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的尽头

作者:黎荔

1969年,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摇滚乐队——英国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四名成员:John Lennon(约翰-列侬)、Paul McCartney(保罗-麦卡特尼)、George Harrison(乔治-哈里森)以及Ringo Starr(林格-斯塔尔),在他们的第11张专辑《Abbey Road》的封面拍摄时,选择排成一排,帅气地走过录音室外的一条人行横道。这张四人一组横穿人行道的封面照,那么独特而富有魅力。四人步调一致的身影,好像是一个有无尽能量的小宇宙。在这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们都争相来到这条路进行模仿和拍照。这条人行横道成为了英国的音乐圣地。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打卡,重走披头士的青春路,感受着来自这群摇滚天才们的遗泽余韵。在艾比路上开车,司机要十分的耐心,因为无论春夏秋冬,艾比路的人行横道上,永远会有不同的人们在做和披头士当年同样的姿势。2010年,英国政府把这条举世闻名的人行横道--英国伦敦北部艾比路录音室(Abbey Road Studios)外的人行横道,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景点。

我觉得,这张在录音棚外过马路的专辑封面照,之所以成为了披头士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在于最为概括性地呈现了披头士乐队的特征。他们是一个不可能分割的整体,他们每个人都年轻英俊、天资过人,但他们每个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聪明的约翰,浪漫的保罗,神秘的乔治,还有随和的林戈,这样的四人组合无疑让乐队的能量爆棚。在照片中,他们并排以相似的步伐与姿势,自左向右横过马路,但又各有各的发型特色、服饰风格与肢体语言。约翰·列侬一身白衣,走在最前面;林戈·斯塔尔一袭黑衣;乔治·哈里森身穿脏兮兮的衬衫和长裤;麦卡特尼则身穿黑色西装,是四人中唯一光脚的人。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如同命运谶语,那就是:他们的行走,无论前或后,无论快或慢,都是方向一致地,穿过了车水马龙的大街,走向了人行道的尽头。在人行道的尽头,那是大街结束的地方。他们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过了人行道,如同一队骑兵纵马越过湍急的河流。要知道,《Abbey Road》可是披头士的最后一张专辑,这张专辑发表以后,约翰·列侬便宣布退出了披头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其实在巡演的末期,披头士之间就已经开始有了争议,到了1968年,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呈现公开化的局面,列侬和小野洋子的恋情进一步恶化了成员间紧张的关系。四人的关系已恶化到难以弥合的地步。原本他们考虑一起去喜马拉雅山拍专辑封面,但由于关系恶化,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改为在离工作室近一点的地方拍摄,将他们曾经分享过的一切收入其中。最后一张专辑封面,他们头也不回地走过了人行道,他们最后消失在何方?记得约翰所说:“一个人做梦,就只是梦;一群人一起做梦,就是真实。”那个真实的梦,后来消逝在何方?他们都已经被风带走,从此散落在天涯。

如此说来,人行道的尽头,代表了披头士时代的结束,蛮让人伤感的。关于人行道的尽头,我想到了在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还有这样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解释。

“五年前一个秋日夜晚,落叶纷飞之际,他们两人在街上漫步,走到一个没有树木遮蔽的角落,月光下的人行道白灿灿的。他们驻足,相视而立。在一年两度的季节交替的时分,那是一个充满着神秘的兴奋的凉夜。

家家户户安静的灯光似乎在向着黑暗低唱,天上的星辰之间仿佛也骚动着一场热闹。从眼角的余光中,盖茨比看到,一截截的人行道其实形成了一架梯子,通往树木上空的一个隐秘之地——他可以攀登上去,假如他独自攀登的话,一到那儿他就可以汲取生命的琼浆,大口吮吸那无比神奇的乳汁。”

原来,“一截截的人行道其实形成了一架梯子”,人行道的尽头,通往树木上空那不可言喻的憧憬。当黛茜洁白的脸庞挨近盖茨比的脸时,他的心愈跳愈快。他等候着,再次聆听了片刻内心中那敲响一颗星星的声音。接着,他亲吻了她。

“当他的嘴唇一触,她宛如一朵花为他而绽放”,那一刻的盖茨比,应该去往了树木上空的人行道的尽头,如同一根漂浮在马路上的羽毛。在那短暂的神奇时刻里,他像呼吸空气那样吮吸着梦幻。

剧情介绍披头士盖茨比约翰·列西安交大文化

有用 (71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