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年休假120天以上?古人到底是怎么放假的?

大家是不是一直都觉得假期少?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假期安排,对比下不同时代的苦逼打工生涯。

那么古人到底是如何区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他们每年的假期有多少天呢?

秦朝(真惨):每天上班、告归

社会没有法定的节假日,也没有具体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按时上班。

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需要提前请假,经上级批准后,方能离开。

秦时的官员请假称“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

汉朝(挺香):休假制度化、包吃住、上5休1、节令假、予告和赐告

官员休假被写入法律,有了明确的规范。

官员上班是寄宿制,平时大伙儿在官署宿舍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放假才能回家。

建立了5个工作日制度,即 “吏五日得一休沐”。 不仅是为了让官员们休息,也是为了能让他们有时间照顾父母、陪伴家人。

汉朝官员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冬至、夏至、春节等。除此之外,遇到特别的事情,官员可告假,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予告可带职休假,但不得归家。赐告则是因为生病给予的假。汉制规定,凡请假3个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

三国时期(不错):轮流放假

轮休制度,称“番假”,即工作人员可以轮流放假。

唐朝(真香):月休3天、节令假、探亲假、婚假、成年礼、田假、授衣假、丧假等最长可休约100天

单位不再提供住宿,大部分官员都在家住,官员休假制度改为“旬休”,各级官员每10天可休假1天,每月休假3天。

除了例行假期外,还有法定节假,如春节放假7天,中秋节放假3天,寒食清明放假4天。

探亲假,父母在3000里以外者,每3年有35天假(除旅程以外),父母在500里以外者,每5 年15天假;

儿子的及冠礼有3天假;子女婚事放假9天;其他近亲行婚礼,则分别为5天、3天、1天的假期。

五月份有15天的田假,九月份有15天备制寒衣的授衣假,病假最长不能超百天。若遇父母等直系尊长亡故,则依丧服制度强迫“丁忧”,解官停职居丧,长者3年(实际是27个月),短者36 天,如果是军职,则为100天。

退休制度,凡官吏年逾七旬者,可以退休,称为“致仕”,享受半俸。

宋朝(最香):70多天法定休假日,再加上规定的36天的“旬休”,加上其他的,总共约有120多天休息日。

总体上沿袭了唐代的旬休制度。

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7天;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节、清明、七夕、末伏等这样一些节日放假。

元朝(苦逼):旬休、全年公休假期缩短为52天

沿袭了唐宋 “十日一休沐”的旬休制度,

节假骤减,全年只休息16天而已。

明朝(苦逼too):每年休假有50 多天

据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所以明代官员每年只有18天假期,分别是元旦 5 日、冬至3日和元宵节10日。朱元璋死后,明代的皇帝顺应官员的申请,“被迫”答应增加假期增加3天月假,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多天。

清朝(苦逼three):每年休假有50 多天

照搬明朝制度;

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礼拜天”这一宗教用语开始在社会上流行。

辛亥革命后:

受西方假日制度影响,我国休假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每月3天旬休,变为了星期日休假制,并一直沿袭至今。

现在我国的休息制度采用的是西方的星期制度,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六、周日为休息日。法定节假日一年累计约11天(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端午、中秋、清明),算上周末两天,全年共休约115天。

按照这么算下来,好像古时候的人比我们苦逼多了呀!!能让我们羡慕的也就是他们的请假制度和一些特殊的探亲假之类的了,那是真的香呀。

大家伙是不是心里平衡了很多呀!!!

影视动态清明节休息日探亲假李渔科普科技

有用 (642)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