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悬疑电影《列车上的女孩》改编自珀拉霍金斯所写的同名畅销小说,因为小说本身就超大本,所以故事会有点冗长,加上以《姊妹》成名的导演泰德泰勒本来就是比较偏向文艺片、剧情片的走向,所以这显然不是节奏明快的电影,需要有点耐性,才能等到解谜那一刻。
《列车上的女孩》是一部罗生门式的悬疑片,以三名女性作为剧情主体,用各自的观点来涉入整件事情,并且用交互穿插的方式,呈现三人分别有过哪些遭遇,到最后一刻才逐渐串在一起,成为事情的全貌,但有趣的是,这三个人所经历的,或者所看见的,都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有可能是喝醉酒、精神状态失常、遭到有心人士误导,或者是歇斯底里的情绪之下所产生的主观解读。偏见与真相,其实是一线之隔,可是当下的判断所产生的结果,可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本片刻意把人物背景和时间轴切割得支离破碎,常常进入倒叙状态,女主角艾蜜莉布朗被塑造成有酗酒毛病的失婚女子,从列车上目睹失踪案件或杀人事件的线索,最后从旁观者变成涉入者,介入这整件事情之后,才发现这一切可能跟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但因为女主角酗酒,常常丧失片段记忆,所以有些情景如梦似幻,观众必须跟着这个谜团逐渐抽丝剥茧,才能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其实这样的电影如果让拍过《控制》的惊悚悬疑片大导演大卫芬奇来执导,效果可能会是目前的好几倍,可惜本片导演泰德泰勒不可能有大卫芬奇那种功力,加上把剧情拆得太零散,一下几个月前,一下几个月后,一下又是用某个角色当成主要观点来叙事,一下又突然跳到其他角色,难免东一段西一段,少了一点连贯性,加上剧情深沉缓慢,所以不适合急性子的观众,会喜欢这种风格电影的观众可能需要有一些影展片的历练,比较能习惯这个步调。
当然我这样说,也不是贬低这部电影,只是告诉你电影适合什么样的观众。基本上这是需要思考的电影,真相可能很简单,但是在真相逐渐被查明的过程里面,观众必须跟着角色走过前面一大段错综复杂的过程,你如果耐心不够,可能会觉得略嫌烦躁,但是专心看到最后,自然会跟着片中角色一起找到真相,你可以学柯南边看边思考,说不定也会像我一样,看到一半就猜出凶手是谁,只是动机是否过于薄弱就见仁见智,毕竟侦探片的凶手都好容易就会杀人,有时候会令人觉得这有必要杀人吗,可能是凶手本来就异于常人,所以才会成为凶手吧!
这是三个可怜女人的故事,而男性角色在片中是比较被妖魔化的,但这部电影就跟《控制》一样,是对婚姻制度或感情关系提出反向思考,婚姻制度不符合人性,甘愿接受制约的人说那是因为爱,但那到底是爱还是占有欲?而当有人不只爱一个人,而是爱很多人的时候,悲剧就会因此而生,如果又加上生小孩这个烦人的议题,那只会更惨!所以如果人可以不要纠结于这些无谓的问题,那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些悲剧了呢?我知道这很难,可能也会有人骂我说那根本是花心不想负责的借口,可是我们透过这样的电影,讨论的是人性,而不一定是道德啊!