前,刘少奇也是激动地整晚都没有睡着,整整14年的时间,除了在广州陪了儿子一段时间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和儿子一起生活。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不是革命形势紧迫,谁又愿意骨肉分离呢?

父子两人再次见面时,刘允斌已经成长为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谈吐间充满了朝气,这也让刘少奇十分欣慰。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得这么优秀,他的内心颇有感慨。

由于此前刘允斌一直在六伯家生活,家里的条件又很艰难,因此并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刘少奇同志决定送儿子出国读书。

虽说他也想把孩子一直留在自己身边,但他很清楚,只有把孩子送出国才能让他们远离战火,学成之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在父亲身边生活的这一年,刘允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也更加明白了奋斗的意义。每天看着在延安艰苦奋斗的战士们,他的内心都无比有力量,立志自己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年之后,刘允斌和妹妹在父亲的安排下,一起前往苏联学习生活。虽说生活很苦,但有妹妹在身边,他就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学习也很努力,一直名列前茅。

学业有成,邂逅爱情

刚到苏联的时候,刘允斌只是在当地的一所国际儿童学院学习,这里有很多跟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小伙伴,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十分融洽。

苏联境内尚未燃起战火,刘允斌和妹妹的生活还算稳定,平时除了学习也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去做。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他才被迫安排到工厂工作。

直到苏联形势稍微缓和之后,刘允斌才结束了在工厂打工的生活,再次回归校园,并且顺利考入了莫斯科钢铁学院。这个专业在当时虽然是热门专业,但刘允斌心里很清楚,想要国家变得强大,必须有足够的科学技术,有强硬的武器装备。

随着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刘允斌的这种意识更加强烈。不久之后,他便报考了莫斯科大学,进修化学专业,立志学成之后回国效力,为中国的“毁灭性武器”制造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学专业的学术性很强,平时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为了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刘允斌时常泡在实验室中,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很少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

说来也巧,刘允斌的这种上进的态度,刚好吸引了俄罗斯姑娘玛拉的喜欢,两人有着相似的出身,对未来也有着共同的憧憬。慢慢地,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确定了恋爱关系。

认识玛拉之后,刘允斌再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背井离乡这么多年,他始终都没有感受过爱意和关怀,突然有这么一位姑娘出现,他自然满心欢喜。

热恋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允斌确定善良的玛拉就是自己这一生要找的姑娘,便主动把自己恋爱的事情告知了家里。当时,刘少奇同志已经和王光美组建了新的家庭,得知儿子恋爱后,刘少奇非但没有反对这段跨国婚姻,反而还给予了支持。

得到家人的认可和祝福之后,刘允斌在苏联迎娶了玛拉,婚后两人的生活依然很甜蜜。如果刘允斌一直留在苏联发展,他和妻子的感情一定会很好,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刘允斌深知自己有更重要的使命。

国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刘允斌便带着妻儿踏上了回乡之路。虽然玛拉也很喜欢中国的大好河山,但她毕竟是个土生土长的俄罗斯姑娘,早已适应了俄罗斯的生活。

因此,来到中国生活之后,玛拉产生了诸多不适,除了语言不通外,还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无奈之下,妻子玛拉只好带着孩子回到苏联生活,他们夫妻的缘分也就此终止。

对于刘允斌来说,祖国的发展高于一切,为了能全心投入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研究当中,刘允斌只能舍弃自己的小家。他也思念远在苏联的妻儿,可也只能将这份思念放在心底。

作为祖父,刘少奇甚至没有机会看看自己的孙子和孙女,直到1960年,他才趁着去苏联开会的机会抽空看了孩子一眼,这也是两个孩子唯一一次和爷爷近距离接触。

特殊时期,刘少奇同志一家都受到了波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风云过去之后,远在苏联的玛拉和孩子们也早已没有了刘允斌的消息。后来,还是刘允斌的妹妹亲口告诉阿廖沙:“你的父亲已经过世了。”

寻根问祖,搭建“桥梁”

阿廖沙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爷爷是开国元勋,父亲也是新中国首批核武器专家之一,这样的出身让他无比自豪。

虽说阿廖沙一直在苏联生活,但他骨子里流淌的始终是中国人的热血,他对中国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向往,一心只想回到中国生活。

按照相关的规定,阿廖沙一直等到退休三年之后方才带着妻儿回到中国,并为自己取名“刘维宁”,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初到中国之时,由于女儿刘丽达的年纪比较小,尚未完成学业,刘维宁便把她留在俄罗斯学习生活。直到大学毕业之后,刘丽达才来到中国广州与父亲和哥哥团聚。

来到中国之后,刘丽达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这个美丽的国度更是满心向往。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后代,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为两个国家做些什么。

为此,她特地请了中文老师,苦练汉语,学习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短短一年的时间,她就可以用汉语正常交流,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

得知中央电视台要招聘俄语主持人的消息后,刘丽达在第一时间参加了报名,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层层筛选,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央视。

在央视工作期间,刘丽达跟随节目组走过了中国的很多地方,见过太多秀美山川,感受过大山大河的气魄,她深深地热爱着这片有包容性,有着璀璨文明历史的国度。

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刘丽达更加坚定自己一定要为中俄的友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她依旧愿意为了两国的交流合作贡献努力奔走。

多年的时间里,刘丽达一直在积极宣传中国文化,鼓励更多的俄罗斯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发展,并且担任了中俄友好经济合作组织的负责人。

哪怕刘丽达常年在俄罗斯生活,她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始终如一地从事着与中国有关的工作,默默搭建着中俄友好交往的桥梁。如今,除了刘丽达之外,只有她一个人还留在俄罗斯的老房子里生活。

这里,有奶奶生活过的痕迹,也是刘丽达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虽然家人都在广州定居,但心若有安息的地方,哪里都是家。对于刘丽达来说,家庭背景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很强的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会督促她一直向前走。

在说起曾祖父的时候,刘丽达总是一脸骄傲,虽然从未见过曾祖父,但她却看过很多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对曾祖父的经历和事迹也有充分的了解。

在刘丽达的心中,曾祖父是一个真正善良、正直的英雄,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他都是令人敬仰的,哪怕期间有一段乌云密布的时光,他依旧熠熠生辉。

无论身在哪里,刘丽达始终记得,自己身体里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过去、现在、未来她都会继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影视资讯央视革命拂霓的裳情感

有用 (73)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