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咱们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即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来历:纪念"平吕"
传言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朝吕后病故,诸吕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密谋,共同商议乱之事,以夺取刘氏的江山。这事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了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哪些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由来已久,早在宋朝民间就流行吃元宵。这种食物最早程做浮元子后称作元宵。多以芝麻,白糖,豆沙,玫瑰,枣泥,果仁等做馅。
观灯
观灯最早追溯于汉朝,是由明帝推行佛法,在每年正月十五,众人瞻仰佛舍利,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流于民间。在唐朝时最为盛行,在盛唐观灯规模大且繁华,成为老百姓狂欢的日子。
中国情人节
在古代元宵佳节也是给男女提供了一个相识的机会。传统女子不允许自由外出活动,但节日可以外出游玩,也成就了许多佳话。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6.迎紫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