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宋丹丹在微博上向继女送出了祝福。
她的继女,正是第三任丈夫赵玉吉的亲生女儿。
祝福送出之后,有人认为,宋丹丹对女儿赵婷的祝福,
实际上带着中国式家长的浓厚思维。
在宋丹丹看来,女儿能够在美国,一举获得电影界的重量级奖项,
这不但对他们家是一种光荣,对于祖国也是一种荣耀。
不过,继母送出来的这份祝福,女儿赵婷可能并不理解。
毕竟,多年来在国外的求学、生活和工作,
赵婷追求电影的艺术,更多的是在追求自己的艺术之梦。
很快就有人扒出来,
2018年,赵婷执导的另一部作品获奖后,
作为继母的宋丹丹,其表达祝福的方式,和2021年的祝福语高度雷同。
因此,外界觉得,宋丹丹送给赵婷的祝福,看起来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
一个是长期生活在国内的继母,一个是常年生活在国外的继女。
宋丹丹对于赵婷的了解是流于表面的。
甚至于还有人指出来,说宋丹丹平常对于继女的了解,
和外界的大众一样,也仅仅是从公开的新闻报道中才知道的。
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赵婷当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宋丹丹后来从媒体上才知道,她非常的缺钱。
当然,也有人透过一些公开的报道,
认为宋丹丹和继女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究竟情况是怎么样的,一切还得从赵婷的当年说起。
1982年出生的赵婷是北京人。
父亲赵玉吉任职钢铁企业,母亲在医院工作,
所以从小到大,她的生活环境还是相对优渥的。
虽然是女孩,童年时代的赵婷就非常的叛逆,
个性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男孩子。
10岁那年,父母离婚,赵婷从此跟着父亲生活。
由于赵玉吉的忙碌,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女儿的个性变得更加捉摸不定。
这期间的赵婷喜欢上了日本的漫画,
脑子里整天冒出来的各种想法,也让她迷恋上了小说。
可以说,在10岁到15岁出国之前的这段时间里,
赵婷的身边基本上是没有母亲的身影的。
所以,叛逆和独立,在这个一天天长大的姑娘身上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直到1997年前后,才有一个中年女性,闯入了赵婷和她父亲的生活中。
这个中年女性,就是同样是离婚,也带着一个孩子的宋丹丹。
宋丹丹早先的感情和婚姻犹如疾风骤雨。
先是在青春期时经历过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和婚姻,
随后又嫁给了导演兼演员的英达。
当年宋丹丹选择英达,就是被后者身上散发出来的才华迷住了。
这段感情曾一度被外界看好和祝福。
然而在娱乐圈内,最廉价和最不靠谱的,或许也是感情。
随后因为英达在婚内偷吃,宋丹丹也有了外遇,二人结束了长达10年的婚姻。
当年的婚离的也是鸡飞狗跳,到最后她甚至都把儿子巴图前面的姓都给抠掉了。
刚离婚不久,宋丹丹有些沉闷,不知道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所幸身边朋友众多,大家开始为她张罗下一段感情。
她后来能够和赵玉吉相遇,就是朋友苏小明给安排的。
当时,苏小明知道宋丹丹抵触相亲,就骗她说是一场朋友聚会,没有男人参加。
开始还不愿意去的宋丹丹,谁知道在聚会中看到赵玉吉后,又陷入其中了。
要不说宋丹丹是一个感情炙热的女性呢,
无论是初恋,还是后来和英达相识,以及又遇到了赵玉吉,
每次相逢表露出来的感情都是非常急切的。
她和赵玉吉从认识到结婚,中间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一切几乎都没有准备,两个人似乎也都没有考虑过各自的孩子如何相处。
当时她的儿子巴图7岁,赵玉吉的女儿14岁。
重组的家庭,两个孩子也是异父异母,
在这样的家庭要想安稳的生活和成长,难度可想而知。
据说,赵玉吉是第一次带着宋丹丹回家,
赵婷没有喊她阿姨,而是直接来了句宋丹丹。
赵婷此时已经长大,加上性格叛逆,内心有想法这非常正常。
好在宋丹丹的儿子年龄还不大,
赵玉吉通过几次的陪玩以及辅导作业,就成功把孩子给“收买”了。
宋丹丹当然也不甘示弱。
接下来的情形,就是《家有儿女》里,刘梅和小雪之间的现实版。
宋丹丹先是开诚布公地和赵婷谈了一次,
表示自己不会强迫她去做什么,也不会干涉她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放低姿态,也就慢慢抵消了赵婷对她的戒心。
刚开始的时候,宋丹丹甚至允许在客厅里,摆放她和赵玉吉各自的全家福照片。
这种传言听起来未免太过于失真,因此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外界也不知道。
当然,接下来就是女儿认可继母的戏份,
一种说法是,赵婷给宋丹丹送过礼物后,还喊了她一声妈。
真假其实不用去考据,因为就在宋丹丹和赵玉吉组建新的家庭还不到一年,
赵婷就已经远赴重洋到英国去上学了。
这个情节,又和后来《家有儿女》中的情节高度雷同。
电视剧里,小雪和小雨的亲妈从美国来,想要把两个孩子带走。
不过刘梅已经把他们同化,在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抉择后,两个孩子最终选择留了下来。
这毕竟是电视剧,有艺术加工的成分。
而现实中作为继女的赵婷,1998年就离家远行了。
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年看了王家卫的电影《春光乍泄》,
赵婷从此就迷恋上了电影的拍摄。
她告诉父亲赵玉吉,想去英国留学。
先不说高额的学费,单单是年龄因素,
父亲就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出远门。
赵玉吉不同意,女儿偏偏又想去,
一时间父女俩就僵持住了。
之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宋丹丹。
他们都希望宋能站到自己这边来说服对方。
宋丹丹后来站到了继女这一边。
她告诉赵玉吉女儿大了,应该尊重她的选择。
临行之际,弟弟巴图还把自己攒下来的一千多块压岁钱,也都交给姐姐了。
