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要拜年,拜年要说祝福语,要说吉祥话。这些祝福语、吉祥话常常和当年的“生肖”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就看到这样一条“虎”年的拜年信息。
虎年到来,祝您:逢虎年,办虎事,做虎人,走虎运,发虎财,虎气冲天嗷嗷叫,生活幸福哈哈笑,去年的心情还不坏,今年的日子更精彩!2022年元旦新年快乐!这条拜年信息,您读了之后感觉怎么样?可能觉得还不错。不过,我强烈建议,千万不要把这条拜年信息发给东北人。要不然就会很尴尬,接受信息的人可能嘴巴上不说,但心里会觉得不舒服。
为什么呢?
如果听到东北老公对他老婆说:“你这个虎娘们,……”千万不要误以为是老公在夸赞他老婆。东北人那嘎达的人都知道,省略号省略的那部分肯定不是啥好话。
因为东北除了有东北虎之外,“虎”在东北方言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傻”,常常用“虎”来形容说话办事比较鲁莽,不计后果的人。以“虎”作为基础,还可以扩展为这样一些意思相近的常用词语,比如,虎了吧唧,虎嘲嘲、虎屁朝天、虎了吧唧,二虎吧唧等等。
专门说说“二虎吧唧”这个词。为什么是非要说“二虎”,而不说“一虎”或者“五虎”或者其他的什么“N虎”呢?
“二”应该是“二百五”的省略。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懂得“二百五”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并非表示具体数字而带有特定含义的俗语。
“二”和“虎”组合在一起,就像“贫穷”“富贵”等词一样,汉语最初每一个单字就是一个词,单音节词居多,后来就逐步发展为双音节词居多,就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单音节词组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至于“吧唧”,并不是一个拟声词。不是吃饭不要吧唧嘴的那个“吧唧”,这里只是个形容词固定结构的词缀而已。
这个结构是这样的:形容词+了+吧唧。如:湿了吧唧,粘了吧唧,傻了吧唧等,其中“吧唧”虽然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却有一定的语气色彩,一般表达相对而言偏于负面的情感。“虎了吧唧”、“二虎吧唧”等东北方言中的“吧唧”正是这样的用法。
回到“虎”字,为什么好好的“虎”在东北就有了“傻”的意思呢?原来,据说这是一个满语的音译词,满语名词hvlhi本义是愚蠢、糊涂。其发音与汉语中的“虎”相近,于是就音译成“虎”了。说得再明白一些,这个东北方言中的“虎”,并不是那个真老虎,甚至可以说和真老虎没有半毛钱关系。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这是古今中外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处事原则。所以,为了避免尴尬,还是不要把类似本文开头那样的虎年祝福语发给东北人吧。
不过呢,既然虎年到了,那咱就还得说说“虎”,干什么吆喝什么,作为语文老师,我就还是从语文角度说说这个“虎”字。
“虎”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虎字就是一幅写实的猛虎图,巨大的虎口,尖锐的虎牙,锋利的虎爪,长长的虎尾,还有斑斓的花纹,都一丝不苟地被记录下来了,栩栩如生。然后,随着字形的不断简化和规范,最终变成了今天的形态。
【图注】截图自“汉典网”,以下字形截图出处均来源于汉典网,不再一一注明。
虎是汉字中的一个偏旁。使用这个偏旁的字,并不太多,而且,生僻字居多。相对比较常用的有这样两个。
彪,会意字。从虎,从彡( shān)。这个“彡”是什么呢?《说文》中的解释是:“象其文也。”就是像老虎的斑纹,彪的本义就是指虎身的斑纹。
现在用彪字组词,常见的有两个,一个是彪形(大汉),一个是彪炳(千秋)。前者是形容一个人身体魁伟健壮,后者则是形容文采焕发,成绩显著。都与虎或者虎身上的斑纹有关,都由本义引申而来。
不过,在东北话中,“彪”又常常被单用。如果有人说“某某咋这么彪呢?”绝不是夸他像老虎一样雄壮有力,虎虎有生气,而是说他傻,缺心眼。“彪”和“虎”在东北方言中意思相同。具体人物形象可以参见电视剧《马大帅》中范伟老师扮演的范德彪——彪哥。
号,这个字怎么会和“虎”有关呢?原来是简化之后把“虎”去掉了,简化之前繁体字应该写作“號”,也是一个会意字。从虎,从号,号同时也兼表读音。意思是大声喊叫。不过,准确说“号”比“號”更早,“号”是“號”的古字,这个“虎”在字形变化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本来没有,后来补上,再后来又去掉的过程。
除了以上两个常见字,再说几个比较生僻的,但也比较有意思的以虎作为偏旁的字。
婋,xiāo。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一个女,一个虎,难道是母老虎?这个字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虎鸣也”,就是老虎吼叫的意思,怎么样?看到这个解释,是不是瞬间感觉坐实了母老虎的意思。不过,别急,还有反转呢。
在《玉篇》(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南北朝时期编撰成书)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女心俊慧也。”大家更为熟知的《康熙字典》正好采用了这个解释。所谓“女心俊慧”的意思就是形容女子秀美聪明。怎么样?很好玩吧。与现代人相比,古人的脑洞一点儿也不逊色,这个意思反转来得实在是有点儿猝不及防。
在汉字中,本义是指虎鸣之声的不止“婋”这一个,还有好几个呢。比如“唬hǔ”,“猇xiāo”“虓xiāo”“虠jiāo”,只不过第一个字现在常用的是蒙骗,威吓之意,后三个字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不过,由这些字也不难想见古人对于老虎的恐惧之情。“驴一鸣,虎大骇人”那是寓言中的描述,“虎一鸣,人大骇”,却应该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因此,才会有那么多表示老虎叫声的汉字。
虤,yán。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是“两只老虎”或者“二虎吧唧”的组合写法吗?不是的。这个字的意思是“老虎发怒”。在甲骨文中,这个字非常形象,刻画的正是两只老虎身形颠倒,发怒将要互相撕咬的场面。在金文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两只老虎的嘴巴张得更大了。
除了用“虎”作为偏旁之外,虎字头(虍,读作hū)也是一个偏旁。其中虏、虑、虚等字是以“虍”作为声旁的,用“虍”作形旁的是“虐”字。也就是说,虽然以上几个字都是虎字头,但从意义上来讲,与“虎”有关的,只有“虐”字。
虐:会意字。从虎,从人。“虐”还有一个异体字就是“䖋”。意思是老虎张大嘴巴要吃人。后来经过字形的不断演化,才在楷体上写作“虐”,楷体的“虐”已经看不出老虎吃人的意思了。不过,现在用到“虐”,也没有什么好词,什么暴虐,虐待、虐杀、虐政、助纣为虐之类,都还是和“虎食人”有关。
我以为,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的名句“苛政猛于虎也”,正可以非常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个“虐”字。
而关于“苛政猛于虎”又来源于《礼记·檀弓下》中的一个典故。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虽然自己一家好几口人都被老虎吃了,自己随时也可能命丧虎口,但是老妇人依然不离开这危险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无苛政”,可见,确实“苛政猛于虎”也。
好了,关于“虎”字的种种语文问题,本文就说到这里。最后祝朋友们虎年吉祥,在虎年里都能虎虎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