于是从16岁开始,赵婷就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独立生活。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延伸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自然是,离家求学的赵婷,和家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她一年三十多万的学费,也都是宋丹丹拿出来的。
当然,另一种说法就显得大不相同了。
赵婷在出国留学的这些年,基本上一直在外面半工半读。
她在英国读了3年,而后又去了美国。
先是在蒙特霍利约克学院就读,学的是政治学。
其后又进入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正式和电影结缘。
这里,赵婷自己的说法和媒体的报道有些出入。
此前外界的说法是,赵婷的电影梦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出现了。
不过多年后赵婷自己的说法是,她确实喜欢电影,
但无论是对于王家卫的痴迷,还是后来改专业,都是在来到美国之后才开始的。
赵婷不否认,从小到大自己就是一个叛逆的孩子。
尤其是来到美国后,她对美国的西部文化产生了痴迷。
假如她自己所说的是实情,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出,当年去英国读书时,
赵婷实际上就已经割断和家庭的脐带了。
这一点,似乎也能从她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中找到端倪。
第一部电影从筹拍到制作完成,全部的投入只有10万美元。
赵婷也想尽可能的多投入,无奈非常缺钱。
这样的情况,是电影拍摄出来上映后,
宋丹丹通过媒体的报道才得知的。
电影讲述的是美国西部的故事,带有强烈的独立电影人的叙述风格。
在众人的印象中,美国成熟的电影工业,基本上都是好莱坞的那套标准和叙事。
而实际上,那个只是美式电影的一种类型。
这种类型的电影带有浓郁的商业元素,
所以无论是拉投资还是找演员,都有一套完善的工业流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立的电影人,他们拍摄的影片具有鲜明的个人化特征。
用国内影视界的观念来形容,就是带有很强烈的文艺片气息。
赵婷的电影路,就是从此开始的。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美国西部的南达科他,讲述的是印第安原住民的故事。
影片拍摄之后,赵婷也迷恋上了西部。
她从纽约直接搬到了南达科他定居,于是第二部电影也开始酝酿。
第二部电影《骑士》,讲述的依然是发生在南达科他一个牛仔的故事。
剧本就是赵婷独自完成的。
实际上前期创作的过程很快,写剧本仅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但接下来,她还得为没钱拍摄而犯愁。
不过在赵婷看来,没钱自然有没钱的拍法。
取材生活化,没有渲染和多余的镜头。
真正开始拍摄的时候,她其实也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在开拍之前,为了了解牛仔的生活,
她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去了解现实中真正的牛仔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在南达科他无尽的旷野上,赵婷认识了不少游民。
有些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有些是美国2008年经济萧条时的无家可归者。
这些人共同的特征就是四处游荡。
在跟他们长期接触后,赵婷第三部电影的轮廓渐渐成形。
第二部电影《骑士》完成后,让她拿到了5万美元的制片人奖。
除此之外,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也非常欣赏赵婷的才华。
就这样,当她的第三部电影筹拍之时,
相比于此前的捉襟见肘,情况要好上很多了。
所以自始至终不难看出,外界或许本以为她会和宋丹丹求助。
但事实上,从做导演开始,赵婷走的就是自助的道路。
而她的第三部电影,也让赵婷在2021年成功捧回了金球。
赵婷的男友是她的大学校友,叫书亚·詹姆斯·理查兹,是一名英国的摄影师。
赵婷筹备第一部长片《哥哥教我唱的歌》时二人相识并相恋。
都说人红是非多,这一点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会精准体现。
没有得奖之前,外界并不知道赵婷是谁。
如果要介绍起她,还得拉上她是宋丹丹继女这个标签才能谈论。
而一旦得奖之后,尤其还是首位的华人女导演拿奖,
那她的一切势必都会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于是乎,赵婷此前相关的一些争议言行,成为了此后争议的焦点。
恰巧她执导的新片《永恒族》里,
又上演了一出黑人给日本核爆炸下跪痛哭的场景,
因此几乎是在她得奖的同时,相关的争议尤其是在国内的相关争议,
几乎愈演愈烈。
以至于她和宋丹丹的这层关系以及早年的情况,反倒变得无足轻重了。
无论如何,类似于赵婷这样,能够早早出国求学深造,
并且按照自己的内心随性而活,都是因为有强有力的家庭做后盾。
至于说她的支持是来自于家庭还是来自于宋丹丹,那就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重组家庭能否幸福,其实多数时候要看一个家庭的财力如何。
除此之外,国内不少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
其子女基本上都喜欢到国外去求学。
有的选择回来,有的选择留下,也有的选择跟随内心随性而活。
他们有没有在各自领域做出成就,这一点还要看彼此的能力和悟性。
当然,因为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所以哪怕是留在国外的,
一旦在某领域内做出相当的成就,多多少少也会让国内的大众有一种自豪感。
但个体的属性虽然带有一个民族整体的印记,
然而个体的思想却是独一无二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争议就变成了必然。
如此一来,他们造就的自豪感在另一部分人看来,
就大打折扣甚至消失殆尽了。
文|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